高中体育教学中强化体能训练的路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张伟东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伟东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石卡高级中学  537116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体素质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身体状况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更加高效的学习。教师在体育课程中应当注重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锻炼意识,强化学生体能。
        关键词:高中体育;强化体能;策略
        引言
        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板块。通过体育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体魄,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又是一个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板块,是参与任何运动项目的立足点和落脚点,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有效的体能训练呢?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谈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有效方法。
        1设置训练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但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可以发现,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学生身体素质较差,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究其原因学生有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学生课业繁重,在日常的学习中锻炼机会较少。并且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呆板,教师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也不是很高。这需要教师对教学课堂进行创新,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活宽松的氛围。在体育课程中设置竞赛游戏,来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体育锻炼,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帮助学生缓解压力。
        2开展群体化体能教学策略
        群体化的本义是“群众的体能训练”,此外还涉及到针对男女两个不同群体的差异性体能训练计划。因为从生理结构上讲,男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体能训练的侧重点也要不同,这样才能保障体能训练科学合理。对于男生的体能训练而言,通常我们都会以男生是否有腹肌来判断学生的体能是否好,实际上这种判断依据是片面的,也是不准确的,要通过心肺、力量以及柔韧度来综合考量。在体能训练中,我们要增强学生的核心力量,比如引体向上、平板卧推和史密斯蹲等加强“力量”的训练,通过变速跑来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女生的体能训练呈现柔美的特征,因此要弱化“力量”的训练,否则成为了肌肉型的形体就会很难看,增强心肺还是以有氧运动为主,增强学生的柔韧度与耐力可以通过坐式拉韧带、卧式拉韧带等提升柔韧度。


        3循序渐进,增加强度
        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帮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身体状况,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体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中增强身体素质。并且学生能够完成训练任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降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抵触情绪。通过训练项目的逐渐增多、强度的不断加大,比如我在带领学生上体育课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蛙跳、蹲下起立、俯卧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能训练,这三项训练内容分开进行、循序渐进。刚开始我让学生进行蛙跳训练规,定十个为一组。随后进行短暂休息,做蹲下起立十个。蹲下起立结束之后,做俯卧撑十个。随后依次加大训练强度,三个不同的内容交叉进行,增大数量,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降低学生的抵触情绪。在这一过程中我时刻与学生强调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感觉自己不舒服负人可以停止训练,不必要逞能和害羞,保障自身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在三项训练内容结束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放松,互相按摩胳膊、活动腿部肌肉,以免学生肌肉拉伤。通过逐渐增多训练数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耐力,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4创新体能训练方式
        高中体育教学在给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时候不能仅使用传统方法,其体育教育目标及教育内容务必完成好,但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老师可以就学生进行的体能训练予以创新。比如说,开展实际教学的时候,在教学内容层面上就可以插入团队合作的一些体能训练内容,让学生在训练中可以互相协作,这样一来他们的团队意识及协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实施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其常规内容就是速度的训练和力量训练及耐力训练等,运动技巧及体能训练都需要在体育课堂上去讲解、演示,为此老师针对学生的每项训练都要体现“劳逸结合”。
        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其他活动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善于创新体育课堂,在课堂中灵活设置游戏、循序渐见地增减强度、建立考核制度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以此来在体育课程中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充分把握课程时间,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雷向阳.高中体育教学中强化体能训练的路径探讨[J].田径,2020(5):30-31.
        [2]宗平华.浅谈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强化职业体能的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6(35):199.
        [3]赵晓希,胡良楠.高校体育训练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路径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3):111-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