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课堂融合的途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谢雨利
[导读] 英语作为一种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谢雨利
        广西河池学院
        摘要:英语作为一种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高等院校作为给社会输送英语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积极探索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课堂质量提升的路径,进而有助于提升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质量。但是大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在长期学习大学英语课程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西方文化与思想的影响,对民族文化自信不够坚定,所以高校应该加强对思政教育的重视,逐步提高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渗透力,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行,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并让大学生学会运用批判目光来对待西方文化,不能一味沉浸和追随。由此看来,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渗透与融合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思政教育;大学英语;融合
引言
        现如今,全球化进程逐渐深入,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自然会在这一时期得到大家的重视。但是因为大多数高校对英语教学认知不足,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将英语与历史、文化等内容进行结合,这也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比较表面化。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要求高校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各类课程都进行深入挖掘,找出其中的思政元素,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受到思想道德的教育。
一、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课堂融合的必要性
        (一)、高校教学的客观需要
        将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英语课堂进行融合还是高校教学的客观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当今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所以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在专业知识方面有扎实的功底,还要拥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如果学生只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但是却没有较高的道德素养,那显然会在工作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甚至还会因此影响工作进度。所以由此可见,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之间的融合是符合教学需求的。
        (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与价值观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不仅可以发挥传递信息的作用,还能够扮演思维载体的角色。学生在学习大学英语的过程中,难免会在价值观和思想上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如果大学生在思想上逐渐倾向于西方文化,那么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有效避免这一现象发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深入了解中国优秀的思想文化,那么会在潜意识里增加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有助于建设良好校园文化意识形态。
二、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课堂融合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传统
        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传统是限制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课堂融合的第一个原因。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将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的表面进行融合,还可以将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的内在进行融合,并且以最优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因为思政教育和英语教学都需要进行长期教学,所以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在这时,如果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和传统,教学效果也会变得很差,严重影响了思政教育与英语课堂的融合。
        (二)、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结合程度低
        思政教育是一种思辨性和哲学性都很强的复杂系统学科,现在的学生往往自我意识较强,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而对思政教育或多或少有一些抵触心理。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们还是按照自身原有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忽略了对教学资源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设计,未能从思政课程的角度出发,将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并不能对学生进行意志、素养、信念等方面的培养,致使思政教育与英语语言、文化、思维教学存在“脱节”的现象。
        (三)、教师思想意识待加强
        当前,依旧存在高校英语教师不重视思政教育功能,日常不注意学习思政理论知识的情况,觉得其不是属于自己的专业范围,觉得学校有相关教育部门,学工部、思想政治工作部对学生展开思政教育工作。甚至觉得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应由思政专业教师与辅导员来完成,所以一些教师在课上只向学生讲解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英语技能,并不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素养培养。
三、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课堂融合的路径
        (一)、深入挖掘英语教材,延伸思政教育内容
        在各类思想、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语言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载体,通过进行言语交流,能够使得思想、文化的传播范围逐渐扩大。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通常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慢慢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开展一般是围绕着教材进行,学生从教材中能够获得很多关于西方思想文化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范围。但是教师需要注意不能一味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学习西方文化,还需要深入挖掘教材隐藏的思政教育内容,比如在讲解关于环保方面的英语课文时,教师除了从宏观角度来讲解世界环境现状之外,还应该向学生讲授我们国家在环保工作方面的优势与不足,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环保工作形势,从而可以让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并为促进我国环保事业发展而贡献自身力量。
        (二)、加强教师思政文化素养,丰富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政治文化素养。因为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其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与思政觉悟,对学生而言能够起到良好的行为示范和思想引导作用。因此,学校需要加强对英语教师教育培训力度,使教师明确思政教育和英语课程有效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组织活动来加强教师的思政意识,比如三会一课活动、专题讲座活动、广播活动、会议活动、主题党日活动等。另外要求教师对国内国外时事进行充分了解,不断丰富自身文化体系,提高个人思政素养,全面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因为教师的思想理念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还要多元化地开展科研工作和教研活动,组织思政教育和英语课程有效融合的技能比赛,完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三)、使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课堂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英语课堂之间的融合提供了条件,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方法,还拓展了教学课堂。首先,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其次,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师生之间的教学实现了由线下向线上的转变,教学课堂得到了无限的拓展。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也有利于推动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之间的融合。
结束语
        通过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课堂的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社会,通过将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课堂进行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石丽娜,余叶盛.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深入展开[J].海外英语,2019(23):112-113+137.
[2]王晓霞,金月.续力教育路径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思政融合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12):192-193.
[3]张喜华.大学英语与中国文化思政融合教育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9(11):62-64.
[4]陈雪贞.最优化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现[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45-48.
[5]王卉.基于泛在学习环境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入路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01):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