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胡天兵
[导读] 高中物理对于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存在较高的要求。
        胡天兵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襄阳市第一中学
        摘要:高中物理对于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存在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解答物理习题时,尤其是那些与电磁学、力学相关的习题时,很多学生都会遇到极大的障碍。长此以往,学生不但会对物理课程产生畏难心理,甚至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造成不利影响,非常不利于教育事业和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因此,高中物理教师有必要针对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进行梳理,提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生;解题能力;培养
引言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较,教材内容增加了很多,复杂程度加大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导致有些学生认为物理知识非常深奥、难懂,对物理这门学科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率低下。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只看重成绩,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也比较复杂,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但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把知识点面面俱到地都教授给学生,课下就是疯狂的题海战术,这样做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常言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该教授学生解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效率不高
        课堂上的质量决定着教学的效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基础。但是教师并没有给学生过多的空间,教师仍然将自己作为课堂上的主体,教师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学生将教师讲出的整理成笔记并且只能根据教师教学的思路进行思考。这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固有的解题思路,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会让学生对于这一学科始终浑浑噩噩。在这种课堂上,不光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连着教师的讲课激情都会消失殆尽,课堂上的氛围枯燥,时间一长,便会对高中物理的教学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三)不注重总结归纳
        有效的总结和归纳是发现教学问题、改进教学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于物理课堂教学的完善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可是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很多物理教师在授课结束后轻总结、轻归纳,使得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不能被有效地解决,影响到物理课堂的高效教学。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解题能力的策略
        (一)结合物理课程特点,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由于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内容特点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学生能够学会当堂课程内容,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普遍都会将各个知识点进行细化的拆分讲解,为学生清晰地解释每一个物理现象和定理。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但是学生一旦习惯了教师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就会对教师的讲解过程产生依赖,解题应用时不善于主动思考和分析,就学生长远发展来说,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禁锢学生思维想象能力,最终影响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地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针对课本教材中定律类型的知识,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的形式丰富学习过程,带领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探究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真正理解明白物理定律,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带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有效提升解题技巧
        在解答高中物理习题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解题技巧,例如分析法、综合法、画图法等等。当学生掌握了这些解题技巧以后,就可以实现解题速度与准确率的快速提升。其中,分析法与综合法之间存在相互依存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解答很多物理习题时,需要同时应用这两种解题技巧。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步骤与规律进行。首先,通过仔细审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待求量和隐藏条件,这些是解题过程中的必备要素;当学生确认完全读懂题意之后,则可以进入到解题环节,至此就需要应用到分析法。先在稿纸上分析出每一步所需要应用到的物理知识,再借助综合法列出相应的方程组,最后再计算出问题的答案。画图法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在审题的过程中能够准确而又全面的挑选出题目中所包含的重要信息,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同时,通过应用画图法,还可以使原本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直观化、简洁化,促进解题效率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力的分解”这部分内容时,遇到这样一道习题:“把一颗重量为G的球放置在竖直面挡板与斜面挡板之间,分别求出竖直面与斜面对球体所产生的作用力。”此时,学生就可以结合题目内容画出相应的简图,并且在图上标注好各种已知条件。画好图后,学生便可以迅速解答这一问题,使解题能力获得大幅提升。
        (三)题型归类与总结经验
        由于高中物理大题类型繁多,如果学生不懂得把题型归类,不懂得构建自己的解决物理问题的体系,在高三后期“拉练考试阶段”就可能会出现知识点混乱、做题思维迟钝的情况。根据我的一些经验,学生至少要在每学年结束后进行一学年的题型归类与经验总结。这除了是在巩固与归纳知识,是为高三冲刺做准备。通过我的归纳,高考中物理大题通常会涉及“万有引力结合牛顿运动定律”“磁场结合电场”“光与波等选修类问题”等几个方面的内容。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做题过程中遇到的有关这些方面的典型例题摘抄下来,多做几次。在高三冲刺阶段更要着重将摘抄的例题与新的题型结合做,题型或许有千千万万,但知识点与考点是有限的。做题不是目的,内化知识,总结做题的方法才是目的。总之,多反思多总结对于解决难度较高的物理大题来说是极有必要的。
        例如,我在带领学生“机械波”这一章的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学习完一类知识点后便要进行题型的归类与思考。这一章学习完后,学生要总结做题过程中出现的有哪几类考题,比如“波的多解类问题”“某时刻波的运动状态”“波的折射率问题”“波的干涉衍射类题型”等几大类。我要求学生在每个题型后要搭配典型例题,并且留一定的空白处用来记录新的相关知识,或用彩色笔进行标注重点(彩色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其注意)。此外,我还要求学生要把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在题中详细地标注出来。例如,“波的多解类问题”又可以分为“由波的传播方向造成的多解”和“由波的周期性而造成的多解”两种题型.当然,所作总结无需漂亮精致,只要简单清晰地归纳出来就可以,学生在以后再次翻阅时,可以看懂即可。总之,题型归类与经验总结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技巧,不光是物理,对于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如此.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这一学习习惯。
结束语
        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保障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基础出发,多元化设计教学策略,积极转变教学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在不断实践与锻炼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小军.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科普童话,2020(23):50.
[2]曾剑城.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侨园,2019(12):161.
[3]曹文清.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试题与研究,2019(24):170.
[4]刘永珍.我们一起来“解题”——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华少年,2019(07):257.
[5]奉光强.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1):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