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彩云
福建省漳平市双洋中学 364400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生物教学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开展趣味性课堂,才能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思维。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塑造自身人格,树立学生自信心,充分利用教材知识,构建高效率的生物课堂。本文通过分析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探究式教学应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初中生物;实践探究
引言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学习教材知识,掌握重难点,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实现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分析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展生物教学课堂,增强生物课堂的趣味性,给予学生更多课堂实践的机会,活跃学生的思维。
一、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较多,运用实验开展生物课堂,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但由于课堂效率低下,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导致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较多,大多数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无法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实验探究时间。
(一)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初中生物教学效果提升不明显,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学生与家长缺少对生物学科的重视,学生缺少学习兴趣,更注重考试成绩。生物教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只有动手实践,才能了解生物知识。个别学校会将生物课时减少,缺少对实验课的重视,导致教师构建的生物课堂缺少趣味性。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更注重学生成绩,从而忽略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二)教师课堂应用的教学方法少
初中生物中的实验较多,大多数学校缺少对实验探究的重视,因此开展的生物课堂更重视知识讲授,而教师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所应用的教学方法较少,构建的生物课堂缺少趣味性,无法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导致学生的思维固化。而传统教学课堂也限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阻碍学生的发展。
(三)学生基础薄弱
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时,缺少学习主动性。再加上学生知识接受能力不强,无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降低,而这也会导致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薄弱,无法在进行生物实验时进行思考。长期以往会使学生的思维固化,而大多数家长也缺少对生物学科的重视,家长不支持学生参与生物实践活动。
二、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增添课堂趣味,发散学生思维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师应更注重课堂的趣味性,通过开展教学活动,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进进入课堂学习,目的是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在创设情景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与图片有效结合,将复杂的生物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形象,给学生更多的感官刺激,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以《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中“观察一滴水中的生命”为例,首先教师要确定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各种微小生物,能够初步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临时装片方法。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验,但要特别注意,在对活体生物显微观察时,需要不停的用移动和调焦来追踪观察对象。通过引导学生动手练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问题导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做出假设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学生会提出不同的假设,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和评价,并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进行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以《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中“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干湿计测量裸地、草坪和灌木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办法,引导学生分析实测得数据。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应提出相关的问题,比如“在同一时刻地点随时间的变化,环境中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是否变化”,引导学生动手测量,从而获得结果。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作出假设,根据相关的事实和自身的经验为依据,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使学生在不断讨论的过程中获得最终结论。
(三)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交流合作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能组织更多的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同时也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思考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组,鼓励学生小组互动交流,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实验,引导学生分组活动,鼓励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阐述,从而促使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给予学生更多表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为例,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种子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并鼓励学生小组交流讨论不同种子之间的区别,从而得出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知识延伸和思维拓展,将课外知识与课堂上的知识有效融合,发散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由此才能构建高效率的生物课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更注重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强调生物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构建高效率的生物课堂,才能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充分了解探究式模式的重要性,并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通过增添课堂趣味性,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小娜. 基于“自主—合作—探究”新模式下黔南地区初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9(S1):91-96.
[2]迟恩平. 探索生物教学,改变课堂低效性[J]. 现代交际,2015(12):206.
[3]蔡国盛. 论证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的实践[J]. 生物学教学,2018,43(1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