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c小调钢琴奏鸣曲》D958第一乐章的教学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杨昂阔
[导读] 弗朗茨·舒伯特是19世纪初成就卓越的钢琴家和作曲家,是古典迈向浪漫的铺路人,也是世界公认的艺术歌曲之王。
        杨昂阔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  010000

        摘 要:弗朗茨·舒伯特是19世纪初成就卓越的钢琴家和作曲家,是古典迈向浪漫的铺路人,也是世界公认的艺术歌曲之王。然而他倾其一生创作的22首钢琴奏鸣曲也是具有极高的成就和地位,却常常被人们所淡忘,他以优美抒情的创作风格而闻名,舒伯特做为一个承前启后的音乐巨匠,他所创作的钢琴作品不仅有着古典的严谨与庄严,还有浪漫的不羁与洒脱。相比与他创作的艺术歌曲,舒伯特创作的22首钢琴奏鸣曲更能够体现出时代的变化和人们审美的转变,更能够体现出舒伯特在探索浪漫主义风格时所进行的探索与钻研。D958号c小调钢琴奏鸣曲是舒伯特中期的作品,它更能体现两个时代的差异与相似之处。而第一乐章技法种类多,难度分配均衡,细节处理全面,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更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958研究
一、《c小调钢琴奏鸣曲》D958创作所处的时代背景
        《c小调奏鸣曲》D958 更是他在生命中最后一年里所创作的三首钢琴奏鸣曲(D958、D959、D960)中一首规模最为恢弘,最刻骨铭心也最具代表性的一部经典之作。舒伯特一生有太多理解支持他的朋友,这些朋友们给他的人生和艺术创作带来了很大帮助。而到后来他的好友们陆续因为各自的追求不同,产生矛盾,最终分崩离析。这也加剧了舒伯特在情感上的苦痛和矛盾。舒伯特的一生一直在朋友的包围和帮助中成长。这些身边的朋友无论在他的音乐创作发展上,还是在他的生活中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好友的分崩离析给他在感情上带来了不小的打击。舒伯特曾感慨到:“昔日的好朋友,因追求不同而离散是多么遗憾的啊!”就是在这样一种生活和情感上的双向压力下,舒伯特创作了这首《c小调钢琴奏鸣曲》。这首作品庄重大气,情感和思绪斗争激烈,这同样是舒伯特情感的一种发泄。作品中包含了舒伯特焦虑的情感。同时,这首作品也是舒伯特的创作进入成熟期后创作的作品。在形式上更加规整,在情感的驾驭上也更加的自如。总体来说,这首作品应该是舒伯特的一首较为成熟的完整的钢琴奏鸣曲。
        这首作品创作于舒伯特钢琴音乐创作的中后期,在这段时间舒伯特的创作重心其实集中在了艺术歌曲与歌剧的创作中,但舒伯特并没有停止创作钢琴音乐的作品。在舒伯特音乐创作的中期,他在钢琴奏鸣曲上的创作更多的是受到了古典主义音乐巨匠贝多芬的指引。舒伯特借鉴了大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所以舒伯特大量的中期作品都能看到贝多芬的身影。在《c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舒伯特在开头运用了大量的三和弦与七和弦,并用快速跑动的上下行音阶作为连接,这是贝多芬很喜欢的一种开头形式。在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中,既有着贝多芬般的坚定果决,也有他自己所独特的舒缓柔和。因此,我们能够发现在舒伯特中期的钢琴奏鸣曲作品中,风格对比明显,好像就像两个人在对话般自然。
二、《c小调钢琴奏鸣曲》D958.第一乐章的教学价值
        1、曲式结构、和声色彩及调性速度分析
        (1)呈示部主题极富戏剧张力,由同音反复的柱式和弦与上行的级进两种织体构成。音乐开始于f力度的c小调原位和弦,右手声部以快速音阶式的跑动上下行进加上中间穿插着和弦与八度音,左手弹奏主和弦稳定调性,到达第七小节bA音做向下的调整,反向进行到达高音点bA,旋律顺流而下,在持续音的伴奏下(12--16)一气呵成,在19--21小节做到了完全终止,整个呈示部主题部分就此结束,总共20小节。之后开始连接部(21--38),可分成6+4+8的乐句结构,21--26小节对骨干音的观察发现,基本素材与呈示部主题部分(1--7)小节相同,都是以C--D--E--F--#F--G--bA的线索发展的,随后两小节灵动活泼的旋律与两小节软绵细腻的音调应和交织,以强有力的双手八度结束在bE大调的属五度bB音上,为副部调性做好准备。副部可分成14+14+16的三个长句,主题起始于主部主题中的bA,下行级进到主音bE,旋律优美质朴。第一段(39--53)主题在和声织体的衬托下显得庄严肃穆,音乐风格上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第二段(54--67)在原有副部主题旋律上采用了变奏处理,以右手八度行进的手法推进音乐走向,随着情绪开始紧张化,音乐进入结束,色彩暗淡仿佛是对世事无常的无奈与无助。
       
        图1.1第一乐章呈示部曲式结构图
        
        (2)展开部以无助哀怨的情绪开始进入,随着极速的十六分音符跑动,音乐开始了极其强烈的张力对比,激烈的情绪达到顶点后戛然而止。旋律瞬间由高声区跌入压抑的低声区,仿佛地狱传来的阵阵哀嚎,高低声区变换重复。交替行进,让人往返于地狱与天堂。
       
        图1.2展开部曲式结构图
        (3)再现部是呈示部的重复再现。(谱例与呈示部相同)
        全段和声色彩浓厚,戏剧张力夸张却恰到好处,曲式结构规整且灵活,调性的不断变化为全段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令人浮想联翩。是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的标准钢琴奏鸣曲。
        2、技术点及音色控制分析
        (1)快速的和弦及八度音行进
        前面提到过这是舒伯特作品中少有的富有戏剧性张力的奏鸣曲第一乐章,它在创作中广泛地运用和弦主要音乐织体,在快速度的标准下,是很考验和弦手位指法的切换、力量的控制与转换以及身体的松弛程度的,如果没有进行单项的针对性训练,容易导致演奏时肌肉过度僵硬。
       
        图2.1
        图2.1是呈示部的开始,首先是一组三和弦的切分行进,这里对节奏的控制要把握的很准确,要演奏出顿挫感,这里要做到力量的收放自如,触键不能过深,深则音炸,也不能过浅,浅则音虚。所以开头段要用大臂去带动手腕和手指,让身体的力量自然落下,手指站住以保证弹奏音符的稳定性,切勿生硬。因为整体上来看,整个开头是一个向上的级进,所以要保证贴键演奏从而把整个大线条刻画出来,增强乐句的完整性和旋律性。
        个人建议练习过程中可以进行双音及八度的级进上下行练习和手腕手臂放松训练。
        (2)快速而顺畅的单音跑动
        手指的快速跑动在钢琴演奏中是一项重要的演奏技巧,灵活的快速跑动可以加快乐曲的走向,推动音乐情绪变化,烘托气氛等作用,但如果演奏者的方法不宜,即使速度勉强达到,若手腕僵硬、身体不自然,就会频繁出现手底下脏音丢音的现象。
       
        图2.2
        以图2.2为例,这一段右手的16分音符跑动要做到很轻巧,如果手指的灵活度不够,这一段会弹奏的极其生硬,增加了音与音之间的粘连度,会让二这段旋律整体拖沓。
        个人推荐多尝试车尔尼299等快速跑动练习。
        3、音色控制及情感表达
        在钢琴上,通过不同的触键方式和踏板的使用,可以给听众呈现各种各样的音色。同时,每个人的演奏方法和音色处理也不同,对于同一个作品的理解也各有千秋,但是往往这种细微的变化让传入人耳的声音变得丰富多彩。一开始我听到的《c小调钢琴奏鸣曲》是巴伦博伊姆的版本,迷人的触键和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将整个乐曲划分了多种层次的听感,同时,踏板的使用十分谨慎,深浅把握刚刚好,让整个乐曲韵味丰富,情感充实。
        
总结
这首乐曲是一首标准的奏鸣曲式结构的乐曲,框架清晰,技术点丰富,情感交织,是一首值得去学习和利用的好作品,有很高的教学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周薇著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2
[2]童道锦、孙明珠编选钢琴艺术研究(上)--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M].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6.
[3][英]佩吉 伍德福特著,黄桥正译 舒伯特【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8
[4][美]鲍利斯 贝尔曼著,汤苍华译 钢琴大师教学笔记[M].上海:上海音乐
[5]唐慧君.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曲式研究--以三个时期各三首作品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音乐学院,2010
[6]郑靠.舒伯特钢琴奏鸿曲的创作特征[D],[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
[7]颜咏.舒伯特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研究巧 [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音乐学院,2007
[8]赵晓生著 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8


作者简介:杨昂阔,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钢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