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偏远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张晓敏
[导读] 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对整个农村地区教育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的整体性比较薄弱,教学质量普遍比较低。
        张晓敏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朝阳乡小学   
        摘要: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对整个农村地区教育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的整体性比较薄弱,教学质量普遍比较低。因此,结合自己多年在农村从事小学教育的实践,就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探究
        作为从教多年的农村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要让村里人摆脱穷困愚昧的日子,就要从教育教学抓起,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我就自己多年从事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切身体会,就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农村乡镇政府要努力解决师资力量不均的问题。农村学校条件艰苦,自然环境各不相同,差异比较大,教学设备较为贫乏,生活艰苦。没有人愿意去条件差的学校任教,这样就形成一对矛盾,条件较好的学校人员拥挤,条件差的学校人员缺乏,一个老师带几个班的情况普遍存在。由于教师分配不均,从而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不平衡,甚至出现了极大的反差。这个问题要解决,必须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比如:乡镇政府可以将全乡的所有学校按地理位置及教学条件划分成三类,要求各位教师要有在三类学校任教的经历,时间为一届学生毕业并且成绩良好,方可调入一类学校任教,同时在同等条件下评定职称优先。否则,职称报送推迟2-3年。这样教师的工作学校与评定职称、评优挂起钩来,给在边远艰苦环境中工作的教师给予优惠,让他们感到心理上平衡,从而激励他们心甘情愿地努力工作,并鼓励教师在边远地区任教。这样就平衡了师资力量,同时又得到了资源共享,达到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中心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学校的各项制度是教师行为的标准,建立制度,完善制度,落实政策制度是保证学校工作正常运转的根本,是保证学校发展的基础。在制度面前要坚持人人平等,但是在制度管人的同时,还需要"以情暖人",管理者要学会用一份真情去感化教师,激发教师的热情。同时坚持"以能用人"原则,让教师各尽所能,全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要克服经济困难,尽量地订阅一些报纸、杂志让教师们多学习,并呼吁村里家庭较富裕的或者在外面读书后发展较好的同志筹集一定的资金用来奖励给工作好的教师们,而对工作不负责的则给予经济惩罚。这样一来,教师们的积极性很快就提高了,学校在村里人的心目中也更加有份量了。从而也提高了农民重视教育的积极性。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现在这孩子在学校很听话,回家就不一样了,家长说十句还当不了老师说一句……"似乎是家长们在赞扬教师很有威信。多角度地细细品味,会令我们这些教师惭愧至极。为什么学生敢在父母面前说"不",敢表露不同的想法,然而在学校老师面前总是服从?在家中不"听话"的孩子,在学校却是"听话"的学生,,谁才是学生更真实的自我呢?……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索。学生在家中父母面前敢说"不",敢直言内心真实感受,这是因为父母在他心目中是最可亲、可敬的人。而在学校,在老师面前,老师使用更多的是命令,学生被动地在学校中学习、生活。要收到学生真实的言行,也为了教育的真正发展,让我们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对学生少一些威严,多一些亲近,成为与学生能相互交流的可亲可敬的人。
        作为老师必须要取得学生的信赖,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为学生排忧解难。教育是师生心心相印的活动。走近学生是我们素质教育取得成功的基础。要做到以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正评价学生,尤其是对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更要多鼓励,多关心要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要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展现出教育魅力。
必须加大教研教改力度。学校要以新课程改革、评优课等形式开展教、听、评、改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的先导示范作用,发挥中心小学的辐射示范作用,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确实改变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技能。教师要充分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备好课,上好课,优化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方法,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像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接受最优质的教育,培养参与、学习、自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达到40分钟最大限度的优化,效益最大限度的提高。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是师德。教师必须严格按"师德八条"要求自己,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在教育实践中,最重要最急切的不是教师的能力问题,而是教师怎样对待农村教育的问题,也是怎样对待自身成长的问题。强调教师自身成长,对农村教师来说有特殊的意义。
        加大教育督查和管理力度。要制定学区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对学校、教师的各项业务进行量化打分评比,并做透明的、详实的记录。同时还要建立以校长、教育主任为主的考核队伍,对各位教师的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考核,当面量化打分,学期积分,年度评分,成绩作为年度考核的各项成绩总和。这样做必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此外还要建立奖励机制,及时表彰奖励成绩好的教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再创佳绩。成绩差的教师点名批评,促使他们有进步,提高成绩。这些措施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农村学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就是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农村孩子,学校要关注每一位农村教师的成长。只有这样,农村教育教学才能切切实实地提高质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