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莉
四川省剑阁县龙江小学校 628317
摘要:课堂教育是育人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有效载体,把家风家规融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是中小学老师德育工作的重点,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家风家规;融合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让家风家规走进课堂,使学生感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这是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本质要求。通过了解学生对于家风家规的认知情况和当前核心价值观教育情况,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教学,积极地培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国家储备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理论化的东西必须要实例化,情景化才能让孩子们掌握。通过课前调研,搜集中国传统家风家规文化中的优秀事例,让孩子们了解优秀家风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具有重要影响和深远意义。通过挖掘家风家规中的优良因素,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学习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做到易于理解,易于掌握。同时优良的家风家规也能在良好的家风中得到了延伸和发扬。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家风家规教育,不仅仅是提升学生道德水平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在教学中的体会是,在课堂上渗透家风家规教育,让孩子们感兴趣,不能脱离实际,理论高高在上就超出了孩子们的认知范围,必须和孩子们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必须把理论化的知识通过实例,情景展现在孩子面前。让孩子们感觉到或明白家风家规教育其实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的周围,就是我们的所感所想所作,就在我们身上,它不是抽象的。
家风家规教学的方法生活化。随着生本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原有的授课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学方法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明显的生活化特征,因此“填鸭式教育”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情景教学法是指建立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景,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教学感受,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加深刻地理解。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在互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给学生种下“认真听讲”的种子,在接近真实的体验中提高教学质量。
家风家规教学的内容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对学生来说,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并不能做到融会贯通。为此,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学习到的知识与身边人和事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在模拟教学场景的过程中,可以不拘泥于书本内容,走进社会,贴近生活,将教学内容从课本延伸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中国的传统文化孕育出了中国的优秀家风家规。情景举例(感知价值),带领孩子们去探寻优秀的家风,通过课前的查找资料,摘抄《朱子家训》中的名言警句,阅读《曾国藩家书>>中的优秀篇目,讲解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让学生讲古代流传下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家教故事; 每句话,每个故事,都已成为传统文化精神的一部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中国传统士大夫思想,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历史依据。查找资料,共同学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写给妻子的家书,尽管牺牲了自己,却是为天下人谋永福,学习这种由自己的家庭到心系国家的家国情怀,为国家“富强”而牺牲的大我精神。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价值观其实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身上,必须意识到,不能只看到它的抽象面。
理论剖析(认知价值),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我们梦想孕育和起航的起点,由小及大,每个小家的家风汇聚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家风。时代向前发展,优秀家风是我们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础。通过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外延和实践要求。由家到社会再到国家,图片和实例学习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接下来让学生说一说在传统文化中的那些实例让你加深了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譬如老师举例:在古代君子和而不同的理念就是对“和谐”的很好注解。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初步地感知了价值观,形成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从优秀家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由家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如何在学习中加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2)如何在学习中加强自我品德修养?(3)如何在与人交往中加强自我修养?加强良好家风形成的潜意识的影响,确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分别阐释)。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为自己设定合适的价值观。明确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设计意图:使学生们更深刻的领悟价值观的对错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发展,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调整好自身的精神状态、审美情趣和行为取向。并初步了解价值观与家风家训的关系,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以致用(品味价值), 通过以上环节的活动,纵观历史,学习优秀家风,学生深深意识到:良好的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的重要性。深化主题,提高学生的认知——寻找“我们的家训”,让学生知道“家训是一个家庭对社会作出的道德承诺”。通过宣传家训,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眼入耳入心。传承家训,才能让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实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去。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家风家规教育,课前必须让孩子们很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和搜集材料,孩子们的知识储备又参差不齐,存在个体差异,没有课前的调研和查找资料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家风家规教育在课堂上,又不仅仅在课堂上,还要深入到家庭和社会,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融合,提高教学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