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杭州市江干区澎博幼儿园 310017
【摘要】辩论活动要求幼儿认真倾听,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要求极高,这是其他形式的语言活动无法替代的;《指南》中也明确提出幼儿的语言能力实在交流和运用的过哦城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开展丰富多样的辩论活动是十分不必要的。大班幼儿拥有更加丰富的经验,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不自知的辩论行为,比起中班和小班的幼儿更适合开展辩论活动;但在集体活动中辩论活动极少开展,而且很多时候比较浅显且枯燥,那大班阶段的辩论活动该如何组织?如何才能让活动开展的更加深入,什么内容才是幼儿需要的呢?因此我们以《鳄鱼先生坐电梯》为例,从前期的经验调查入手,合理的制定目标,运用思维导图等多样的教学策略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的表达表现,提高幼儿活动兴趣,从而促进幼儿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以及幼儿倾听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大班;辩论活动;教学策略
一、问题提出
(一)幼儿园辩论活动开展的不深入
幼儿园辩论活动是指在一定的竞争压力下,辩论的双方或多方运用一定的方法,围绕一个相互对立的观点进行解释说明、论证反驳的语言活动。辩论活动是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一个方面,然而辩论活动不仅是幼儿园集体活动中较少组织的形式,而且辩论活动的开展也仅仅是停留表面,空有辩论的形式,而没有实质的内容,幼儿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讲述而已,对有序、连贯的讲述缺乏经验,观点单一重复,而且对辩论活动的规则缺乏了解,使得孩子对于参加此类活动缺乏兴趣。
(二)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现状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且幼儿期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一关键时期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大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停留在简单的复述,对话的语言还是简单句,复合句使用较少;幼儿在讲述事情时缺乏逻辑,对于话题的阐述缺乏经验。因此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而辩论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学会组织语言,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积极开展辩论活动,这种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形式对幼儿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三)教师对幼儿兴趣的忽视
从幼儿的日常活动中,笔者常常看到孩子们会围绕某一个话题进行一些无意识的辩论活动,在语言区投放的辩论记录纸中,孩子们也会用前书写边记录边讲述自己的观点,有的时候孩子们还会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话题的探讨,然而老师却忽视了对幼儿辩论活动的进一步指导。
二、活动脉络的剖析与思考
(一)研读故事,选取话题
1. 研读绘本,了解内容。
《鳄鱼先生坐电梯》强调图文的内在联系,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描写了鳄鱼先生乘坐电梯遇到的“棒极了”和“糟透了”的事情。绘本里鳄鱼先生的动作与表情十分有趣,充分展示了乘坐电梯的心情,幼儿有充足的生活经验,对故事内容十分感兴趣。故事画面,简洁明了,更是给予了孩子们充分想象的空间。
2.研读绘本,选择辩题。
在读懂绘本的基础上要选择适宜有趣的辩题,才能激发幼儿对身边事物的了解和思考,所以在选择辩题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尊重幼儿的意愿,让幼儿参与其中。在《鳄鱼先生坐电梯》这一活动中,幼儿了解了坐电梯的的好处与坏处,且这一辩题简单有趣,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孩子们有话可说,孩子们更愿意参加这一活动。
(二)对话幼儿,了解经验
1. 教师日常观察
老师们通过对大班幼儿在活动中的口语表达、语言组织运用的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并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进行了分析,可以发现幼儿非常喜欢讨论各类事物,但口语表达能力较弱,只会简单的语句,观点也较为明确,但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浅显的,不够具体;这些已经不够满足孩子对表达的需求,他们更加好奇、好问、爱探究。
2. 与幼儿的谈话
通过与幼儿的对话,我们发现幼儿都乘坐过电梯,非常愿意表达自己乘坐电梯的感受,愿意与同伴讨论,而且有极强的讨论欲望;但是对于如何辩论缺乏经验,只是简单的了解辩论的规则等,对辩论的方式和过程认知零散。
3. 家长问卷调查
大班的孩子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活动,更有想法、有主见,也变得更加好奇、好问、爱探究。我们通过发放家长调查问卷的方式,帮助我们更好的活动中的关键内容,更充分的了解幼儿积累和获取的经验有哪些?从而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发展。
(三)把握脉络,有效设计
1. 制定目标,找准方向。
在语言活动中,我们将目标侧重于幼儿的交流、表达上,通过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认识,了解电梯,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情感目标则隐于谈话活动中,帮助幼儿了解安全乘电梯的重要性,知道人们与周围事物的密切关系。因此我们最终确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能用陈述、举例等辩论方法,了解电梯的长处与短处。
(2)了解安全、文明地乘坐电梯的办法,并能与同伴大胆讲述。
2. 链接经验,引人深思。
教师链接幼儿的生活经验,出示生活中的电梯图片,从而引发幼儿的热议,激发幼儿的谈话兴趣,大胆表述自己的看;幼儿通过相互交流,对于电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知道在电梯可能发生好的事情,也可能发生坏的事情,为接下来环节的开展做好铺垫。
三、多种策略,助推辩论活动有效开展
(一)拓展经验,了解辩论
1. 观察学习,了解辩论形式。
通过前期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大班幼儿对于辩论缺乏了解。首先通过视频、图片,让幼儿对辩论有大致的了解,感受辩论紧张、激烈的氛围,再帮助幼儿观察讨论发现辩论活动辩论的形式,教师总结辩论大致包含轮流发言、举手发言和自由辩论三个环节。
2. 共同讨论,设置规则。
将平时的辩论活动的场景记录下来,请幼儿观察;教师则要引导幼儿观察活动的内容与细节,如活动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如何解决等,组织互相讨论,链接生活经验进行制定,并依所想到的规则进行记录,与此同时,教师则更关注幼儿倾听能力的发展,能否保持安静,理解他人所说到的内容。
3. 引导提示,掌握技巧。
在活动中,教师需要帮助幼儿学习倾听并能够清楚表达;因此在辩论前的准备工作中,就应知道幼儿学会倾听,理解别人表达的意思。对于大班年龄段的幼儿不能过于要求他的语言表达十分精准,只要能清楚的表达就好了,教师要引导幼儿放慢语速,清晰表达。
(二)运用思维导图,梳理幼儿经验
幼儿对于坐电梯有着丰富的日常经验,但这些经验比较繁杂,如何提取有效经验,为辩论打下基础呢?教师引导幼儿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发散思维,围绕电梯进行经验梳理,帮助幼儿用前书写的方式记录出自己关于电梯的事情、经验,以此帮助幼儿提取关于电梯的好与坏的有效经验,为顺利辩论,总结论点打下基础。
(三)明确记录,总结论点
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图示、符号的形式记录“电梯的好处与坏处”,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辩论观点,组织自己的语言,想出更多的理由反驳对方,促使辩论不断向前发展。明确的记录也能帮助幼儿对辩论作出总结,了解自己的辩论过程,评价自己的表现,了解他人的优点;引导幼儿从评价中反思自己,从而增强信心,提高活动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