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漂泊生涯对杜甫诗歌思想性(或家国情怀)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金艳玲
[导读] “诗圣”杜甫在一生当中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迄今为止现存仍有一千四百首左右。
        金艳玲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八中653100
        摘要:“诗圣”杜甫在一生当中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迄今为止现存仍有一千四百首左右。杜甫的一生几乎都在漂泊中度过,其创作的诗歌也多为漂泊途中所作,仅在西南漂泊的十一年间杜甫创作的诗篇便达到了其创作诗歌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而这些数量众多的诗歌恰好充分展现出了杜甫极为深邃的思想内涵以及炉火纯青的艺术技巧,同时透过这些诗歌也能够让现代人窥视到“诗圣”的漂泊生涯对其诗歌思想性的影响。因此,本文便对此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漂泊生涯;杜甫诗歌;思想性;影响分析
前言:一般情况下,诗圣杜甫在世人的眼中往往只是一个满心忧国忧民的儒士,但事实上,杜甫自身的思想构成是具备一定立体性的,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在漂泊生涯当中其阅遍了人世沧桑,也尝受过了人生的颠沛流离之苦,所以杜甫的思想一直都在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豪壮浪漫逐渐转变的沉郁顿挫,再从人生壮志逐渐到喟叹人间疾苦,而这些思想上的变化都能够通过杜甫的诗歌中解读出来。
一、针对游学时期杜甫诗歌思想性的分析
        唐朝最为昌盛以及繁荣的时期便是公元712年至746年,而这个时期也正是诗圣杜甫从出生到35岁这一时间段,这个时间段中诗圣杜甫的生活可以说是最为开心快乐的[1]。而这一时期当中杜甫的生活通常也都是以读书游历为主,所去过的地方有山东、吴越、河南以及河北等地,并且结识了高适以及李白等著名诗人,而这些诗人在性格方面都相对豪爽,杜甫跟着这些人也一起过着登高赋诗以及饮酒论文的美好生活。这一时期的“漂泊”算是杜甫一生中最为珍贵的漫游经历,而在这个游历的过程中杜甫在见到祖国的大好河山、秀美绝伦的山川美景之后,心中迸发出来强烈的爱国之情,所以这一时期诗圣杜甫所创作的诗歌多数都表达出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以及热爱之情,同时也抒发出了自身的豪迈气概。
          而这些思想情感在杜甫当时的诗歌当中是有一定体现的,例如:人教版语文电子课本当中的“望岳”,该诗便是杜甫在山东地区游历时,在看到泰山之后被其高大巍峨以及秀美的景色所触动,进而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整首诗当中并没有呈现出一个“望”字,但是却用精湛的文字艺术将泰山的雄伟描绘的淋漓尽致,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此外,杜甫还利用“割”字充分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透发着对自然造化的赞美之情,“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所描绘的便是泰山阴面与阳面之间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象。
在杜甫看到山上的浮云之后,自身的心胸也随之荡漾起来,由于长时间的驻足凝视,让其感觉自身的眼眶仿佛要决裂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日落西山,就连那倦鸟也已经归巢,这时杜甫心生感叹,也许登上这泰山整个天下也就算尽收眼底了,所以才会有最后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志。这首诗不但是杜甫对祖国壮美河山发自肺腑的赞美,同时也将自身豪迈大气以及宽阔的胸襟淋漓尽致的呈现了出来。所以这一时期的杜甫是快乐的,其诗歌多为寓情于景、情感真诚以及咏古抒怀,在思想性上也多为爱国之情、爱壮丽河山之情以及传达出自身壮伟不凡的气魄。
二、针对陷贼以及为官时期杜甫诗歌思想性的分析
杜甫的诗歌当中有很多有关揭露官僚暴政方面的政治诗,同时也有一些诗歌能够充分反映出国破家亡的忧国忧民思想,而这些诗歌多数都是杜甫在公元756年到759年之间所创,这也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成果最为丰硕的一个关键时期[2]。
在这个时期当中安史之乱爆发,诗圣杜甫被俘虏并且被押送到了长安,在逃脱之后来到了凤翔,再转至秦州,后来受生活所迫,又前往了同谷。
此时的杜甫已经开始四处流亡,居无定所,而正是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使得杜甫比早期时候更加贴近于广大民众,也正是因此使其彻底深刻地感受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痛苦,此时的杜甫其思想和情感在诗歌中较早期已经大有转变,为了拯救天下苍生,其将笔杆化为武器开始对政治上的腐败进行揭露,对当时黑暗的社会进行深刻的批判。
杜甫所创作的“三吏三别”便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个真实写照。而“三吏三别”之一的“石壕吏”更是杜甫自身的一个真实经历,这首诗歌成为揭露当时黑暗兵役制度的一个最为有力的武器。该诗歌讲述的是杜甫在傍晚的时候在石壕村的一户人家进行借宿,正在其晚间休息的时候忽然听到了敲门声,发现原来是官吏在三更半夜前来征兵抓人,这户人家的老夫见状直接翻墙逃走,而老妇人无奈之下只能前去开门。而当杜甫听到老妇人讲述“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之后,这让杜甫的心神大震,原来这户人家已经三个男人被征兵去了,但是这些官吏们却从未管过这户人家的死活只知道一味地抓人。

被逼无奈之下,老妇人只能说:“老妪力虽衰,犹得备晨炊。”也就是说“我虽然年弱体衰,但是还可以给将士们做做早饭。”这番话语,使得杜甫心神久久不能平静[3]。而在深夜中,再没有了说话的声音,但是杜甫仿佛听到有人在哭泣,这便是该诗歌当中“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在这样的夜晚里发生这样的事情,想必杜甫与这家的主人们都是无法入睡的。杜甫利用笔墨将这一夜官吏捉人的行为清晰地展现了出来,更是将官兵丑恶的嘴脸刻画的淋漓尽致,这也深刻地将当时极度黑暗的兵役制度揭露了出来,对当时统治者的残暴行为进行了痛斥。到这里杜甫诗歌当中的思想性已经转变为对官僚统治的深刻批判与揭露。
在这之后杜甫逃到了凤翔做左拾遗,后来因为与当权者产生矛盾,便弃官来到秦州,在这里杜甫的生活依然十分窘迫,被逼无奈之下又再次举家搬到了同谷,到了这里之后其生活更是难以度日,而此时此刻杜甫所经历的一切艰难困苦与当时的黎民百姓所经历的一般无二,所以当时杜甫所创作的诗歌当中所描绘的便是兵荒马乱的场景以及深刻地阐述了当时在战火中广大民众颠沛流离的艰苦生活。  
例如:人教版语文电子课本当中的“春望”这首诗歌便描绘了当时战火纷飞之下其心中的无限酸痛,慨叹山河依旧,但是长安已经彻底沦陷,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荒草丛生,再想想以前的长安是多么的繁华,这让杜甫看到花开都悲感的潸然泪下,在这无穷无尽的战火当中已经好久没有亲人的任何音信,往往一封家书便承载着多少无奈和心酸,要比千金还要值钱。此时杜甫的诗歌中能够看到其睹物伤怀,满腔都是对国破家亡的忧愁,其诗歌的思想性更是变得忧国忧民,更加期盼和平的到来。
三、针对漂泊西南时杜甫诗歌思想性的分析[建议在最后一点漂泊西南时,能不能结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分析一下?加500字符]
        杜甫在公元760年至770年间,由于在同谷难以度日,便再次回到了成都,并且在巴蜀一带展开了其田园生活,虽然此时的杜甫已经经历过了人世间的沧桑巨变,也见识过了世态炎凉,不过其诗歌当中依然充满着浓厚的人民性[4]。由于在这个时期当中杜甫自身的生活较为安定,所以其诗歌当中并没有“陷贼与为官”时期那般充满振聋发聩般的批判声以及呐喊声,此时此刻的杜甫诗歌描述的多为劳动人民那种较为平静的生活,同时也对时光的飞逝以及盛世落幕产生了无限的感慨和回忆,所以此时的杜甫诗歌其思想性更多地是追忆,并且充斥着萧条落寞之感。例如:人教版语文电子课本当中的“秋兴八首”,便充分表达出了杜甫对自身以往的追忆,有着浓厚的思乡之情以及对盛世的留恋之情,同时也饱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体透发着强烈的沧桑之感。
         除此之外,诗圣杜甫在西南的漂泊生涯还强化了其仁民爱物的情思,对于杜甫来讲,其早年的人生理想的最大根基便是忠君爱国以及仁民爱物,这一点在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韵”当中有着非常深刻的体现,其早年的志向便是匡扶君王,普善民风,但是多年的颠沛流离和亡命漂泊使其这伟大志向转变为了生活中的无限感怀,不过杜甫这种仁民爱物之心,也并没有因为人生的漂泊以及岁月的流失而消磨殆尽,相反在这些漂泊以及困顿当中杜甫更加接近下层民众,并且与下层民众产生了更为深入和广泛的交流,这使其对下层民众的生活投入了更多的关照以及同情,这个过程中,杜甫认为自身所坚持的理想以及追求是有价值的也是正义性的,而这一点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迄今为止应该少有人不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该诗句表现出了杜甫极其崇高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同时也彰显了杜甫博爱兼济的伟大情怀。这种思想和境界,是杜甫在西南漂泊过程中结合自身家庭难避风雨,导致其夜不能眠,进而思己及人,而发出的一种无声呐喊,这种思想和境界是杜甫对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精神的推崇,也是对其精神的一种升华。所以西南漂泊时期虽然杜甫诗歌的思想性已经开始向着对过往美好的追忆,但是其内心的理想和抱负仍然历久弥坚,其仁民爱物的情思在漂泊的过程中得到了坚定和强化。
结语:综上所述,诗圣杜甫其一生都在颠沛流离、漂泊不定,在那个黑暗又混乱的年代中,杜甫看过世间繁华,见识过大好河山,也亲眼目睹了天下的沧桑巨变以及经历过百姓所遭受的苦难,也正是这样一个充满千难万险的漂泊生涯促使其诗歌思想性从最初的豪壮浪漫逐渐转变为沉郁顿挫,再从抒发人生壮志逐渐到喟叹人间疾苦,最终又转变的较为平静安适更多地是对家乡的追忆以及对盛世的留恋。
参考文献:
[1]杨胜宽.杜甫"始客"秦州的身份与心态[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0,40(1):86-95.
[2]李胜男.杜甫涉病诗的情感解读[J].安康学院学报,2020,32(4):14-18.
[3]薛芸秀.盛世哀歌:杜甫写给盛唐艺术家的三首诗[J].天中学刊,2020,35(3):65-74.
[4]刘巧敏.从"白鸥没浩荡"到"残生随白鸥"---杜甫诗中鸥鸟形象的变化[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8(4):82-84,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