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家校沟通初探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符建美
[导读] 在科学技术水平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正式进入了微时代。
        符建美
        如皋市磨头镇大高小学 226500
        摘要:在科学技术水平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正式进入了微时代。许多学校开始重新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和思路,主动利用微课、微博、微信来丰富教学内容,积极增强家校之间的交流以及互动。对此,本文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了解家校沟通的相关要求,分析目前的教育经验和成绩,以期为家校沟通的有效方式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微”时代;家校沟通;策略初探
一、引言
        微信、微博以及各种微产品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备受公众的喜欢以及青睐。以微博、微信和微电影为代表的各种现代新型媒介直接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学校也开始着眼于目前的社会大背景重新调整管理思路以及教育教学策略。作为一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校沟通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内容和形式产生了明显的变动。学校开始主动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搭建家校沟通的新渠道,不断丰富沟通的内容及形式,以此来更好的体现家校沟通对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价值及作用。
二、家校沟通现状分析
        为了真正构建高效课堂,推进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学校开始站在学生的角度真正,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有效交流及沟通。家校沟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为了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学校需要以以人为本为中心,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加强与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共同分享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各类信息,以此来为后一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依据。但是,着眼于目前的家校沟通现状分析不难发现,整体的沟通质量不足,出现了许多的沟通障碍以及沟通问题,难以更好的体现家校沟通的重要价值及作用。
(一)家校互动较少
        家校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是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有效联系及互动,才能够为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保驾护航。但是,有一部分学校在与家长进行交流及沟通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模式以及手段比较单一,直接以家访以及家长会的形式来与家长进行细节上的交流。有的家长因为忙于工作而缺乏一定的合作时间以及精力,最终导致整体的家校互动频率较低,难以真正的体现家校合作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实质的教育教学质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容乐观。
(二)家长缺乏能动性
        家校合作以及家校沟通主要以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紧密交流以及信息共享的重点,其中家长的主动参与必不可少,只有确保家长能参与其中,意识到家校沟通的重要价值,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有一部分家长缺乏能动性,没有主动为家校沟通做出自身相应的贡献,这一问题的出现存在许多的原因。首先,有的家长面临着较重的家庭经济负担,将主要精力放在个人的工作中,很难留出一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的学习。因此,在家校沟通中,家长所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还有一部分家长则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算完成了自己所有的任务,这一点使得家长没有主动的参与各种家校沟通活动。
(三)沟通方式单一机械
        要想充分彰显家校沟通的教育意义以及育人价值,学校必须要注重沟通方式的灵活调整以及分析。但是,有一部分学校的家校沟通经验较少,还没有意识到这些工作的重点以及核心,只能够以简单的沟通方式为主,其中家访打电话以及家长座谈会的形式就为普遍。尽管这几种形式能够更好的了解家长的教育情况以及教育理念,但是很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有的家长无法按时到学校来参与家长会,有的教师因为自身的教育精力比较有限,家访的频率较低,因此难以充分的落实家校沟通工作。整体的家校沟通质量和质量也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这一点也极大束缚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教学创新。
三、微时代下家校沟通策略
        为了有效避免上文中所出现的各类不足,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都需要重新调整自身的理念,意识到加强沟通的重要作用以及价值。

了解新时代背景之下家校沟通的新要求,新背景以及新内容,以此来更好的实现对症下药,充分体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优势以及价值,通过教育资源的共享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机遇。
(一)坚持微信的主阵地
        目前我国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普及率应用率越来越高,我国正式进入了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其中移动智能终端的利用能够为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家校合作提供更多的机遇,作为微时代的重要产物,微信为班级管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微信也成为了主阵地。许多学校开始严格按照各个班级的管理工作情况,要求班主任主动组建班级微信群,家长可以在微信群中互相沟通,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另外,家长也可以及时将学生的实质情况反馈到微信群之中。这种线上互动的形式既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还能够更好的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比如在家校沟通时,有的教师在家访中会发现经常碰不到家长,家长成功的频率比较低。对此学校针对这一现实问题要求班主任主动的构建班级微信群,在班级微信群中来与家长保持联系,落实家校沟通工作。
        微信可以实现一对一和多对多的交流,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选择,突破目前家校共育的各类问题,保障家长能够为班级管理以及教育改革建言献策,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以及作用。教师开始将班级文化的构建工作与微信群中的信息交流工作相结合,征求家长的意见,了解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成长以及发展要求,保障家长能够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之中。有的家长还会在微信群中互相交流各自的教育心得以及经验,教师只需要给予家长更多专业性的指导,这一点能够更好的体现家校沟通的重要意义,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
(二)利用微博拓展交流内容
        微博也是微时代的重要产物,对推进家校沟通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在信息快速发展的过程之中,微博的利用率和普及率有了明显的改善,另外,许多学生非常喜欢利用微博来与外界进行交流以及沟通,完成个人的学习任务。教师则可以主动利用微博拓展交流空间以及时间,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以及学习渠道。目前,很多家长非常喜欢在微信朋友圈中晒自己的生活,但是微信朋友圈存在许多的局限性。相比之下,微博则能够更好的实现各类信息资源在更广阔范围内的传播。学校网站可以建立不同班级的子页面,指导学生自己注册微博账号,将每一个学生的精彩表现放在微博中。家长也可以在微博上自己书写家庭教育小故事,展示学生在家庭中的各类表现。因此,微博成为了学生的成长记录空间,能够更好的见证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教师只需要在微博中与家长进行互动和交流,更好的体现教育的针对性和高效性。比如一直以来学校会在官网中公布与学生相关的成长及学习信息,但是发现学生访问的次数较低,学生更加倾向于在微博以及微信中发布个人的学习动态。学校针对这一情况反其道而行,“转战”微博,主动利用微博来拓展双向沟通的内容,以此来更好的提升信息沟通的质量和通畅度。
(三)灵活应用微课创新教学
        微课是一种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主动利用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通过提前制作微视频的形式,围绕不同的知识点开展形式新颖的教学活动。微课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及时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将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和育人理念融入其中,确保每一个家长也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实现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无缝对接,全面提升最终的教育教学质量及水准。

四、结语
        微时代之下的家校沟通备受关注,实质的沟通内容和沟通形式越来越复杂,沟通渠道越来越丰富。教师和学校需要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立足于学生个性化成长发展的要求,积极利用微信、微博和微课来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确保教育质量的综合提升,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参考文献
[1]顾海虹. 微信助力班级文化建设[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 000(001):238.
[2]罗子春. "互联网+"农村初中家校共育初探[J]. 新教育, 2020(25).
[3]严芝. 信息时代家校共育新模式初探[J]. 安徽教育科研, 20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