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美娟
广西灵山县新圩镇中心小学 535412
【内容摘要】在平时的教学和考试中,学生在计算方面的出错很多,尤其是具有逆向思维的除法计算更是错漏百出。面对学生计算中的种种错题,我们更多的是无奈地、被动地采取“错题-改正”这样单一循环的方式。针对这种现象,我决定因势利导,分析研究学生出错的原因,对症下药,切实降低学生的出错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关键词】提高 小学生 除法计算能力 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明确指出:第一学段要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而且二个学段都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计算存在于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计算。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认识数学是从计数和计算开始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基本能力。在平时的教学和考试中,学生在计算方面的出错很多,尤其是具有逆向思维的除法计算更是错漏百出。一次次千叮咛、万嘱咐,但依旧不是这里有问题,就是那里出错。面对学生的计算错题,教师更多的是无奈地、被动地采取“错题-改正"这种单一循环的方式。谁有错让谁改。若是错的学生多了,集体讲。然而平时就很难被吸引到课堂中的学生,此时可能早已不胜其烦了,讲解错题的效果就是老师劳心劳力,学生收效甚微,且错题依然还是那个错题,出错的学生明天遇到同样的问题仍旧出错。师生只是一味地改错,却没有静下心来分析出错的原因。数学学科的特点就是严谨性,而计算的准确性是其严谨性的保证。为了减少错误,必须认真分析错误,找出原因,以便对症下药。通过分析计算错误就能掌握学生发生错误的原因,预先知道学生在哪些地方、什么情况下易发生错误。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就可以事先采取措施,预防或减少错误的发生。因此,如何提高除法计算的准确性就是教学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小学生除法计算错误的常见错误类型有:1、除法中试商、定商、调商的问题;2、商与部分积计算的问题;3、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运算的问题;4、计算方法、算理的理解问题;5、抄错被除数、除数或商的问题。
针对错例资源,在教学中我进行了相关的调查与研究,并初步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解决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如下良好习惯:
(1)认真审题。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避免抄错数字、符号等不应出现的错误。
(2)认真计算。在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法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要求做到书写整洁、格式规范、计算正确、迅速,方法合理、灵活。
(3)认真检查。让学生认识到检查的重要性,教给学生检查方法,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使检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存在缺陷。
有些学生的除法计算能力弱是减法与乘法计算基础不扎实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作业,针对该类学生布置个性化作业,在除法学习的过程中练习乘法与减法,这样双管齐下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四年级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中,学生经常会因为计算余数时错误而导致计算错误,教师可以针对此类学生的特点在完成除法计算任务之前先布置一些两位数减法的任务;在五年级学习小数除法时,有些学生因为乘法口诀不熟练导致计算错误,教师也可以适当针对此类学生布置一些背诵乘法口诀以及乘法计算的练习题,先提高乘法计算能力再促进除法计算能力的提升。
3、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除法计算的应用能力
除法计算能力的发展最终应该带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也启示教师不能采取传统单一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做题能力”,而应该转变思想,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机械性重复性的训练无法满足发展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应用意识的培养需要结合生活、情景的帮助,也需要教会学生寻找一些办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师讲授除法意义的时候分苹果,这样贴近生活的数学学习才是学生需要的数学,也因此学生的各种能力才能得到协调发展。
4、形成计算教学的模式,提高课堂实效。
(1)规范计算要求。计算规范是正确计算的前提和保证。在计算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试卷整洁,其中包括草稿在内。采取一定的措施,要求学生准备草稿本,并时常提醒,起到巩固效果。平时的作业、特别是考试要求连同草稿纸一起上交。
(2)持之以恒,加强口算、听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只有提算计算能力,才能提高笔算的烂度和正确率。因此,教学中采取加强基本表内口算,加减口算等方面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训练,做到天天练,逐步达到熟能生巧、对而快的程度,每人准备一个听算本,每天在课前用3分钟进行听算训练,加强口算训练力度等方式提高计算准确性。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听力,又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不力学习,同时也提高学生计算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如果计算教学过多强调运算技能的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讨厌数学。教学时选用学生熟恶的事例,创设生动〔不体情境,让学生发现、提出数问题,探讨计算方法,解决出的实际问题。把探讨计算方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这样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算。
(4)加强算理及法则的理解。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课标》指出不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教学要引学生利用知识迁移,拾级而上掌握方法。不懂得算理,靠机械操练也许能掌握计算方法,但这种方式无法适应干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应用。所以要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
(5)重视估算训练。
培养学生数感,提高计算准确率,快速估算得数范国也是、个有效方法。一是在计算之前,通过估算推断出计算结果的大仙围,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可信度;二是在计算之后,可以把估算作为检验手段,对结果进行验证。
(6)建立错题库,针对典型错例在课堂上进行详细讲评。
教学中安排专门的改错课,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效果。改错题型的要求:判断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还要达到预防效果。
总而言之,除法计算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即关系到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还有学生学习习惯的作用。既要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夯实学生的算理,又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除法计算的技巧,加强练习。只有师生都做到持之以恒,学生的除法计算水平才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师大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邱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