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生适应期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刘欣慧
[导读] 高中新生面对新环境、新人际关系和新学习方式会感到迷茫或焦虑。
        刘欣慧
        荣成市第三中学     264300
        摘要:高中新生面对新环境、新人际关系和新学习方式会感到迷茫或焦虑。了解高中新生适应期的困扰和心理问题,及时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教育和引导,有助于帮助高中新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高中新生适应期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新生;适应期;心理问题;学校教育;对策研究
引言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也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主要因素。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针对实际情况予以矫正,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处于生理和心理高速发展期的高中新生,面临各方面压力,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为了促进高中新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应重视高中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讨高中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积极的有效应对措施。
一、高中阶段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性格叛逆问题
        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随着身心的逐渐成熟,高中新生的叛逆心理也愈发明显。由于父母的专制和限制,导致学生无法实现心中的想法,孩子和父母之间缺乏深度沟通。在学生的想法被父母否定之后,学生会受到打击,孩子认为自己已经成熟,而父母却认为孩子依然幼稚。这种冲突的加剧将会导致叛逆心理的逐渐严重,而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也将学生投向了矛盾旋涡之中,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剧烈的碰撞,对于成长和学习来说没有任何益处。
        (二)人际适应问题
        个体在进入青春期后,交往需求从父母身上转移到同伴关系中,初中阶段形成的亲密同伴关系在进入高中后被迫终止,高中新生需要重新建立同伴关系。这时的他们自我意识发展迅速,自尊心强,情绪敏感。尽管有强烈的人际交往需求,由于缺乏相应技巧,往往在建立新的同伴关系时会碰壁或出现问题。融洽的师生关系需要在长时间的交往中逐渐形成,高中新生很难敞开心扉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沟通。因此会产生孤独感,甚至出现抑郁或焦虑情绪。
二、学校教育对策
        (一)教师要正确调节情感、理性对待失误
        教师应做好表率,真诚待人,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实际行动教育、感染学生。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以良好的心境、积极的情绪引导学生,缩小学生逆反心理赖以生存的心理空间。而对于自己在教育中无意出现的过失,要敢于承认并予以纠正。教师要掌握批评的艺术,切忌感情用事,避免伤害学生自尊心,对性格内敛又很少犯错的学生不要当众批评,措辞要恰当,着眼点应放在如何促进学生改正缺点上,而不是揪着缺点不放。当学生情绪冲动时,教师可适当冷处理,事后再进行批评,要相信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必要时可采用无为而治或旁敲侧击的方法,避免正面冲突。
        (二)教师与父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首先,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尤其在孩子的心理成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父母对于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其身心发展和学业成绩,在家庭中,父母不应该只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许多时候,父母的一句话就能解决孩子的困扰,在如此高压的学习环境当中,孩子不希望回到家之后仍然面对父母对学习的询问,所以父母的疏导作用对孩子心理健康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而同样的,校园作为学生除家庭之外待的最长的环境,教师的言行举止更应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心中的重要程度。


        (三)加强自身素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首先,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而且应具备各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并能充分发展身心潜能。在困境中,坚强的意志品质能使个体不惧艰险,创造条件迎难而上;在危机创伤下,良好的心理韧性仍能帮助个体积极的寻求策略以应对困难;在压力情形下,积极乐观的态度能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心理弹性,树立学生乐观积极的态度,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再者,提升高中新生的学识和能力,促进高中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让高中新生多了解现实社会,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提高高中新生人际交往能力;增强高中新生学习适应能力等。
        (四)开展个体心理健康服务
        学校应在高中新生入学的第一时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讲解人际交往技巧和情绪自我调节方法等,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为每位高中新生建立心理档案,掌握他们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变化。同时,学校需介绍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教师的相关信息,让新生们知道,如果出现了通过自我调节无法解决的严重心理障碍,应立即寻求心理咨询教师的帮助,解决适应期心理问题。
        (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一花独放不是春”,教师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引导学生敢于参与竞争,互帮互助,既把同学当作对手和赶超的目标,又把同学当作志同道合的朋友,培养向上向善的心理,拓展包容万物的博大胸怀。要让学生认识到,嫉妒不仅会使自己心胸狭窄,目光短浅,给自己带来痛苦,也不利于与同学间的正常交往。让学生学会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进行自我控制。当嫉妒心理非常强烈时,要学会恢复心理平衡的一些方法,如看书、劳动、听音乐、户外运动等,使不良情绪得到宣泄。指导学生化嫉妒为动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消极的嫉妒心理转化为积极的进步动力,把别人某方面的成功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赶超计划,通过努力缩小差距,促进自身的发展,不能总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不要盲目模仿别人,要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
        (六)积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重视高中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丰富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形式,不仅有心理健康知识的授课形式,也应增加心理活动课形式;应长期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相关活动,设立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为高中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建立专业的心理教师师资队伍,鼓励学校心理教师进修学习,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心理教师;加强高中新生心理健康的课题研究,找到积极有效的高中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新生适应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得到高度重视,学校在解决高中新生适应期心理问题中起主导作用,家庭应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共同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他们摆脱适应期的心理问题,尽快融入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中。
参考文献
[1]林楠,张文,阮明成,赵高明,张成秀,程刚.高中新生心理素质与其入学适应期焦虑变化轨迹的关系: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C].中国心理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19:1784-1785.
[2]黄佳佳,肖兴学,张文,林楠,张成秀,程刚.高中新生心理韧性与其抑郁变化轨迹的关系: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C].中国心理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19:510-511.
[3]麦贝吉.心理健康教育中接纳承诺疗法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6):163-164.
[4]李红艳.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帮助高中新生跨过“高台阶”[J].新课程(下),2019(04):93.
[5]武世花.异地寄宿制民族高中新生学校适应不良影响因素初探——以兰州新区舟曲中学为例[J].新课程(下),2018(10):2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