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磊
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只给学生讲授单一的知识并不能满足课程的发展,应该将提升学生的创新力作为教学目标。文章主要是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希望能给教育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新课改中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与以往的教学背景相比,新课改更应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探究式教学模式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对学习环节和实验也应该具备新的认知。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对生物课程中的知识应该产生透彻的理解,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也会主动探究知识,但是教师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特点
在生物知识的讲授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出问题、实验、探究特点的作用。问题性特点就是教师运用自己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习智慧,创设与知识相关的情景,不断强化问题型特征,引导学生不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这样学生才能将自己学习的知识运用出来,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其次,在生物课程中,教师也要展现出实验的特征,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在生物知识的讲授中,探究性特征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时,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充分考量学生已经掌握的生物知识,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给学生准确的学习方式,在探究中,让学生成为课程中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探究,可以促进学生更高层次的发展,完善生物课程中的知识。
二、新课改背景下生物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没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在生物课程中,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将自己的教学重心都放在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上,没有注重激发学生的现代意识。部分教师也没有重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学校中教师力量也比较薄弱,教师的素养比较低,这也会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新课改的作用,更没有窥探到新课改的本质,这样就不能将新课改贯彻到底,也会影响生物教学的实施。
教师在知识讲授中也没有丰富的教学素材,没有将教学素材与新课改联系起来。在选择习题时,也没有以新课改为背景,这有就不能推动课程发展。
三、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一)强调生物科学的重要
生物科学就是关于生命的科学,对于人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科学是三大科学之一,在高中阶段的生物知识讲授中,教师要向学生强调生物科学的作用,这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有充足的学习动力。比如,体外细胞的培养对大量的病人都发挥了作用。像肝脏受损需要肝脏移植,在以往配型血型会遇到很多困难。在生物科学中,只要取出病人的干细胞,并对这些干细胞进行培养和诱导,细胞就能形成人造的肝脏,可以运用3D技术完成。因为人造肝脏和病人的细胞是相符的,因此不用考量到细胞排斥,而且生产周期比较短,能够保证病人的健康。
教师向学生宣传生物科学的重要,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生物科学方面的前沿技术,了解到课程的本质。学生只要对生物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在教学时就能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实现课程目标。
(二)与其他知识联系起来
与其他知识联系起来也是一种教学策略,特别是生物课程这样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在联系时,教师要注重让学生感受到新鲜感,只有这样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推动生物课程更好的发展。
1、加强与生活的关联
生物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从平常的饮食再到生病原理以及治疗康复,都与生物有关。比如,鸡肉安全的问题。很多人都担忧平常在肯德基吃白鸡肉因为生产时间比较短会掺有激素,但是生产周期短并不意味着就掺有激素,而是通过人工选择优选的。因为只要保证白羽鸡生长的环境适宜,而且在饲养时,如果科学配方,就能在很短的生长周期内培养出商品鸡。因此,在饮食白羽鸡时,只要具备一定的生物科学知识,就不会担忧肯德基中掺有激素。同时,食品腐败主要时出现了细菌或者是真菌,教师可以将这一问题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食品安全探讨中,学生要意识到生物的作用,并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到生物知识的乐趣,学好这门课程。
2、加强与成语谚语的联系
在生物知识的讲授中,成语和谚语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能传达生物知识,又能让生物知识牢牢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比如,食物链中的生物既有捕食者,又有被捕食者,这就是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出处;在解剖学中,关于肝脏和胆囊就出现了肝胆相照;“龙生龙凤生凤”就是介绍的基因;“携一两本单色书来”就是对氨基酸的总结,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这些成语谚语不仅可以完善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了解,还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加强与文学手段的联系
文学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段在生物教学中也比较常见,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也能减小学生学习的压力。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细胞》的知识时,学生很难对不同的细胞形状带来的作用产生透彻理解。教师就可以运用比喻的形式:“细胞和不同形状的道路类似,神经细胞是火车道,火车经过的站点就像是神经末梢;淋巴细胞是行人车道,与血液系统所在的机动车道又存在关联又有一定的差异,红细胞是圆形广场,是氧气分子所在的地方。”教师运用形象的比喻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
(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想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从以往的权威者变成引导者,相当于一节课的主持。讨论就是能够为学生能够良好学习环境的途径,学生之间可以将自己对知识以及查阅的资料的见解进行谈论。如果教师一直在课堂中占据权威性地位,班级就是死气沉沉的,学生很难融入到课堂中。当然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需要一定的智慧和方法。
结语:在新课改下,在生物知识讲授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新教学策略,并继续保持以往运用的好的策略,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滕喜全. 论新课改下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策略[J]. 才智,2015(07):160.
[2]王欢,徐世才. 基于生物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J]. 才智,2019(1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