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华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工农小学 邮编628009
摘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形象生动的语文情境,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只有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学习语言、接受教育;只有教师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才能点燃学生的激情,产生感情共鸣,形成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学活动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教学质量才能发生实质性的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用饱含情感、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再现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创造出其乐融融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呼吸"。一节成功的语文教学课,不仅要有能吸引人的开头,而且也要有回味无穷的结尾,要让学生产生一种迫不及待地想继续学习的欲望与兴趣。首先引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动机。儿童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因此,要保持儿童的学习动机,就必须设置动态的情境,而且必须是自然、亲切、不露急迫,同时又有些许戏剧性,能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有乐趣,有悬念感,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花许多气力去设计教学情境,创造课堂氛围,同以往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不同。 融入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教学情境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适时引导,创设朗读情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用充分的时间来品读,是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每篇文章不仅要充分地读,还要适当范读。由此,在教学中,我不仅提供给学生个别读、集体读、小组赛读、评读等的机会,还用范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在范读时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力求读得声情并茂、流畅自如,让声入学生之耳,让情入学生之心。让学生在自己的朗读或教师的范读中,领悟语文的情味、韵味、诗味,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优美,体会作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感情,或品味作家所阐述的生活哲理。
联系教材,创设表演情境。人天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欲望。在教学中,排演课本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尽情展示自我的机会,这个机会是人人均等的,不管你的语文成绩好坏,只要你敢于参与,机会就属于你。学生自编自组表演课本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在排演本剧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基于生活,学以致用。余文森教授在论述教学情境要基于生活时这样写道:“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生活也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要借助于在生活中认识。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配合教学手段而设计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需要。
有效的教学情境,一方面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情境中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面对一些知识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摒弃了一些教学以外的不必要的东西,对学生而言,目标明确,思维集中,学习效果也非常好。由此,我觉得创设情境是我们上好课的一种手段,其出发点是营造有利于教师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有效学习的氛围,其效果应该是贴切、自然的,而不是刻意、牵强的。
引导质疑,创设问题情境。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引起的。儿童好奇好问,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新颖、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学生的迫切愿望。
借题发挥,启而有发。教师要注重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情感化学习氛围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只有把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出来,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积极性。情境教学的目的,既然是为了训练语言,发展智力和思维,因此在方法上必须讲究启发性,如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故意设置一些“障碍”、顺应学生的思路启发等。
有情有趣,耐人寻味。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图文结合、角色扮演、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出有情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有情有趣的情境中学习语文。这样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课始诱情。教师在课前必须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用饱含情感、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再现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创造出其乐融融的课堂教学情境,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呼吸”。
课末续情。语文教学要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进教室,又要带着满心的探究欲望迈出教室。因此,在一堂课结束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悬念情境,有意留给学生自己回味思考的内容或急切探究的想法,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适当的情境创设能激起儿童的情趣,使儿童纯真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学得轻松、愉快,让学生学习语文感到“易”、“趣”、“活”,使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要合理应用教学策略,以不变应万变,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阳光课堂氛围,让学生思考,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品尝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