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炳坤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安厚中心小学363707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能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提升学习效果,也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研究分析,认为通过引导学生增加阅读数量、保证阅读质量后通过交流的方式做到融会贯通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进行语文知识的认识和整合,从而了解课内及课外所涉及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状态。阅读不仅体现在“读”上,更需要在其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这就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来完成。通过认知思维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在阅读教学中锻炼思维能力,使其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一、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思维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教学手段来培养人才,提升个人能力,传承文化知识,推动社会发展。个人能力就包括思维能力的提升,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知识的同时可以深度思考,形成自身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所学知识,达到教育的目的[1]。思维培养是一种促使学生形成一种精神层面的能力,能有效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二)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水平
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必要途径,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可以了解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提高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认知程度。在阅读中培养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阅读方式,使得学生从“读”到“会读”再过渡到“读得好”,通读了解文章大意,细读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和主题宗旨,复读就能达到彻底掌握的程度,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一)增加阅读数量,培养思维广度
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长期反复的阅读。课堂上的课文学习远远不能满足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教师要带领学生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寻找其他合适的内容进行阅读,从而找出知识之间的关联,确保了阅读的全面性、整体性、联结性,有效避免零散阅读造成的知识遗忘,形成系统的框架性思考[2]。
例如,在教学《精卫填海》时,从神话故事开始导入《山海经》,提问学生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等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简单介绍《山海经》的相关知识,引出本节课题。首先由学生对课文进行自由阅读,教师再带领学生通读全文,对于难读的句子反复读几遍,然后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内容,进行主旨概括。最后进行随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课文,并且阅读其他《山海经》相关故事,进行小学组内互相分享,从而引导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提升其阅读能力,将所有知识串联起来,思维上形成“神话故事”体系,拓宽了知识涉猎范围。
(二)提升阅读质量,培养思维厚度
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练习来提升水平,阅读质量是保证其效果的重要前提,提升思维能力需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进行阅读,进一步培养出高阶层的思维能力。第一,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态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其重要性,在学习环节,必须进行一定的阅读才能达到理解文章的效果。如果学生态度不端正,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敷衍了事,对课程内容没有基础的掌握,那么对于这名学生来说课堂教学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所以,引导学生正视阅读是教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第二,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阅读方法。正确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减少无效阅读造成的影响,正确的方法包括:阅读流程要依次进行,由浅及深。首先初次通读了解大致意思,标记出不认识的字词,再次细读熟悉全文内容,将不认识的字词熟悉化,最后进行全文复读,将文章内容彻底掌握。第三,学会总结全文,概括其主旨精华,很多课程的设置都具有教育意义,教师要带领学生归纳总结其主旨意义,升华课程知识,真正做到有效阅读。第四,要求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一些名著经典,比如从《安徒生童话》这些浅显易懂的书籍开始,逐渐加深难度,像“四大名著”这些书籍对于小学生来说还不能完全理解,可以由家长进行引导,教师进行答疑解惑,做到从阅读质量的提升达到思维厚度的提升[3]。
(三)加强阅读交流,培养思维深度
加强阅读交流可以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在一定范围内传递,学生可以通过交流来完善自身知识的掌握程度,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以互相交流的方式培养思维深度。教学中的交流学习,可以以自由交流或者群组交流等形式展开,组织课堂小组讨论、定期举办主题阅读讨论会等活动形式都是合适的交流形式。在合理的安排下,每次交流机会都能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方式进行,满足学生兴趣的前提下,也为学生展示自己提供了平台,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共同学习。
例如,在教学《猫》这一节课时,首先通过图片的形式导入新课,安排学生进行自由阅读后,由教师引导学习。在课程内容讲解完成后,教师安排学生组成小组通过再次阅读全文进行问题探究: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写两次可爱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在小组交流探讨后,每一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依次发言结束后教师进行最终总结。这个交流过程中,学生看待问题的深度会得到提升,不再停留在表面,通过阅读全文主动探索问题答案,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加强阅读交流不仅体现在课堂之上,课下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意见看法,师生之间也能进一步交流,通过阅读教学锻炼学生主动探索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
总之,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创新,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在阅读学习中发挥作用,帮助学生有效阅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林宏亮.解析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考试周刊,2019(22):56.
[2]欧阳红月.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173-174.
[3]周海杰.基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链设计研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谈几点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05):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