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放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省大邑中学 611330
[摘要] 基于高考试题研究的高中语文古诗歌阅读教学研究立足于高考试题,目的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分析高考试题,多采用吟咏诵读的方式体悟诗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按照题材、诗人、考点等不同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古诗歌教学最优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教学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是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既是学生突破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采取更切合实际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古诗歌鉴赏能力。
一、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分析
(一)从试题形式分析
首先,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古代诗歌阅读试题都是主观命题形式。主观题能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它比客观题能更好的检测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也更符合学生思想发展特点。其次,高考语文试卷中古代诗歌阅读题的分值、题量安排上比较固定,一般在2-4题,分值在9分左右。
(二)从试题选材上分析
纵观最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古代诗歌阅读题选材,我们会发现试卷选取的诗歌体裁相对集中,这是因为具有鉴赏价值又易于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鉴赏的作品范围比较小,还需要有较强的权威性,因此唐宋诗词成为了常见的体裁。而且学生对唐宋时期的作者比较熟悉,因此高考考题选材时古诗词作者也就更加具有代表性。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的诗人或写景抒情,或思乡怀人,或咏史怀古,或咏物言志,于是高考试卷中也就主要集中在这四个题材上。
(三)从试题考查内容分析
第一,炼字型试题或炼句型试题居多,考查学生的抓诗眼分析能力;第二,在考题中蕴含古诗词形象,考查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这是考试难点所在;第三,试题考查了学生古诗词的阅读量,因为近年来考题选取的古诗词,其采用的表达技巧覆盖面广,学生需要通过大量阅读才能更好的掌握每一种表达手法;第四,更多的考查学生的共情能力,分析古诗词作者的感情,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四)试题失分点分析
首先,学生忽视了挖掘古诗词题目。题目有时候就是诗词的诗眼,往往能更清晰的指明解题的方向,学生忽略了分析题目,就会在分析诗词,表达观点的时候有遗漏。其次,学生忽视了作者及注释。在考卷中部分诗词会有注释,尤其是作者、写作时间及社会背景、重点字词解释等等。注意了这些内容就能很快找到诗眼,顺利地解题。再次,学生忽略了分析诗词意象。中国古代诗人通常把感情蕴含在诗词的意象中。大部分的诗词意象都有着固定的深层含义,弄懂了这些诗词意象也就能更好的鉴赏诗词,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最后,答题要点不全面,尤其是在分析作者感情的时候,学生容易单纯的回答感情,不去结合时局去分析,容易遗失要点,答题不全面。
二、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教学策略
(一)大量吟咏诵读
古代诗词韵律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集中体现了古诗词的音乐美。学生大量的吟咏诵读可以在不知不觉间感受诗词平仄对仗中的韵律美感,激发学生的联想,打开想象空间体会诗词意境。
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课件教会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同时可以利用配乐或者视频创造出合适的情境,让学生能更好的、更有效的进入到古诗词诵读韵律中,把握古诗词的意境。例如诗词诵读节奏的把握,一般四言诗的节奏是“二二”,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诗的节奏既有“二二三”又有“二二二一”还有“二二一二”。节奏把握好了,古诗词的感情基调也就容易掌握。读出感情就是读出节奏,读出意境,也就读出了诗词的理解。
(二)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虽然高考试题更多的考查诗词表达技巧、诗人思想情感,但是学生要想答好这些题目,就必须在朗读中入情、入境,锻炼自己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联想力上下功夫,重视想象能力的培养。古代诗词精练的语言中饱含着丰富的内容,这给了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找到诗眼,引导学生进行再创作,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真正地做到体悟诗词意境。如《山居秋暝》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诗词描写的景象画出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想象,可以是人物画、景象画,只要是学生自己想象出来符合诗词意境的画,都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词的魅力。
(三)不同题材分类教学
古代诗词可以分为山水田园诗、咏物抒情诗、思乡怀人诗、边塞爱国诗、怀古咏志诗等等,这些诗词的赏析都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山水田园诗,诗人通过描写不同的风光,隐含自己的经历,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诗词风光背后的情感表达,像《山居秋暝》《过香积寺》表达了诗人追求了热爱自然、钟情山水的情趣,而《归园田居(其一)》则表达了陶渊明憎恶浑浊官场,向往隐逸生活的情趣。
(四)不同诗人分类教学
文学作品往往是作者生活情境的再现,古诗词同样也不例外。不同诗人社会背景、人生经历不同,诗词抒发的情感也就有所不同,甚至同一个诗人在不同时期的诗词也有着不同的意境。因此,教师在进行诗词阅读教学时,要把诗人的人生经历、社会背景详细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将苏轼的豪放诗《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作背景是诗人因“乌台诗案”被诬陷而降为黄州团练副使,词人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不仅描写了壮丽的景色,而且将咏史与抒情相结合,借咏史抒发自己人生短暂、功业难成的感慨,与柳永的婉约词《雨霖铃》相对照,很显然后者含蓄,清丽、细腻,婉转缠绵。
(五)不同考点分类教学
高考古诗词阅读鉴赏题有着不同的考点,如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语言,包括炼字、关键句、语言风格;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描写、修辞、表现等;评价,包括诗词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等等。教师在古诗词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考点解析、提问方式、思路点拨、典型分析、跟进训练等几个步骤进行。
结束语:
高中语文教师在古诗歌阅读教学中,要时刻观察高考动向,精心钻研高考试题,仿照试题形式设置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和高考最新动向接轨,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还提升了学生应试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斌仙.探析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阅读教学误区[J].基础教育论坛,2020,(36):13-14.
[2]张韶艳.基于高考试题研究的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教学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6):108. DOI:10.3969/j.issn.2095-4743.2018.4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