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5期   作者:苏红萍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各地区小学教育水平已经基本实现了均衡化的发展。
        苏红萍
        栗江联合学校人和校区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各地区小学教育水平已经基本实现了均衡化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很多的家长和学校对小学语文教学也逐渐重视起来,在语文学科的教育方面,小学语文的阅读功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阅读教学越来越成为重点。但是在日常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们的阅读质量和数量仍然是语文教师比较担忧的一件事情。本文就针对语文教师所担忧的事进行详细的论述,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可以提高小学生们的语文阅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改革
        
        引言
        虽然我国的教育水平基本上实现了均衡的发展,但是每个地方的教育水平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例如城镇的学生们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会有专门的图书馆为学生们提供书籍,在家读书的时候,有父母为其精心挑选的各种图书;农村学生们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因有些农村学校条件有限,没有图书馆为学生们提供书籍来读,有些家长不懂课外书的作用,甚至会反对学生读课外书。因此,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这仍然是一条“道阻且长”的路。
        1 在我国的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
        虽然我国的课程改革在不断的深入发展,但是就目前的调查情况发现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第一:小学语文教师仍然采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意识到阅读教学对学生们的重要性。第二:小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尚且不够,阅读的过程中若是遇到了生僻字,学生们可能会断章取义的去理解这个字,而导致对这篇文章的错误理解。
        2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改革的有效策略
        2.1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们深入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们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们有感情的朗读,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前,要深入的了解作者简介及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更应该了解的是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内心的各种变化。只有学生们把这些情况都成竹在胸的掌握着,那么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们才能与作者心意相通,才能真正的感受到作者所描述的每一个环节意义及其深度。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们在第一次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们围绕文章的题目对文章进行分析,再引导学生们再次深入阅读,总结出这篇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而后可以让学生们对根据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对这篇文章进行分析,通过对文章的分析,让学生们充分的感受到作者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赞美以及对中国大好河山的感慨之情。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们知识,应该帮助学生们真正的融入到课文当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2.2 鼓励学生们分组阅读
        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着文章过长的现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针对这个问题需要马上为学生们解决,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们进行分组分段阅读。阅读完之后,大家一起发表自己对一篇文章的看法,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交流讨论。这种教学方法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也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部编版的六年级下册《詹天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小学生们分成小组,让学生们在组内进行分段朗读,每一位同学朗读完一段之后,谈一谈自己对这一段的看法,当小组内把一篇文章读完之后,大家一起总结中心思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有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走进小组内,问一问同学们:在这么严峻的条件下,如果是你,你愿意去修筑青藏铁路吗?相信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不仅仅能感受到詹天佑修筑铁路时的艰苦条件,更能够感受到詹天佑那伟大的毅力以及他的爱国情怀。


        2.3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为学生们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小学生们的所见所闻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可能会对一些事物没有充分的了解而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制定适合学生们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进行阅读学习。例如给学生们制造情境,让学生们身临作者所写的课文场景当中,让学生们真正的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内容。
        例如,在《画杨桃》这节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个已经被切开的杨桃,让同一批学生站在不同的方位对其进行观察,观察之后所看到的形状,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这个时候要充分的利用教材与现实向结合,在学生们做出任何决定的时候,都需要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分析。相信学生们在观察这个被切开的杨桃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这个时候教师则可以抓住这些疑问展开教学,从而来调动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在换位置观看杨桃的外形的时候,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会更加密切,课堂的氛围也得到了相应的调动。
        2.4 小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多读课外书
        很大一批小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总是漫不经心,教师布置了开始阅读课文任务的时候,有一些学生们的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他们的阅读行为总是被外界的事物所打断。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推荐一些有益的书籍,把所推荐书籍中的能够吸引学生的地方进行展示,使学生们对其产生兴趣;对于一些喜爱阅读的学生们来说,语文教师可以为其推荐一些篇幅较小的精美文章,这样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有一种身心的享受。
        例如,语文教师针对语文教材中推荐学生们阅读的几篇文章片段进行整理,并把相应的书籍从图书馆中借阅出来,在班级中构建图书角,把从图书馆借的书放在班级的图书角中,让大家互相传看阅读,也可以鼓励学生们自己的图书也放在图书角中,大家相互借阅自己喜欢读的书。
        2.5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为学生们提供广泛的阅读渠道
        当今的阅读形势与过去的阅读形势已经大不相同,以往学生们在阅读的时候仅仅从课本报纸中获取知识,当今互联网技术发达,学生们也可以在手机上,电视上进行阅读。对于一些没有课外书的学生来说,语文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在平时看电视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积累。例如,现在很多学校都已装了电视机,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些具有教育性的卡通片,像《大耳朵图图》、《小猪佩奇》等,虽然这些动画片在大人们看来十分无聊,但是它真的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条件尚好的农村学校在阅读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播放阅读的音频,让学生们一边看着手中的课本,一边听着多媒体中播放出来的有感情的朗读。对于一些内容过于冗长的文章,小学生们在阅读到一半的时候,思想可能已经不再像刚开始那样集中。因此,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对这些文章进行简化,教师需要想办法应用一些不太深奥并且简单易懂的故事来引导学生们对其理解。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在听了故事之后,对这篇文章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们的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也不是学校语文教师单方面的事情,阅读能力的培养一个长期的过程,既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引导学生们进行阅读,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又需要各位家长在家中对小学语文教师工作的配合和辅助。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们知识的传输,切不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忽略了某些重要的知识点。
        
        参考文献:
        [1]刘晓峰、朱思琪.漫谈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月光曲》为例[M].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7):118-119.
        [2]叶翠敏、高慧君.基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N].华夏教师,2018(14):203-209.
        [3]王会娟、莫云云.从“以学科文本为核心”到“以能力提升为旨归”———阅读核心素养的反思与重构[M].基础教育研究,2018(19):111-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