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宝玉
襄阳市襄州区朱集镇第一幼儿园 441115
摘要:识字能力是中低年级小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且重要的能力,识字认字是小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有多音字,通假字,同义字等,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教学重点难点来有效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本文笔者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浅析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教学策略
识字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是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学习好其他科目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低年纪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引导,让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
随着识字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教师也认识到了当前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只有对教学进行积极反思提出相应对策,才能更好的进行识字教学。首先,当下最大的教学问题是识字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例如,在教授“阔”字时教师通常是先带领学生学习拼音,学习偏旁部首门字框,在告诉学生门里面一个活字读“阔”,再让学生进行读写组词训练,这种单调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所有汉字的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识字兴趣得不到提高,越学越没激情。其次,教师在进行汉字教学时希望学生能够面面俱到,掌握有关汉字的一切,如汉字发音的前鼻音,后鼻音,多音字的不同意思,偏旁部首的变化,但是对于低年级刚开始接触汉字的学生来说太过复杂,知识点过多往往容易混淆,因此教师在教授汉字时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认知能力,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有效的坚持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2.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清楚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生识字的过程中不可采用单一的传统方式,而是要寓教于乐相结合,通过一一些有趣的课堂游戏,丰富识字内容,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兴趣,死记硬背已然成为过去式,新时代下的识字教学迫切需要改革,下文笔者将浅析在识字教学中常用到的几种方法。
2.1 儿歌识字法 提升教学趣味性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儿歌识字教学法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儿歌朗朗上口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对于重点难点的字教师可以通过儿歌改编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生字生词的记忆。例如以下的儿歌“一口口,两口吕,三口品品好味道”简单易懂的三句儿歌让学生轻松记住了“口,吕,品等三个字。在例如“一二三,加一竖就是王,王上一点就是主,泡在水里变成注”,当学生有了兴趣后,他们会自主去学习,儿歌不但能帮助学生有效记忆生字词,也能帮助学生发挥创造力积极开动脑筋进行自主学习。
2.2 设计合理的识字游戏 引起学生兴趣
合理的进行课堂游戏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趣味性,寓教于乐相结合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好胜心理,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将学生分小组进行对抗比赛,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例如进行同音字比赛,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字体的读音“mi”每个小组的小学生分别根据读音写出不同的字,在规定时间内写出字数最多的小组获胜。类似于这种课堂小游戏还有很多,例如看图猜字,动作猜字,字谜猜字等都可以在平时的识字课堂中进行,教师要时时保持课堂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保持着较高的参与度,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才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2.3丰富教学内容 教会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
我国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相似字,同音同义字,多音字,通假字等形式比较多,如果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记忆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将相似的汉字放在一起用对比学习法,以下列几组为例子“天,大,”这两个字极为相似,书写方式也相似,一年级学生会搞混,教师可以用顺口溜的方式教学生记忆“大字头上多一叫做天”,教师可以分别举例两个字的意思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及对比。在如学习一年级课文《阳光》时,“长”为多音字,可读“chang”“长安,长沙“可读”zhang”造词如“成长,长大”,造词可加深学生印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高效学习的途径,教师可结合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灵活使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应当紧密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能力,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法,丰富识字课的趣味性,寓教于乐相结合,采用不同的识字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识字的重要性,从中感受到我国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在学习识字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国民,《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北师大版, 2000年第1版
[2]佟乐泉,李枫,《小学识字教学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