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瑞丽
(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街道中心幼儿园 山东 青岛 266111)
摘要: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前阶段是最需要家庭与幼儿园双向照顾的,这种关注不仅限于学前教育方面,还来源于幼儿本身年龄较小,没有形成独立人格且身体比较脆弱,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幼儿园必须建立起家园共育的体系,在教育与保育两个方面更新理念,一方面促进幼儿健康积极的成长,另一方面也要完成学前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进入小学之前具备一定的技能,很好的进行幼小衔接,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而其中“微信公众平台”就是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整合了通信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资源建立了相应的平台,将校园教育信息进行高效移动化处理,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加强了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家园沟通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工具凭借其便捷性、互动性、灵活性的特点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幼儿而言,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活动和学习的主要场所,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幼儿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搭建起家园沟通的桥梁,将网络工具作为家园沟通的平台,采用多元化的沟通方式来提高家园沟通的效率,促进家园共育的顺利进行。
一、幼儿园家园共育在现今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首先,家园共育本身就是以学前幼儿的教育为根本目的而进行的教育活动,是连接了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关系的教育桥梁;其次,家园共育的目标不是一蹴而就,而在于教学过程中随着目标、能力的逐步提升而逐渐形成的;最后,家园共育是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信息互通与交流合作的过程,信息的高效传递是形成家园共育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完成幼儿教育这个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才能进行高速的教育目标提升,达成互助交流合作的氛围,提升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形成家园教育合作的共同体。家园共育的模式主要强调就是“共育”的情况,共育本身就是给予幼儿家长以及幼儿园之间进行的协同合作,要注意在合作中各自都需要发挥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各自的特长,促使幼儿在教育过程中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身心成长。幼儿家长对孩子的在园动态都非常关注,可许多家长工作繁忙,难以及时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而受年龄发展特点的影响,幼儿自身尚不能完整地表述自己在园的一日生活。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在信息分享上存在的即时性的特点,通过微信客户端搭建家园合作平台,相比校园网页更便捷,在信息的发布、共享和推送上均有较大优势。它利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发布、共享幼儿的在园生活,能满足家长想了解幼儿在园生活的急切需要。研究发现,一些幼儿园微信公众平台需要根据要求输入孩子父母已知的关键词,以获得有关孩子的更全面的信息,在此基础上,与幼儿教师就有关问题进行沟通。这种服务窗口保护了儿童个人隐私,维护了幼儿及家长的自尊。还有学者发现一些班级微信公众平台还是幼儿自我展示的平台。通过平台,幼儿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这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对幼儿在艺术和语言方面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微信公众平台在幼儿园管理及家园沟通中的应用
(一)建立校园网站来展示成果
幼儿园可以创建校园网站。家长在闲暇时间可以在校园网站的育儿论坛与其他幼儿家长进行互动和探讨。家长也可以在校园网站上发布帖子,分享自己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心得体会,实现家园沟通和家家沟通的协调进行。在幼儿园校园网站上,我们可以设计多种模块。例如,教子有方模块,家长可以自由发表育儿经验、育儿过程中的困惑。在这个模块中,家长可以针对幼儿的实际问题找到相应的指导办法。
保育之窗模块,幼儿园可以在这个模块中公布幼儿在园内的每周食谱,同时征集幼儿营养食谱,丰富幼儿的饮食,也可以在这个模块宣传相应的幼儿卫生保健知识,使家长获得专业的幼儿教育知识。亲子乐园模块包含了大量的故事、谜语、游戏,能够满足新手父母的学习需求,引导幼儿家长深刻体验和孩子共处的快乐,增强家庭教育的氛围。在育儿论坛模块中,学校每月提出关于幼儿教育的互动交流话题,引导幼儿家长参与互动讨论。例如,“春季花粉过敏期,幼儿要注意哪些?”“孩子不肯一个人睡,你有什么好办法?”等交流话题,家长和教师可以围绕话题进行交流探讨。在视频点播模块,教师可以将幼儿园举办的大型活动视频上传,使家长能够按照班级来找到自己孩子的活动视频,进行下载、储存,留作纪念。
(二)微信公众平台提升家长教育知识,实现家园共育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模式不同,幼儿园教育本身就属于教育行业,因此在专业度上有着不可取代的专业性,家长对于教师充满信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卸除了家庭教育方面的责任,为了纠正这种较为落后的教育观念,全面发展提升家园共育的效果,就必须利用先进的沟通方式,推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首先,需要借鉴先进的教育经验,在建立体系化的“微信公众平台”通讯平台过程中,由中国移动提供相应的综合性服务,搭建有多重互动、工作以及技术交互的平台,形成幼儿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其次,要创建从微观到宏观的教育资源分享平台,促使家长在工作之余利用一部分休闲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微观上,可以利用育儿书籍推荐、短消息讲座或者开展教学论坛的形式,促使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更大的角度来讲,要集中社区资源,进行定期的教育机会,提供家长与幼儿园、家长与家长之间教育经验的交流活动,实现平台内的教育资源共享;在宏观角度上,可以以全国为舞台进行高效的经验交流和交互工作,完善幼儿教育的未来规划和方针,提升外部的教育支持条件,加强家长接受科学化、合理化幼儿教育的进程,开展线上课程或者讲座,分享优质的幼儿教育学习资源。
(三)幼儿园管理者发布的家园合作内容
幼儿园管理者在微信工作平台除了发布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外,还会发布重大活动、教学管理、幼儿膳食和幼教资讯等方面的内容。比如节日放假、全园观摩活动以及家长开放日等活动的通知或将幼儿园的教学计划更新至此板块,增加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透明度;增设教师风采展示模块,介绍教师的教学成果以及工作状态,加深家长对幼儿教师及其工作的理解。管理者发布幼儿园的每周膳食,方便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饮食状况,促进家园之间的理解和信任。除了分享每周的食谱给家长以外,有些幼儿园还针对不同季节和不同阶段发布近期幼儿生活需要注意的事项,收集筛选一些育儿方面的资讯,将有用的信息进行分享转发,或开设幼儿教育动态专栏,发布最新的幼儿教育资讯、法规等,为教师和家长更新育儿知识提供便捷的途径。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幼儿园家园沟通渠道不断创新,使家长和教师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实时沟通,不仅提高了沟通时效,而且增进了家园了解,提高了沟通质量,并在高效、便捷的网络沟通工具中促进了家园共育的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1]张宁,周晓欣.家校微信群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9(24):74-76.
[2]袁惠玲.微信辅助教学的八种功能实践探索[J].数字教育,2019,5(04):75-79.
[3]霍庆.与家长沟通的“正确打开方式”[N].中国教师报,2019-07-03(011).
[4]校嘉妍,瞿聪慧,黄亚文.新媒体环境下家校沟通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6(53):281-284.
[5]邓智丹.幼儿家长进行家园沟通的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毛瑞丽,女,汉族,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