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5期   作者:王艺珠
[导读] 问题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中产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求知欲望的教学方法。
        王艺珠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漳浦三中363200
        摘要:问题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中产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求知欲望的教学方法。高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阶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高中物理注重思考和实践,而问题教学法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让他们在思考中探索,继而提升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使其能主动思考、探索、创新和实践,最后引导学生拓展学习视野,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物理;实践
        问题教学法的提出来源于基础课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很大好处。高中物理教学通过问题教学法将高中物理知识点更严密地,由浅入深地传递到学生脑海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运用问题教学法,更好地传达高中物理知识点,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化被动为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自我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一、紧扣知识点,严密教学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课堂的运用虽然最终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更应该让同学们掌握和理解知识点,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问题教育法必须紧扣教学知识点,绝不能脱离书本,脱离实际,天马行空。
        例如,在鲁科版的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材中,《运动,时间和空间》这一节内容的要点是要学会和理解动与静的描述、空间的描述等。在学习“运动”这个知识点时,我先让同学们先阅读书本,再自由讨论,最后提出的的以下问题:(1)什么是运动?运动的概念如何描述?(2)可以通过什么来判别一个物体是运动的?(3)采用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状态会改变吗?(4)参考系是运动的吗?这几个问题都是围绕着运动和空间这几个内容提出的,这样发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解答,在这样的自主学习中才能够更深入更真实地了解什么是运动和空间,以便于更深入地知识。
        由此可知,为了让问题教学法发挥更大功效,教育工作者在设计问题时,要紧扣物理知识重点和难点,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来揭开物理知识的面纱,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在不断探究中,产生兴趣,深化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二、分层讲解法,循序渐进
        由于初中到高中知识点跨度大,知识量也相差很多,许多新高中学子来自不同初中,教育水平不一样,认知能力差异也较大,物理基础参差不齐,导致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讲解的进度,影响教学推进。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讲解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分层次讲解知识点,由浅入深,不可采用一次性填鸭式教育,期待学生“一口气吃成个胖子”。而且,不区分理解层次讲解会导致教师口干舌燥讲了半天,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没听进去,到头来精疲力竭,收效甚微,而学生也因为听不懂从而对本科目失去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运动的有关知识时,就采用了分层次设计问题的方法展开教学。对于那些基础较弱的同学,我就设计一些基础性、概念性的问题展开提问,引导他们循序渐进,一步步地深入了解知识点,巩固教学基础。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就设计了有关运动在现实中的运用以及运算公式变化等探究性较强的题目,再辅助以小组合作方式,以强带弱,带领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一同学习,促进大家共同进步。
        由此可知,问题教学法的运用要充分考虑到不同认知水平能力的学生,适当采取分层讲解法、小组合作等方式辅助教学,切实做到教学全面化、学习合作化的教学新面貌,让问题教学法在物理课堂发挥最大效用。


        三、预设问题法,主动发问
        问题教学法的重心就是要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预设问题法是指教师要按照本节课的知识点有目标地提出设问来让同学们解答。预设问题法的主体是教师,主动发问的主体是学生,意思是通过老师的问题预设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探索求知,主动发问,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预设问题法和主动发问是辩证统一的,缺一不可。整个教学过程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是相辅相成的。为了让同学们主动提问,主动参与问题的提出,从而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在预设问题结束后,给同学们留下提问环节,让同学们自己提问自己不懂的知识点以及创新性发问,拓展思维。这样的教学效果远远胜于让教师一个人教学,能够增加同学们对课堂的参与感。
        例如,在我们学得到鲁科版物理必修二中能量守恒定律的知识点,可以在教学知识点前先插入一个蒸汽机车运动原理的动画视频,学生立刻就会被生动的视频动画吸引住,不会走神,立马开始议论纷纷,对视频里的原理进行讨论,并且开始提出疑问。比如有同学会问:“热能是怎么转化为机械能的?”还有同学会问:“活塞里的蒸汽是通过什么原理做功的呢?”然后,教师在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他们分小组自主讨论,得出答案,无法解决的问题最终由老师来解答。
        由此可知,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再主动发问的教学方式远胜于填鸭式教学的教学效果,能够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让物理教学走向更深处。因此,问题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要注重预设问题与主动发问相结合的运用。                               
        四、开放思考法,发散思维
        开放性思维是指突破定势和狭隘眼界的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看待问题的思维方法。高中物理教学注重探索,对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问题教学法的引入,能让学生更加深入探索物理知识,从而促进思维得到进一步发散。
        例如,在讲解电路图的相关知识点时,我在讲解根据部分已知条件画电路图的相关例题时,在讲解完相关画法后,会提问学生还有其他画法吗?之后,给予学生时间思考,并让学生起来回答自己画法的依据。同时,我还注重问题提问后的激励教学,对提出不同答案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这样学生会更乐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教学会更加开放,学生的思维也会在不同答案中得到发散。
        结束语
        教育改革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挑战,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做出改变,进行创新。而问题教学法的运用,能够按照新课标要求解决一些高中物理教学上的困难,促进师生间的合作,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为了更好地运用问题教学法,教师必须紧扣知识点,采取分层讲解法、预设问题法以及开放思考法等方式深化教学,让物理教学更加高效、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罗红娣.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08):31.
        [2]王小波.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与评价,2020(04):103.
        [3]闫鑫.科学设置问题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20(05):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