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发才
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第一初级中学 663000
摘要: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水平有所差 别,会出现优等生和学困生。学困生问题困 扰着广大的教师群体,若处理不好,会影响 整个班级的学习。同时,教师做好学困生转 化工作,是衡量教师综合教学素质的重要因 素,因而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观念,采 取措施,促使学困生进行有效转化,促进班 级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困生;转化策略
引言
总听说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而有缺 陷的人是上帝偏爱的苹果,被多咬了一两口,学困生也 是被上帝偏爱的苹果。体育教学同语文、数学、外语教 学一样,也有学困生。所谓体育学困生是指体育品德和 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对体 育活动缺乏兴趣和激情、不能自主参与体育活动、完成 不了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数学习态度 不够端正,练习行为、练习效果不符合教师的要求或者 没有达到预定的练习效果。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
由于室外体育课的特殊性,尤其有一些女同学意志 品质比较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对持续时间较长、单 调的项目(如:长跑)难以坚持。缺乏勇气,担心练习中出 现伤害事故。不愿进行练习或很少练习,认为上课偷懒 没什么大不了的,形成了无所谓的心理。还有一部分同 学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体育课是副课,缺 乏体育学习的动力,怕影响文化课学习,态度消极,上课 时对教师的要求讨价还价、偷工减料,甚至逃课,久而久 之,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拉越大。
(二)学生生长发育方面的不足
1.智力原因。包括特差型和特好型,智力特差的学 生接受能力低下,学习动作时障碍多,练习时退缩,不积 极。相反,智力特好的学生思维敏捷,反应快,不愿听 讲,超前行动,傲慢,随便。 2.体能原因。因为身体过于矮小、肥胖或瘦弱等而 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如:体弱多病,体型过胖、过瘦、过 矮小或者身体有缺陷等,他们对自己的信心不足,对运 动产生厌烦心理。
二、初中体育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投入时间和精力去 完成这项学习任务。如果想要学生主动地参与课程学习,那么 教师应先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并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设置教学内容。为了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教师可 以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下来开展学习活动,让他们形成热 爱体育的思维并了解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二)营造运用游戏开展后进生体育教学的情境
体育教学实践表明,许多教师经常以一种或多种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在本教程中,许多学生的鼻子都充满了精神病,体育教学比较枯燥,未能有效地提高体育最常见的初级人才,也未能充分利用体育的优势。同时,体育科学的教学和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在实践中有效地打击青少年,教师必须通过运用多种游戏方式,将学习与体育教学充分结合起来,提高体育教学的学习动力,使青少年能够跟上体育教学的步伐。例如,在跑步训练中,可以发现一些幼儿科学不断地从队伍中脱颖而出,没有达到平均班级水平,甚至难以保持完整的课程,对整个教学活动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有效地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各种游戏活动,积极创造利用游戏的局面,来提高青少年的积极性。在跑步练习中,老师可以介绍一种猫游戏,学生们躲在校园的一角,要求一名体育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野外游戏,教师还可以在多个地方留下痕迹,呼吁学生寻找品牌后,得到一定的终身奖励,从而提高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和老鹰一起玩捉鸡游戏,同时在游戏过程中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初级专业人员加强了游戏中的跑步训练。通过引入各种游戏,体育教学的教学形式大幅度扩大,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整体效果明显改善。
(3)与学生的私人交流
高中的孩子经常因为心理上有偏见而排斥体育教学。尤其是对一些肥胖的学生来说,体育甚至是他们的噩梦。他们在心理上强烈反对体育运动,不知道自己的错误来自哪里,真正想从他身上得到什么。因此,教师不仅要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的好处,还要多与他们沟通和互动,了解害怕体育和不参加体育后运动的真正根源。例如,一名教师可以在学校上课期间单独与这些学生交谈,特别是与没有因为肥胖而导致被排除在体育运动之外的学生交谈。老师必须逐渐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入学习。每一个体育学生都害怕体育或出于其他原因排斥体育,因为只有经常与学生交流和交流,教师才能得知自己的身体障碍。这样,就给每个学生开了有针对性的药,并给出了有意义的建议和措施,使他迈出了教师心中的第一步。沟通沟通是教师良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教育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体育教学对学生成长也同样重要。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教师,不断关注生育状况,多与他们交流沟通,了解他们在体育运动中的发展情况,只有通过这种反复沟通才有健康的思想,从而创造信心和勇气克服障碍。
(4)录取双胞胎的过程是学生正确评价的过程。
现代观点认为,对教育的评价不是教育目标,而是教育手段。评价的目标是充分利用对指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贡献。怎么做?1 .内容应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具体语言编写,避免进行广泛的讨论。评论旨在加强
结束语
针对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将他们分成 不同的层次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能够 最大限度地激发各个层次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对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牟治果.转化体育学困生的对策[J].田径,2018(12):57.
[2]覃云周.基于分层教学的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32.
[3]徐云庆.浅谈初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270-271.
[4]于丽萍.有关学困生的课堂教学与德育引导的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391-392.
[5]陈影.“学困生”转化之我见[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9,29(06):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