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造技术在医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7月21期   作者:崔磊
[导读]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让所有医疗机构承受着巨大的救治压力。
        崔磊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让所有医疗机构承受着巨大的救治压力。特别是在疫情爆发地武汉,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及医护人员被感染,严重打乱了正常生活节奏。我国对其进行了良好的应对,建立了火神山和雷神山这类装配式医疗建筑。其中火神山医院属于“预制集装箱”的范畴,主要是通过流水线制造来建立不同模块,完成内部装修,并将其运输到现场通过简要安装即可成型。
    关键词:装配式设计;医疗建筑;室内设计;应用
        1装配式医疗建筑的基本概念
        装配式建筑主要是指通过不同的模块单元来组成一个完善的建筑,可以事先完成现场设备安装、电气安装、混凝土浇筑以及装修这类施工流程,在施工现场只需要对其进行安装及连接,相比之下现场有着较小的工作量,不但能够让施工时间得以节省,还能够有效保障施工安全。应急类装配式医疗建筑不同于普通建筑,必须要充分满足相关医疗需求。通过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能够让建筑周期大幅缩短,且对施工场地并无特殊的要求,这样一来就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本次新冠疫情之中,我国所建立的“火神山”与“雷神山”医院便是一个典型例子,建设时间仅用了十天,第一栋楼仅仅耗费了16个小时,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基建实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基建速度。
        2装配式建造技术在医疗建筑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的室内设计行业算是比较传统的行业,发展相对缓慢,除了一些软件的应用,基本没有质的飞跃和变化。装配式技术的应用是室内设计行业的一次革新,装配式的发展将在未来颠覆性改变室内设计行业。我们近期设计的汉尔姆装配式医疗展厅,就是装配式技术与医疗空间设计很好结合的案例,该展厅是医疗功能单元的虚拟组合,主要包括护士站、诊疗室、病房、检查室、走廊等功能,这些都是医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适合采用标准化设计并应用装配式技术。该设计的最大亮点在于:展厅不仅采用装配式技术手段来完成室内空间的搭建,而且在我们和汉尔姆的共同努力下,将室内空间赋予了主题,并通过色彩和图案在装配式产品上的应用,营造出了“水·生命之源”的空间主旨,通过水的柔和平复的特性给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来激发空间中使用者对于生命的热情,同时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恐惧感,增加医护人员的幸福感。该装配式医疗展厅是基于建筑设计、医疗工艺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的基础研究而设计制造的一套标准化的“建筑围护体及其家具模块”,采用了装配式家具组合,所有零部件可循环利用。我国有大量老旧医院迫切须要在不停业的条件下进行改扩建,而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在建筑设计、医疗工艺设计、室内设计、设备管线预埋、配套功能设计和施工管理等方面出现一系列问题,而装配式医疗功能单元的应用将为很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有效的办法。现在施工现场的年轻工人越来越少,工人的年龄集中在四五十岁,用工不足时甚至出现了女性工人。人工成本的增加也是推动装配式技术大力发展的因素之一。此外,装配式建筑能够减少现场污染,实现拎包入
        3装配式医疗建筑在空间方面的设计思路
        3.1“积木化”应急模块思路
        以火神山医院为例,其主要是由数量众多的类似于“积木”的预制模块空间组成,相关工作人员只需要在现场进行拼装组合便能够达成既定目的。站在施工操作的层面而言,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以及防渗处理,绑扎主体钢筋,在经过基础浇筑之后来实现集装箱的拼装,最后再安装及调试相关医疗设备,相对而言有着较短的工期;站在节能环保的层面而言,无论是钢结构加工制造还是施工操作都充分满足了绿色环保的相关标准,能够有效节省数量众多的资源。

在疫情结束之后,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手动拆除装配式建筑,并二次回收利用其中的构件,充分体现出可持续发展方针。
        3.2人性化医疗环境
        在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中,采用医院街模式,还有助于打造人性化医疗环境,能够给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空间。基于医院街的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中,庭院不仅被各医疗单元所围合,而且也被医院街所围合,所以其并不是全开放式,而是呈现了半开放式的特点。医院街的设计,在促使各功能单元有效连接的同时,也发挥了组织功能,如组织屋顶平台、组织中庭等,在细节层面开展了优化,一是能够提升建筑公共空间的美观度,二是可确保其舒适度、便利性。例如,针对于部分二层诊区上部的设计,为了对各功能单元采光、通风等问题进行解决,可立足实际设置相应的屋顶花园,既可优化空气质量,又打造了共享空间,其实际上也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的,在其计能够让病人拥有更加优越的就诊环境,对其疾病的医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医院员工在绿色环境中,也可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增强工作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3.3整合功能布局和组织交通流线
        普通医技部门和高科技医技部门是医院医技部门的两种类型。其中,前者主要包含配液中心、超声等;后者主要包括DR、CT检查、核磁等。相对于前者而言,后者的技术含量是比较高的。在将医院街模式运用在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环节时,为了发挥其整合功能布局和组织交通流线的作用,需要对医技部门加以重视,对其这两方面进行统筹,结合医院的具有状况和实际要求,科学合理的进行布局,以全面提升设计水平,满足新时期医院运营需要,为医疗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在超声科、心电设备的设计中,由于其使用频次是比较高的,所以应该根据各科室需求弹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确保其数量充足,与相应的治疗需求相符。再如,在配液中心设计方面,为给患者提供便利条件,应尽量促使其位置靠近住院楼。在进行ICU、手术中心设计时,为了减少不良干扰,为患者治疗提供相对安静的环境,最好将其设计在人流量比较小的地方。同时,还应该确保手术中心、ICU与住院区临近
        4装配式设计的未来发展
        如果能有效地把装配式构件的生产、运送环节的成本控制住,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将非常有利。中国目前的交通物流特别便利,可以使装配式建筑渗透到三四线城市,这也是推动装配式技术发展的有利条件。装配式建筑还存在一系列的技术问题有待解决。首先是隔音和抗震。装配式建筑采用的成品隔墙的隔音效果不如传统砌筑做法。在抗震性方面,很多城市对建筑抗震性有很高的要求,而采用装配式技术的建筑,例如钢结构建筑,未必满足抗震要求。其次,装配式设计中采用的成品部件对现场的应变能力有限,如果加工的产品和现场情况不符,改动起来会比较困难,但是随着技术革新、产品的逐步升级和优化,这一问题还是容易解决的。再次,室内设计的个性化需求与装配式的标准化模数之间的矛盾须要解决。装配式模式下对材料的材质、花色、风格等应有多种选择,对于业主来说,在实现标准化的同时,又能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这是未来装配式建造技术应用的一个亮点。
        结语
        综上所述,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之后,装配式医疗建筑能够进行有效的应对。当前我国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装配式医疗建筑的重要性,诸如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等便是其中的典型例子。但装配式医疗建筑设计还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不论是结构还是审美层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相关设计人员应当协同合作完善装配式医疗建筑,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合作,为我国装配式医疗建筑设计提供良好的平台,积极推动装配式医疗建筑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清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装配式医疗建筑设计探析[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19):74-75.
        [2]陆通,叶创,胡宗友.火神山医院装配式钢结构快速建造技术[J].施工技术,2020,49(12):74-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