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薇
江西省上高二中 336400
摘要: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学生开启古典文学大门的一把钥匙,但是,文言文的枯燥和复杂却将很多学生拒之门外,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为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争取呈现文言文课堂生动有趣的新面貌,从而有效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的兴趣与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兴趣;能力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其主要表现就是,以文言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元素大量走进语文教材,有效拓展了学生的传统文化视野。但文言文毕竟年代久远,对于生活在现代语言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十分晦涩,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阻重重。因此,教师应极力呈现文言文的独特魅力,并多给学生提供思考和探究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最终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1.在诵读中领悟文言魅力
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其行文方式与现代文具有很大的差别,往往给人一种晦涩、深奥的印象,让学生产生畏惧和反感心理。但是,文言文最明显的特征是骈俪对仗、音律工整,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这是文言文最具感染性的魅力之一。而更重要是,阅读重在一个“读”字,只有投入感情认真阅读,学生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含义。故而,在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加强课文诵读,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领悟文言文的音韵之美,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和表达特点。
例如:在学习《滕王阁序》一课时,鉴于这篇文章十分典雅、工巧,充分体现了文言文的独特魅力,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便格外注重课文诵读。首先,我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滕王阁序》的朗诵视频,视频中呈现了滕王阁、江水、山峰、云霄、孤雁等文中出现的景物,同时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和文章朗诵音频,给学生带来一场视觉和听觉盛宴。同时我提醒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注意字音和断句。而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用合适的方法、节奏、情绪来朗诵这篇文章,并阐述自己的感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得十分积极,主动诵读课文,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加强诵读,是呈现文言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可行之法。
2.在探究中提升理解能力
进入高中阶段,文言文的难度系数大大提升,给学生学习造成很大的困扰。
但很多教师并不是带领学生攻克困难,而是采取灌输式教学法让学生坐享其成,这虽然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并没有得到提升,在遇到新的问题时,学生依然没有解决的能力。因此,在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把知识和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要加强任务驱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这样才能逐渐提升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兰亭集序》一课时,鉴于这篇文章篇幅较短、难度适中,我便让学生合作探究。首先,我将文章分成四段,让每组选择一段进行学习,完成段落翻译、语法分析等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我提醒学生不要直接借鉴《文言文全解》这类的资料,而是借助课文注释以及古汉语字典对文章进行翻译。待学生探究结束后,我便带领学生逐段学习。比如在学习第一段时,我先让负责该段的小组进行朗读、翻译,而我则适当提问,如:这一段交代了什么?“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属于什么句式?等等,借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意识与能力。
3.在辩论中把握文章内涵
能流传千古并且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基本都是名家名作,是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高尚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并传承。但是,对于同一篇文章,学生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所得到的结论自然不同,谁是谁非难以评判,这体现了语文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所以作为教师,不能禁锢学生的思维,不能用刻板、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进行思考,并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争取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理,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究中领悟文章内涵。
例如:在学习《逍遥游》一课时,我先带领学生熟悉全文,然后从第一段开始学习。待学生完成翻译工作后,我提问道:“在这一段中庄子表达了什么?”学生思考后给出不同的回答,有的认为庄子编造了一个神话故事,表达了自己向往自由的浪漫主义思想;有的认为庄子借助鲲和鹏表达了自己高远的志向;也有的学生认为第一段所提到的事物,基本都是看起来自由,实际上并不自由,而是“有所待”的。由于学生想法各不相同,我便鼓励学生进行辩论。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解释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则结合自己对道家、庄子的了解进行论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章思想,提高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并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产生探索的动力。
总之,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强诵读、自主探究、组织辩论等方式构建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高效课堂,从而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高迎九.漫谈“诵读”在高中文言文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7(20):46.
[2]孟璇璇.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7(1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