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慧敏
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
[摘要]师生之间的情感培养对高三学生的复习起着激励、引导和推动作用,它也是影响学生智力发展和认识提高的直接因素。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逐步形成乐于与他人合作、健康向上的品质,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情感培养课程标准 有效施助 情感生态 家校关系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目前,在高三复习过程中,“重认知,轻情感”的教学方式已经显现出了它的弊端。师生共同追求的高效复习,一旦脱离了彼此间情感的交融,在某种程度上学习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的。那么,教师如何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做到“情到深处心自融”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体会。
一 、小“昵称”大妙用
女儿在厦门生病住院,陪护期间我发现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给女儿会诊、打针的时没有生硬地直呼姓名,而是叫孩子的“小名”---怡然,这给当时内心焦虑的我一种特别亲切、特别温暖的感觉。称呼的改变不仅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而且让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多了一份信任。
2018届高三教学对于我来说有些特别。一是脱离教学岗位两年后又重新站在讲台上,二是临危受命,“有幸”成为2个平行班第11任英语老师。这样的班级,哪个老师都不愿意接手。频繁地更换老师使得学生内心深处对走马灯似的老师从期待、兴奋一步步演变为焦虑和不信任。如何让学生接纳我、认可我是我面临的最大难题和考验。
如何才能“破冰”呢?无意间,我想到了厦大附院那些医生和护士。于是就想到了“破冰”的利器---“昵称”。我提前从班主任那里拿到学生的成长册,逼着自己记住照片上的脸和名字。第一节课,当我脱口叫出“天乐(马天乐)”、“佳木(石佳木)”时,我能感受到他们脸上的那份惊喜和敬佩。遇到熟悉面孔而想不起名字时,就用“儿子”、“乖”一带而过。听到他们私底下笑着说:“老师叫我儿子呢”,我内心紧绷的那根弦一下放松了。小小“昵称”竟然成为了我俘获人心的秘密武器。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了信任关系,之后的教育教学才能取得彼此期待的效果。
二、“跑”出新格局
经历过高考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受:高三是一场自己对自己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中,内心的那个“我”能否能战胜表面的“我”,除了要有追逐梦想的坚定信念之外,更需要在精神上获得来自老师及家长的支持。教师要让孩子们懂得独立的人格可以让他们具有不畏困难的信心。那么,如何带领他们跳出已有的思维定势,激发自己的潜能呢?
一天,我提前5分钟下课,带着他们来到操场上。他们问:“官妈,你准备干嘛?”我说:“今天你们和我一起跑步,我领跑,任何人都不许超过我,可以听歌,可以聊天。要是觉得累了可以走,但不许停”。然后,我们就慢慢跑起来,一种纯粹玩式的跑法。半个小时后我停下来说:“孩子们,猜猜你们跑了多少?”“七圈、八圈?”“孩子们,你们跑了4公里。”“啊,不可能吧?我们从没跑过这么远。”孩子们兴奋地叫着。在他们余兴未尽时,我趁热打铁说:“知道为啥让你们跑步吗?你们已经习惯了在做事前贴一个“我不行”的标签,不去做,不敢做就成了一种常态化的心理暗示,你们的潜能都是被你们自己吓跑的。今天的活动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以后不论别人怎么对待你,一定要坚定对自己的认可。要学会常常暗示自己:‘I believe I can do it!’”。
三、“私人订制”谋幸福
对高三学生而言,只有分数的提高才能让他们获得“幸福感”。那么,如何让学生通过坚持和努力收获“幸福”呢?那就是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通过“私人订制”提分目标去帮助学生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每月、每周我会提前告知学生复习的总计划和重点。根据年级目标制定班级的每个专项得分总目标,学生参考总目标制定符合自己的提分目标,周期为一个月。如果在周期内目标未达成,参考三个方面去查找问题并做出详细的反思分析:(一)是否建构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改进的措施是什么?需要的帮助方式是什么?(二)是否清晰地掌握了知识点,能否画出思维导图?如何改进?需要的时长?需要的帮助方式?(三)是否清楚每个专题的高考标准要求?你能突破的得分点是哪些?专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能否自我形成?如何推进复习效率?需要的帮助方式是什么?
(附)“私人订制”表:
在与学生共谋“私人定制”目标的过程中,我耐心地倾听那稍显“稚嫩”的宏伟计划,关注的重点放在他们设计的改进措施是否科学合理,享受着他们给予我的这份信任,不断鼓励孩子要坚持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不拿所谓的“少走弯路”去劝诫孩子,因为我知道生活中通往成长之路没有一条是直的,又何苦去劝谏他人呢?
四、多维度深化家校情感
有些高三老师容易出现一个“怪象”:把每次模考成绩“假想”成学生的高考成绩,对成绩进行过度地分析。无疑,这给学生和家长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想突围却总深感力不从心,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和潜质的发掘。每逢参加家长会,家长们心里的恐惧、焦虑一点也不比孩子少。对学生而言,更是有着难言之痛。于是有人感慨:“家有高考生,幸福指数不易高啊!”
家长会是家校联系的一个方式,老师和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可以增进双方工作间的合作和理解,对孩子的了解也会更深一些。如果老师把家长会开成成绩分析会、孩子的批评会,这不仅伤害了孩子自尊心也让家长更加焦虑,师生关系也会变得紧张。今年的高三家长会上,我常常会“巧立名目”地设置奖项,给学生的点滴进步“添油加醋”。会前,我告知获奖孩子的父母,让他们准备一个小礼物,到时共同见证“幸福”的时刻。一次,张景云妈妈说:“官老师,儿子倒退20名我快崩溃了。没想到你还给他颁了一个最佳‘暖男’奖。他笑容灿烂拥抱我时,我的愤怒和焦虑突然间就没了。”面对手足无措、心急焦虑的家长,老师要多疏导多指导。一旦父母的负面情绪得不到宣泄,就会指责、埋怨孩子,反过来孩子会迁怒于老师。假如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形成的是一个负能量情感生态,我想这里面注定没有一个赢家。
师生之间的桥梁是由美好心灵的对话架设而成的,只有彼此真诚,彼此宽容,彼此暖心,才能享受到“爱”这根情弦弹拨的声音,才能享受到“教学相长”的幸福!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2、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