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丹阳
浙江省宁波市古林镇中心小学 315177
老舍说过:“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得起来。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他来。这样,人物的感诉力才能深厚广大。”这就是说,只有成功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才能使读者真切地感到作者笔下的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活人,人物形象才能真正站立起来。
观察四年级学生的作文和日记,动作描写也有,但很多都是比较随性的描写,请看以下几个片段:
片段一:上完体育课,我非常口渴,便从操场走过来。我上了主席台,跑进小卖部,从冰箱里拿了一瓶农夫山泉,就迫不及待地喝了起来。
片段二:足球比赛正接近尾声时,眼看我们班就要输了,只见体育委员带着球,飞速冲向球门,猛地一脚,把球踢入了网底。
片段三:今年夏天,爸爸带我到南湖去学游泳,路上瞧见建筑工人在建造房子。听到树上的蝉儿在不停地鸣叫。到了南湖,我从自行车上面跳下来,放好自行车,脱下衣服,走到水里,就开始游泳。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过了一个小时,我们就回家了,游泳真开心!
不难发现,这些动作描写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描写笼统
片段一中的“走”、“上”、“跑”、“拿”、“喝”五个动词用得很一般。不只是因为这几个动词大家都能想得到,没有什么特别,更主要的是因为它们只写出了人物的一般形态。动作模糊、笼统,人物形象不鲜明,难以给人留下具体深刻的印象。
二、描写简单
片段二中这位体育委员在比赛即将结束时将球踢入球门,会有一系列的动作,而在作者笔下却变得如此简单,只用了“带”、“冲”、“踢”三个动词,没有把那一瞬间的动作进行细化,也就描写不出这一脚的精彩。
三、描写不准
学生常常误以为动作描写得越多越能凸显人物,其实不然。片段三中“带”、“瞧见”、“听到”、“跳下”、“放好”、“脱下”、“走到”等动词,一个接一个,但读来枯燥无味。
针对上述几个问题,笔者对学生进行了专项人物动作描写训练,总结出以下几招:
一、“放慢镜头”法
人物的动作往往是一闪而过,这就需要我们有双敏锐的眼睛,有善于把动作放慢的习惯,这样,才能把复杂、连贯的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仔细观察,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展开描写,这样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在第13届世界杯阿根廷队对英格兰队的一场球赛中。马拉多纳的一个漂亮的进球,使场内观众欢呼若狂,也使电视机前的球迷如痴如醉。我截取了这一段的视频,在课堂上先进行整体地播放,要求学生尽可能详细的将马拉多纳的动作记下来。真正动笔写时,我又将视频进行了分解,请学生看一段视频写动作,再看一段再写,直到把整套动作写完。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描写:
马拉多纳在中场用胸部熟练地接住同伴传来的球。习惯性地用大腿轻轻一颠,将球轻而易举地挑过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然后飞速插上。接着以灵活逼真的假动作一连晃过对方四名后卫的阻击。最后避开已经扑到跟前的守门员,几乎连人带球一起撞进网内。
待学生写完后,我又将之前他们写的片段二出示,对比中和学生一起分析这次描写成功的原因,其实就是观察仔细,能对进球的全过程先作动作分解,然后进行了“慢镜头”式的描写。
二、“一指神功”法
一般说来,巧炼动词有两种要求:一是准确,能够把动作的状态如实的描摹出来;二是生动,即能够通过动词传神地写出动作的意蕴、情感和态度。
由于学生都有口渴找水喝的切身感受,我便把片段一出示让学生改写,要求联系生活,替换动词,将我“口渴”的状态描摹得更真切些。请看学生改写后的片段:
片段一:上完体育课,我非常口渴,便从操场走过来。我上了主席台,跑进小卖部,从冰箱里拿了一瓶农夫山泉,就迫不及待地喝了起来。
改写后:上完体育课,我非常口渴,从操场一路狂奔。跃上主席台,气喘吁吁地挤进小卖部,掀开冰箱,随手抓起一瓶农夫山泉,不管三七二十一,拧开瓶盖,咕咚咚直往嘴里倒。
一对比,学生马上领会“狂奔”、“跃上”和“挤进”要比“走”、“上”和“跑”更具体,而“掀开”、“抓起”和“倒”也比“拿”、“喝”更能形象地展现人物的迫切之情。
三、“蜻蜓点水”法
即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进行修饰点缀,以辅助刻画人物动作,既可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又能使人物形象逼真鲜活。
为了降低难度,我请学生运用恰当的修辞将下列出示的动作描写句子进行改写:
1.他挺起了背,昂起了头。
2.运动员双手握住杠铃,奋力把它举了起来。
3.他俩打起来了!只见他左腿后退一步,右腿向前一弓,猛向他扑去。
意识到可以运用丰富的修辞将单调的动作写生动后,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他们这样描写道:
1.他挺起腰,昂起头,如一棵岩松挺立于石堆间
2.运动员双手有力地紧紧握住杠铃,如同雄狮一般大吼一声,奋力把它举了起来。
3.他俩打起来了,只见他左腿后退一步,右腿向前一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向他扑去。
“如同雄狮一般大吼一声”,“像火山爆发”,“又如大海咆哮一般”等比喻句不仅增添了文采,使语言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也突出了所描写人物的形象。
四、“立体展示”法
即把动作描写与语言、心理等其他描写方法有机结合,使人物呈现出立体感,以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如吴敬梓范进中举中:“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作者把“看”“念”“拍”“笑”“跌倒”“咬”“爬”“跑”“踹”“挣”等动作与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融合着写,把范进中举后的神魂颠倒、亦痴亦狂的腐儒形象描画出来了,活灵活现,入情入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把这段话出示给学生看,并请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各类描写。并出示片段三请学生进行改写,要求:重点运用动作描写写出我游泳的过程,可适当添加其他描写来表达我学游泳的感受。请看学生的描写:
终于下水了,水下可不像岸上,我两腿发软,身体好像浮萍漂来漂去。我急忙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两腿死死夹住爸爸的腰部,丝毫不敢动弹。口里直喊着“我要回家”。爸爸说:“别害怕,一步一步地学,总是能学会的。”过了一会儿,我壮着胆子,两脚稍微向后伸了一下,觉得没事,两脚用力一前一后地伸了几下,后半身便浮了起来。我照这个样子反复做着。身子越来越轻,在水里也越来越自由,一个小时的光景。我终于学会了游泳。
可见,动作描写不是孤立的,它常常和人物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结合在一起,这样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当然这样归类整理进行写作教学,需要我们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但其效果是显著的。教师自己明确了这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然后让他们一个点一个点地进行训练,让学生真正在课文中学技法,学生定能做到绘其行,现其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管建刚.《我的作文训练系统》.福建教育出版社
[2]孙德建.人物细节描写阶段性训练例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2).
[3]陈军.人物细节描写阶段性训练例谈[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