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如何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5期   作者:刘怡菲
[导读] 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阶段,也是学生心理问题的多发期
        刘怡菲
        广东省惠州市惠港中学  516007

        摘要: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阶段,也是学生心理问题的多发期。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平衡现状的影响下,初中生的心声本就容易紊乱,而新冠疫情爆发这一重大社会变故的出现,更是让本就脆弱的初中生心理防线崩塌。在疫情期间,不少学生出现了烦闷、紧张、低落、悲观、恐惧、放纵自我等心理问题,如不及时调整很可能给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持续性影响。所以,在疫情下初中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症下药,提出适宜的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措施,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疫情期间;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青年是未来,也是希望,更一个需要被关注、被照顾的群体。一直以来,初中生的心理问题都是初中教育中的热点问题。然而,新冠疫情的肆虐,却给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成长带来了不小的威胁,让无数教育者都感到措手不及。如何在保证学生生理健康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有效心理疏导,消除疫情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消极影响,抵销应激过度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和问题是我们所有一线初中教员都必须关注的问题。那么在疫情期间,我们到底该如何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呢?要想在疫情期间关注并维护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就需要监测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摸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以问题为依据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措施。
        一、心理监测,摸清学生的心理现状
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是维护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第一步。只有摸清疫情下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我们的心理辅导措施才能科学有据,我们构建的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才能切实有效。故在对制定初中生心理健康维护措施之前,我校先通过心理健康电子问卷调查、心理访谈、家长座谈等方式对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展开透彻分析,并得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如下:
(一)应激心态,情绪过度紧张
2020年的新冠疫情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人员患病率高。自武汉封城之后,疫情快速蔓延至全国各地,逐渐成为了一个能够让人“闻之心惊”的词。在这个全民抗疫的社会背景下,应激状态已经成为了社会全员的基本心理状态。虽然,应激是人在面对危险时的正常反应,但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则会引发焦虑、恐惧、过度紧张、疑病等问题。这些是作为成年人的我们都不可避免的,更何况是处在心理问题多发期的初中生。故在疫情期间,初中生大都处于过度紧张状态,发脾气、感到坐立难安、失眠、做噩梦的概率大大上升,精神状态普遍不佳。
(二)无心学习,行为过度放纵
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学校开学时间一再推迟,开学似乎成了一件“遥遥无期”的事情。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之下,很多的学生都将学习抛诸脑后,加入到了熬夜追剧、刷视频、打游戏的行列之中,过起了“黑白颠倒”的生活。
过度放纵的个人行为,打乱了学生的日常作息。消极颓废的情绪在过度放纵中疯长,学生的向上心和自主学习热情在过度放纵中日益消散。所以,在线上授课活动正式开始之后,很多学生的学习状态都不是很好,早退、迟到、不交作业等教学问题频频出现。
(三)长期居家,心情容易烦闷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学生们的假期大都是在家中渡过的,无法参与同学聚会、逛街、旅游等娱乐活动。而初中生又正处于心理逆反期,大部分的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都十分的微妙,家长并不是他们理想的“说心理话”的人。与此同时,疫情的到来也让家长情绪的稳定性下降,情绪失控次数增加,这便进一步加大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度。所以,在疫情居家期间,大部分学生都处于一种迷茫、烦躁、焦虑的状态。一方面,他们渴望有人能够倾听自己说话,给自己提点建议,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意与家长沟通。不良情绪长期淤积于心,难以排解,学生心情烦闷度持续上升。
(四)消极疑虑,信息处理不当
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吓坏了很多学生,不少学生都出现了“谈疫色变”的问题。他们高度关注生活中关于疫情的负面信息,对社会和他人保持一种疑虑的态度。有的学生听信谣言认为疫情是上天对人类的惩罚,避无可避,于是听之任之,消极应对;有的学生则严重怀疑周边坏境的安全性,过分相信网络不实传言,将周围的每一个人都看成病毒携带者,出现了社交恐惧、疑虑过重等问题。
        二、对症下药,提出心理问题解决措施
解析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根据我对疫情下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了解,我认为要在疫情期间维护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疫情,克服生理恐惧
古人云“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新冠疫情引发的,是由于对新冠疫情的不了解或认知不正确引起的,那么在对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我们就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渗透关于疫情的正确认知,辅助学生们科学的、理性的看待疫情问题,积累足够的疫情防控知识,并在知识的辅助下克服生理恐惧,削弱疫情给学生带来的压迫感和恐惧感,帮助学生们建立积极乐观的抗疫态度。
比如:在初中生心理辅导过程中,我校开设了以疫情的介绍与防控为主题的课程,组建了以各班班主任老师为主,任课教师为辅的疫情知识宣传团队。鼓励教师们在线上授课之前与学生们分享自己对疫情的看法,积极将疫情中饱含正能量的故事或能够带动学习积极情绪的素材引入学科教学课堂,让积极的、正确的抗疫观念逐渐成为了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失的元素,让学生们在积极观念和教师的影响下成功克服了心理恐惧。
(二)调整作息,养成良好习惯
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不仅可以给初中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辅助学生们扫除疫情给个人心灵上施加的不良影响,而且也能养成健康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增加学生在居家学习和生活的仪式感,提高学生的自我管控能力,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而要想调整辅助初中生调整紊乱的作息时间,我们可以就需要加强对学生作息习惯的监督与管理。对此,我们可以采取小组互助的方式。
比如:为了让学生们保持在6:30起床的好习惯,我们成立了12个好习惯养成小组。由各组小组长组建微信监督群,并将老师和组员拉入群中。在每天6:30的时候由各小组组长带头发起床后,整理好的床铺与学生本人的合照(要求每天照片不重样),并坚定提醒组内成员按时起床。每周的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都会对班级学生在本周内的习惯坚持情况进行总结,对有恒心、有毅力的同学提出表扬。
按时起床虽然是一个很小的习惯,但却影响着学生的入睡时间和学习期间,长期坚持无论是对学生心理状态调整,还是对学生生理健康维护而言都是十分有利的。
(三)订立计划,科学规划学习
要解决疫情期间,学生无心学习、消极颓废的问题,我们就需要深化学生对当前学习紧迫性的了解,辅助学生们订立短期和长期学习计划,让学生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处于学习规划之中,从而有效减少学生的拖延时间,辅助学生们端正学习态度,更积极、更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比如:在初中线上教学期间,我们班中的每个学生都在班主任老师和科任教师的帮助之下,了解了本学习教学任务的沉重和线上学习的迫切性,制定了能够精确到分钟的学习计划表,并由教师辅助学生与家长进行沟通,寻求家长的支持、配合与理解,确保了学习计划的顺利实施。在一段时间之后,班级线上学习风气大大改观,线上授课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
(四)辨识训练,提升甄别能力
作为网络时代的原著民,初中生对新兴媒体平台的使用频率远高于主流媒体。而新兴媒体平台中关于疫情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所以,在网上学习和交流过程中,学生们很容易受到“小道消息”的影响,出现价值观念松动、摇摆不定、心理防线崩塌、反应行为过激等问题。因此,要想在疫情期间有效维护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我们还需要对学生们进行一定的信息甄别训练与指导,鼓励学生们利用主流没有接收疫情信息,提升学生对复杂疫情信息的甄别能力。
比如:在疫情期间,我校在学生人数相对集中的娱乐或交互平台设定公众号,随时更新关于疫情的最新消息,或辟谣,或传授信息甄别经验,为学生进行疫情信息获取与辨识提供了正向引导。与此同时,我们还在校园网站和校园公众号上开辟了疫情答疑专栏,鼓励学生将个人接收到了不确定的疫情信息告诉老师,由专业指导教师给出信息甄别建议或甄别指导,帮助学生们在疫情信息接收方面少走弯路。
这样不仅有效提升了初中生对待疫情信息的理性度,强化了学生的信息分辨能力,而且也有效的规避了错误言论对学生身心的不良影响,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
(五)活动组织,丰富居家生活
居家期间是难得的亲子关系缓和机遇,也是提升初中生对现实生活、周边环境的关切度的难得契机。因此,在居家期间设计并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既可以有效缓和亲子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也能消除学生的烦闷心情,让学生们能够在多彩活动的辅助下养成积极的、乐观的、豁达的人生态度,在疫情下诗意宅居。
比如:为了丰富初中生的居家生活,我校组织了以亲子关系、家庭劳务为主题的故事、视频征集活动,以让学生撰写或拍摄疫情期间的亲子故事、家庭劳动视频的方式,强化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缓和初中生与家长之间的尴尬关系;组织了以诗意宅居、共同抗疫为主题的个人才艺展示、防疫妙招分享、居家生活新方式分享活动,辅助学生们转移注意力,学会适应当下、享受当下等等。
多元主题活动的组织,为学生们构建了一个多彩的居家生活空间,让居家不再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让学生的心情随之转换,日益明朗。
综上所述,疫情期间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维护工作是复杂的、维护方式是多样的。要想圆满完成疫情期间初中生心理健康维护任务,我们就需要从班级学生心理健康识记入手,融合家庭、学校等多种力量,从不同维度出发,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有效的生活引导,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科学的生活状态,进而在健康的、愉悦的生活中保持明朗心情。
参考文献
[1]魏志鹏.初中“困境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应对策略[J].教育革新,2020(04):11.
[2]李淑丽,赵洁.走出抑郁的阴霾:初中生抑郁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12):90-93.
[3]谢倩,白柯,陈谢平.初中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3):77-80.
[4]高绍兰.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