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凌萍
福州市东升小学 福建 福州 350007
摘要: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是学习汉语的方法。朗读背诵是培养语感的方法之一,也是提高孩子们听说能力的有效前提。要想更好地领悟文章内容和句子意思,反复诵读是很好的方法。例如当时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四季》时,课前布置了一项庆祝作业,收集各种有关四季美景的图片,并把它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学生一边看着图片,一边朗读,很容易体验到四季变化的美好情境,学完课文进行句式训练,抓住本课重点句式“什么怎么样”,按照课文春夏秋冬的顺序模仿课文说话练习,孩子很容易说出:小草绿绿,她对大树说:“我是春天”这样的优美词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就已经达到我们阅读的训练目的,通过口语的表达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关键词:培养语感;发展语感;领悟语感;增强语感;提高语感
什么是语感?它是一种熟能生巧的表现,是人类对语言的领悟和感应能力,。它是语言文字在长期的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形的一种敏锐的感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听就明白、一说就清楚、一读就领悟、一点就通,不需要借助教师或家长的任何分析就能直接领悟文章的内容,这种不由自主的能力,运用的是自己的直觉和无意识知识。叶圣陶先生针对语言教学时曾说过:“语感是听、说、读、写最核心的因素,没有语感,就欣赏不了文学作品,听说读写能力也就无从谈起,语感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平常的语感训练要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敏锐语感,否则仅仅依靠翻查字典,很难培养孩子们深切的语感,只有留心观察神火,用心体验,再把从中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才能了解得明明白白。只有悉心地观察生活,认真地品味生活,刻意留心别人的语言,关注生活中的文字,才能慢慢地培养自己的语感。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他曾经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教师能做到这两点,就是成功的教学,想做到这点就需要我们改变教育理念,使自己成为课堂的指导者和鼓励者,让学生学会如何自主学习。低年级孩子好奇心强,可是由于年龄,因此自学能力较差,依赖性较强,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可以通过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另外,灵活性和多样性的教学也是方式之一。今年来都在低年级,我把新的课程理念运用在课堂上,尝试着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写作能力。
一、朗读背诵中培养语感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是学习汉语的方法。朗读背诵是培养语感的方法之一,也是提高孩子们听说能力的有效前提。要想更好地领悟文章内容和句子意思,反复诵读是很好的方法。例如当时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四季》时,课前布置了一项庆祝作业,收集各种有关四季美景的图片,并把它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学生一边看着图片,一边朗读,很容易体验到四季变化的美好情境,学完课文进行句式训练,抓住本课重点句式“什么怎么样”,按照课文春夏秋冬的顺序模仿课文说话练习,孩子很容易说出:小草绿绿,她对大树说:“我是春天”这样的优美词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就已经达到我们阅读的训练目的,通过口语的表达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低年级的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有精美的插图,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孩子们饶有兴趣地读,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景,赛读或分角色朗读,学生摇头晃脑,这样学生的兴趣与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电视节目中发展语感
现在的学生都是电视迷,老师和家长都忧心忡忡,想尽各种办法不让孩子们看电视,结果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依然每天坐在电视机前饶有兴趣地看着动画片。其实,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图文并茂的画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只要家长好好地调控电视,看一些益智的节目还是有帮助的,曾从中增长了知识,毕竟少儿节目,动画片、儿童故事片丰富多彩,对他们来说充满了诱惑,学到了知识,还丰富课外活动,还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让电视和广告为我所用。例如:《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写了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黄牛和燕子借尾巴的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我们了解到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这些平时深受孩子们喜欢的动物常在卡通片中出现,孩子们的兴趣就来了,学完课文,让孩子想想这篇课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很多同学会说:结构相同、句式相似。再把这一写作方法告诉孩子们,今后的练笔就能得心应手。在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拓展,想想看小壁虎可能还会跟哪些小动物去借尾巴,借到了吗?,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有些同学仿照课文的写法说出了小壁虎向袋鼠、猴子、孔雀等动物借尾巴的情景。这样的训练,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了课文的话言表达方式,并自觉地模仿,从而把语感训练落实到运用语言文字上。
三、积累生活中领悟语感
知识来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亲自体验成功的快乐。这学期在教学18课《雷雨》的前一周,接连几天都是下雨,连忙布置学生观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天空、树、蜘蛛、雨点和雷声的变化,并把它写下来。教学本课时,再叫学生拿出上节课写的相比较,无师自通,他们很容易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记得一年级有篇课文《小猫种鱼》,当时请了几个小老师范读一遍,再让全班孩子自读课文,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自己去领悟课文的大概内容:春天来了,农民伯伯播种,到了秋天,就能收获很多很多粮食。就是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为小猫最爱吃鱼-看到农民的收获,它想我也爱吃鱼,明年春天种下小鱼,秋天我也能收到很多鱼,于是开开心心地就去种鱼。结果可想而知,这时有的学生会提出:小猫能不能收到鱼?为什么?他错在哪里?留心观察生活的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容易得到结论:违背了客观规律是会做傻事的,鱼不是植物,种在地里会烂掉。小猫不可能收获鱼。从而让学生悟出:种什么一定会有收获什么的推理是错误的。
四、创设环境中增强语感
《美丽的小路》和《失物招领》两篇课文告诉小朋友要保护环境,不随便乱扔垃圾,仅仅是读几遍,收效不大。于是把他当作口语交际训练,并围绕保护环境主题对学生进行教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学生拿出课前让他们调查垃圾的结果:我顺势提了几个问题:“你家里的什么垃圾有哪些做多?为什么会这些垃圾呢的?爸爸妈妈怎么处理的?可别小看这几个简单的问题,实际上是在进行说话训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再比如一年级上学期教学《小小的船》,课前让学生闭上眼晴大胆联想,当你在广阔的蓝天下遨游时,星星围绕在你身边,它们一闪一闪的。。。。。。学生仿佛被带到了浩瀚的宇宙中,幻想自己如果到太空旅行,一幅“只看到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的画面就曾现在学生大脑中,然后让他们睁开眼睛,说出很多让我惊讶的结果,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场景,充分感知和领略课文内容,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和思维,有效地进行了阅读训练,促进孩子们了对语言文字由表及里的消化吸收。
参考文献:
[1]汤新娣.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感[P]陕西教育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