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6期   作者:徐立军
[导读] 时代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时代的利器

        徐立军
        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卧里屯镇中心学校  151402
        摘要:时代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时代的利器,能够披荆斩棘,快速推动社会的发展。教育更是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学,只有把创新教育渗透到教学中,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儿童实际,有效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学生  创新
        一.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传统的语文教学,还是机械的模式,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一篇课文,常常是分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特点。篇篇如此,时间久了也就腻了。虽然老师的功夫没有少下,但是成绩却不尽人意。这是什么导致的呢?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该考虑的。因此,教学方法必须改进。那么就要考虑: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创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语文课堂,不能是一潭死水,要有波澜,教师要推波助澜,创设活跃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创性。这也正是教师在课堂上主导作用的充分体现。教师在课堂上要放手。如果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让他们自己去质疑解疑会如何呢?于是我就把课文的解析权给了学生。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思路,先不给学生预设问题,让他们在老师布置的问题下绞尽脑汁地琢磨思考,而是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和自己对文章的解读,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学生们的兴趣立时激发出来。没想到,课堂的氛围立刻变得活跃了,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进行了解读,从多角度多层面提出问题。有些问题虽有些浅显和稚嫩,但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而创新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只要老师从宏观上把握好方向就能正确引导学生的航向不会偏离,从而达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改变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授课一直依赖于讲台、粉笔、黑板。离开了它们,教师也许就失却了教育的手段。科技的发展,让更先进的教学设备进入了课堂。数字化触摸屏已经全面铺开了。对我而言,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本来就对电脑设备不是特别的精通,再加上不爱好,所以学起来比较难。但是教育需要,学生需要,再难也得学。利用课余时间,我就跟年轻的教师学习,一段时间后我终于熟练掌握了这门技能。然后我开始精心制作课件,让抽象的语文教学变得直观生动起来。如我在教授《春》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时,我根据文章的内容,分别制作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景动态立体课件,讲析课文时,随机播放。在讲授《智取生辰纲》一文时,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们播放与课文相关的电影片断,学生们很兴奋,看完电影片断,再读文章,复述课文情节,效果明显不同。多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神秘的背景、奇妙的知识结构图、出其不意的知识拓展等等,都激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会针对多媒体的设计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已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目的。使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三.改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传道受业解惑”,这是对教师教学基本要求,也是一贯的教育模式。以往传统教学,知识的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的答案为准,课堂上就成了一言堂。这样时时都控制着学生的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

那样如何谈创新呢?因此,转变观念很重要。要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最紧密,生活处处是语文。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质疑、多发现,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如在《集市见闻》写作训练中,我带领学生大胆走出课堂,到集市上去观察人们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把人物镜头式立体地呈现在
作文中,从而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这样,作文中人物就鲜活灵动起来,作文中的人物才有个性,作文才能更好地再现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我从多方面尝试改变观念,更新教学思路。
        1.回答问题“我与你不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面对学生,我不禁有些后怕,他们习惯于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问题,总怕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不说。怕错,久而久之就成了老师一个人说。其实,语文教学中的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可以有不同的见解。我就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寻找答案。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但不能同别人的一样,摒弃一呼百应的做法,这样更能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探究主题时,教师启发点拨,学生在课文在中找出根据,从多角度讨论回答,有的学生认为课文反映了孩子热爱自然爱玩的天性,教育要顺应孩子的天性。还有的学生认为封建教育的容陈腐、死板,教学方法単一,手段粗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文章重在对封建教育的批判。尤其对文中敬儒老师的评论,争论很热烈。有学生认为方老师博学才,严而不厉,是个好师;还有学生认为方老师教学没有新鲜感,打动不了学生,学生没有兴趣,致使课堂秩序混乱,因此认定方老师不是个好老师。我针对学生们的回答,因势利导,予以鼓励肯定。又如《孔乙己》一课,文章的结尾孔乙己的命运究竟如何呢,文章没有明确给出答案,这就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自己的想象,回答的结果也很多,但只要有利有据就行。同学们给出了好几种结果,真的出乎意料。这就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创造性的阅读指导和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不会阅读就不会学习语文,从这点看出,阅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课内阅读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是课外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因此指导学生阅读就非常重要。(1)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2)指导学生基本阅读方法 。(3)指导学生形成阅读习惯。(4)指导学生写阅读的心得体会。(5)指导学生阅读体会交流。通过以上方法,达到了学生阅读创新的培养。作文和阅读是分不开的。有了阅读的基础,就恰当的进行作文训练。在作文训练中,我是这样做的:(1)提前明确写作任务,给学生准备的时间。(2)写作时间要有限定,通常两节课。(3)同学互评作文,达到交流的目的。(4)学生点评作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作文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了。
        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是教学的重点,很多课都体现了这一点。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这些美和德的教育,很好的落实到课堂中。例如朱自清的《春》,自然的清新,和谐,美好,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用自己的笔描绘春的美好。像宗璞的《紫藤萝瀑布》,通过对紫藤萝的描绘,展现给学生的是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还有《愚公移山》,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都是很好的教育。把课文中的美学教育德育教育渗透给学生,更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更有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语文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任务艰巨。这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不停的学习汲取新知识,创新教学模式,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教学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更好的为社会的进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