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沁凌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重视游戏与生活的独特价值,利用教育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地学习、探索。本文从:营造环境氛围,让幼儿萌发“是什么”;扩大质疑空间,让幼儿了解“为什么”;利用操作活动,让幼儿知道“怎么办”这三个方面介绍了作者在幼儿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如何潜移默化的满足幼儿的求知需求,引导幼儿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 主动学习 教育环境 教育方法 操作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重视游戏与生活的独特价值,利用教育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地学习、探索。
让幼儿主动学习,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幼儿、了解宏观的教育目标以及活动可能出现的多种发展方向前提下,尊重及呵护幼儿的学习兴趣,及时把握师生互动过程中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让幼儿自由地、主动地、愉快地去探索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现象或困惑的问题,去解决他们在真实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教师在此过程中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二、相关理论基础
皮亚杰说:“关于学习能否加速儿童认知发展的问题,其关键在于学习活动所指者是成人教导下儿童被动地学习知识,还是儿童在其生活情景中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的知识。我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如果在发展尚未达到适当水平之前提早教他知识,将会对儿童自行探索主动求知的行为反倒产生不利影响。”
由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得知,儿童的发展须借助于活动、操作,儿童是在练习中、情境中获得主动提高的。幼儿的培养同样离不开活动与操作。操作活动让幼儿在尝试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能力。为此,我们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幼儿素质教育中是极为重要的。
三、研究过程
1996年9月起,我园率先在全国首次成立了儿童社会性发展小组,在近30年的时间里,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诸方面进行了众多的研究。我们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环节,设置环境,鼓励幼儿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萌发“为什么”,探索操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从三个环节,简要的介绍我们的做法。
(一)营造环境氛围,让幼儿萌发“是什么?”
1.让活动室成为儿童自己的天地。
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具有兴趣性和探索性的可供幼儿与之相互作用的活动环境,把教育内容物化为幼儿可以操作的环境和材料,切实从“教会”幼儿转变到通过准备适当的环境和材料引发幼儿的兴趣,并引导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的愿意去学。布置环境一定要注意环境的儿童化、教育化,避免单一化。
2.提前投放教育活动的材料。
教师在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活动环境以后,就应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和环境相互作用,即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究环境、操作环境,发现并提出环境中的问题,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3.保证幼儿与环境接触的时间。
陈鹤琴提倡“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创新教育只有在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中才能得以实现,而活动区教学作为近年来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得到广泛实践的一种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形式,已成为我园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园不但在每个班级开展了如:建筑区、角色区、表演区……若干区域,每天保证有一个半小时,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活动的时间。我园还专门开辟了活动楼,设置了电脑室、美术室、生活活动室、阅读室、科学发现室等活动场所,每周每班的幼儿都会来活动一至两次,充分保证了幼儿自由、自主活动的时间。
(二)扩大质疑空间,让幼儿了解“为什么?”
思源于疑,一切学习从疑问开始。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关键。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知识经验、教育目标及活动特点来引发幼儿的质疑,让幼儿在活动中勤思考、勤想象、勤表述,进而勤于主动学习。
1.改变提问类型,扩大幼儿的思维空间。
想象是主动学习的先导,产生幻想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主动学习性活动的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来激发幼儿想象,从而提高幼儿的主动学习能力。选择性提问与开放式提问的合理转变将极大的扩大幼儿的思维空间。
2.展示质疑过程,提高质疑敏感性。
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力量、思考解决问题,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最具有成就感和鼓舞性的了。如,在大班教学活动“找男孩,找女孩”中,我们请两位男孩,两位女孩,把他们化妆成四只小猴子的模样,从外表根本看不出谁是男孩,谁是女孩。请全班幼儿猜一猜,他们中谁是男孩,谁是女孩?大家猜的结果各式各样。于是大家分组讨论,有什么方法可以分辨出他们?有的组说让他们说话,听听声音;有的组说让他们做操,看看动作;还有的组说, 让他们去掉化装,看看究竟长成什么样子……在请四只“小猴子”做完上述他们所想的动作之后,很多幼儿说出了正确的答案。看着他们欣喜若狂的样子,我们也深深的陶醉了。体会到了思维的多元性和开放性的魅力。
(三)利用操作活动,让幼儿知道“怎么办”。
活动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途径,幼儿心理素质发展的基础和源泉离不开其自主的操作和活动。幼儿的创新素质只有在其主动学习活动中才能获得,因此要精心设计幼儿的游戏活动。
1.提供多层次的材料,满足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需要。
我们按照幼儿发展的不同水平,提供多种具有不同功能、不同难度的材料,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起点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发展速度选择,逐步达到发展目标。如:在中班认知区的50块拼图游戏中,我们将它分为一、二、三,三个层次。在第一层次,也就是最高层次中,我们要求幼儿能独立拼出全部50块拼图;在第二层次,也就是中间层次中,我们要求幼儿能够对照样图拼出50块拼图;在第三层次,也就是最低层次中,我们要求幼儿能按照我们所提供的底版,对照样图,拼出50块拼图。这样的难易分层既利于幼儿的自由选择,又可以使幼儿由易到难不断挑战自我,体验成功。
2.改变示范策略。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往往容易在对幼儿进行示范教育时采用全程示范的方法,但其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幼儿思维的依赖性增强了,极大的限制了幼儿的想象,久而久之,幼儿的主动学习性思维就会慢慢萎缩。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将全程示范改为半程示范和尝试错误法。
3.注重结果交流。
在活动区的游戏中,角色游戏的过程是主动学习、想象的过程。在游戏中替代材料越丰富,幼儿选择的余地越大,想象、主动学习的空间也就越大。为此,我们将替代的材料加以分类,摆放在箱内,称之为“百宝箱”。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游戏需要到“百宝箱”中自主寻找、组合、制作材料,尝试多种玩法。“百宝箱”帮助幼儿掌握了更多的技能,让他们主动学习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幼儿正处于主动学习和发展的时期,他们需要教育者为他们打开主动学习的大门。正如教育学家加德纳所说:“认真对待每个孩子的特质、兴趣和目标,尽最大的可能帮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潜力。”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具有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正确引导幼儿自主学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西方素质教育精华》,重庆出版社,叶运生编著,2000年8月
2.《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黄人颂著,1989年8月
3.《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T.M.Sawrey,C.W.Ttelford著,高觉敷等译,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