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幼儿科学文艺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6期   作者:王娟
[导读] 科学文艺有时会出现一种神奇的诱导作用

        王娟
        颍泉区宁老庄镇中心幼儿园 安徽省阜阳市 236000
        摘要:科学文艺有时会出现一种神奇的诱导作用。所谓幼儿科学文艺是适合幼儿欣赏的、运用文学手法表现科学的一种文学形式。一般说来,常见的动植物、交通工具、简单的数学计算、几何形体辨认、四季变化特征以及待人接物的常识等,都是幼儿感兴趣并急于了解的“科学”,都是幼儿科学文艺的内容。
        关键词:幼儿;科学文艺;比喻描绘法
        科学文艺有许多体裁,这里只就幼儿最喜欢的知识儿歌和知识童话谈些粗浅的看法。知识儿歌跟生活儿歌在写作上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关键是如何把知识转化为幼儿能够感知的艺术形象。从大量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写作手法。
                一  比喻描绘法
        这种手法,是用幼儿感兴趣的、具体的事物去比譬幼儿不常见、不易感知和理解的事物,从而把幼儿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一次升华,达到提高认识的目的。
        比如《地球是个运动员》:
        胖地球,肚皮圆,
        身体棒,爱锻炼。
        自转一周八万里,
        白天晚上不睡眠;
        还要绕着太阳跑,
        一年转它一大圈。
        谁说地球不会动,
        地球是个运动员。
        它以运动员比地球,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地球要“动”的本质特征,也展现出一个长跑运动员生气勃勃的英姿,给幼儿以真实可信的健美感。
                二 拟人夸张法
        运用这种手法的作者,需要把生命和情趣辐射到知识上,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了人情,“理”借助于情变得非常动人。
        比如《水娃娃》:
        水娃娃,变戏法,
        变成蒸汽上天要:
        春天变细雨,
        小河响哗哗,
        夏天变浓雾,
        远山蒙银纱;
        秋天变薄霜,
        路上撒盐花;
        冬天变飞雪,
        大地穿白褂。
        变来又变去,
        还是水娃娃。
        这首知识儿歌正是抓住幼儿年龄特征,赋予水以生命,它从动态描写中把水的“三态”,点化成了从不安分的讨人喜欢的“水娃娃”,极富幼儿情趣。
                三  自问自答法
        这种手法在知识儿歌的创作中运用得相当普遍,成功的关键是要问得天真自然,答得巧妙有趣,否则很容易雷同乏味,收不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比如《无花果》:
        知识老公公,
        请你告诉我:
        花园里的无花果,
        无花为啥结了果?
        小朋友,
        你听着:
        无花果呀它有花,
        一个果子花一朵。
        花害差,
        爱藏躲,
        拨开枝叶也难找,
        藏进囊状大花托。
        所谓“老公公”和“小朋友”,其实都是夫子自道,自问自答,但问的人天真稚气仿佛漫不经心,答的人和蔼可旁深入浅出,知识和形象得到了和谐统一。
                四 肯定否定法
        这种表现手法,大体都从“是”和“不是”两方面入手,把知识转化为形象。


        比如《水仙花》:
        水仙是种神仙花,
        叶儿长长花儿香;
        不用泥土和肥料,
        清水里面能生长。
        
        水仙不是神仙花,
        自己随身带“干粮”;
        看它下部“洋葱头”
        就是一个大“粮仓”
        这类写法的知识儿歌,着重展示同一事物的多种属性,有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广阔性,使其初步懂得在认识事物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不忽视其重要细节。
                五  数字嵌和法
        知识儿歌很难避免使用数字,数字是人脑高度抽象的产物,在使用数字时,一定要把数字与形象结合得自然和谐,而不是简单地罗列。
        比如《光》:
        没翅膀,能飞翔,
        飞机追不上,
        火箭追不上,
        看得见来摸不着,
        它的名字叫做光。
        一秒钟,
        飞行三十万公里;
        八分钟,
        从太阳跑到地球上。
        在这里,光速数字像是从“飞翔”的泉眼里穿云直下的一道水流,朴实、自然、明快、生动,很富于动感和形体感,如果删去前一部分的铺垫,只是罗列后边的数字,势必就失掉了儿歌的韵味而味同嚼蜡了。
        下面谈谈知识童话的写作,也希望它能对你有些帮助。
        知识童话就是“以童话形式给孩子们讲述科学知识”。那些由小猫小兔等小动物或小玩具充当主人公、内容浅显、线索单纯的知识童话很受幼儿的欢迎。因为这些拟人化的主人公,对幼儿具有真实感和亲切感,符合他们“视物为人”的心理特征。如果“你给孩子 们讲故事,故事里的鸡儿猫儿不是说的人话,那么,孩子们对你所讲的故事就不会发生兴趣。”列宁这句话讲得千真万确,事实就是这样。
        知识童话与文学童话在写作手法上并无二致。这里只强调两个问题,一是选择最佳的叙述角度;二是极力在同中求异,以异为线索。
        艺术创作都有一个选择表现角度的问题,父母给孩子编重话故事,也要努力选择最佳的叙述角度,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孩子的心。
        有一个讲牛的消化系统和反刍习性的知识童话,题目叫《在牛肚子里旅行》。它的大意是这样的:
        正在草堆里捉迷藏的红头蟋蟀不意被黄牛吃进了嘴里,它拼命的呼救,寻找它的青头蟋蟀听见了,大声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红头害怕得哭了起来,青头隔着牛肚皮又对红头说: “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红头觉得说这些有什么用呢,心里更难过了,青头鼓励它说:“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 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红头昏过去了,它再次看见阳光的时候,已经躺在牛嘴里不能动弹,这时,青头在牛鼻孔边蹭来蹭去,牛“呵欠”一声,红头随着一团草给喷了出来......
        “青头”在故事里事事主动,全部知识内容都由它娓娓道来,这样既设置了悬念(红头能否得救、怎样得救),又介绍了关于反刍动物的常识,同时也刻画了一个见多识广、乐意帮助人的可爱的形象。幼儿既为“红头”的命运担心,也觉得“青头”是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如果把故事的叙述角度移到“红头”身上,“青头”来听它的旅行“汇报”,势必就难于表现性命攸关的紧张气氛,因为当事“人”不管怎样历险,反正已经在作“报告”了,由此可见,叙述角度选得好,即使是平淡的事情,也会变得波澜起伏,生动形象。这正如苏联科学文艺的奠基人伊林所说:“只有枯燥的叙述,没有枯燥的科学。”
        所谓同中求异,以异为线索,就是把同类的知识内容归并在一起,然后以其中的“异”(不同点)来组织故事情节,介绍知识内容。比如《量体温》这个童话,就是把变温动物安排在一起,然后由恒温动物来介绍有关体温的知识。它的大意是这样的:动物们排着长队等候健康体检,鹿大夫忙不过来小猴以为量体温最简单,自告奋勇来帮忙,鲫鱼刚从湖水中出来,一量只有12℃,小猴以为它病了,叫它去洗个温水澡再量,第二次量的结果是25℃.然后依次量梅花鹿是38℃,黄牛是39.8℃,猪是40℃,燕子是46℃,小猴在体检表上都写上 “发烧”,赶忙去找鹿大夫,鹿大夫一看对小猴说:“你只知道人的正常体温是37℃,不知道动物的正常体温和人不一样,因为它们住的地方不同,体温是会变的。”小猴闹了一场笑话,羞得屁股都红了。
        再比如《谁的脚最好》,就是把有“脚”的动物集中起来,让它们争论或比赛谁的脚算“最好”,争到互不相让的时候,由老水牛来说明你们的脚都好,只不过各有各的用处。这类写法的知识童话举不胜举,都是通过异同比较,在相同中找出不同来组成故事情节,既新奇有趣又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很有好处。
        为了你的孩子更聪明,不妨动手试编一个故事!也许你会说:“我既非科学家,又非文学家,那怎么成呢?”这话不完全对,因为你无可否认是爱你孩子的。爱是一种巨大的能源,它催促你去“春种一粒籽”,它帮助你“秋收万担粮”。
        参考文献:
        【1】姚利芬.科学文艺类期刊编辑应注意的三个问题[J].新疆新闻出版广电,2018,000(002):P.51-53.
        【2】于敏.论科学文艺教育对幼儿科学素质的培养[J].科教导刊,2014,000(011):77-77,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