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6期   作者: 陈海春
[导读] 在学生的初中学习阶段,化学作为一门新加入的教学课程,

        陈海春
        上海市大场中学
        摘要:在学生的初中学习阶段,化学作为一门新加入的教学课程,无疑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影响。化学的学习内容可能会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不利影响,而与之相关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便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在化学这一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化学实验因教学条件的限制往往为教师所忽略。然而,随着教学条件的提升,实验教学在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再一次得到体现,值得教师的重视与应用。
        关键词:实验教学;初中化学;提高兴趣;夯实基础;实验能力
        实验作为化学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各类化学原理以及化学现象的探究来源,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实验教学法的应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及化学原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化学学习兴趣,获得更加良好的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由实验教学的教学作用出发,对其在初中阶段化学教学课堂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各位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学生学习内容的增加以及学习难度的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难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兴趣作为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是教师不能忽视的教学中的一部分。学生对于新的学习科目的学习兴趣往往受到第一节教学课堂内容的影响,这也是各位教师在教学经历中的共识。因此,在化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主动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在教学课堂中向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习过程的丰富多彩之处,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走进化学世界”这一章节的学习课堂中,教师可通过化学实验器材以及常用化学试剂的介绍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先利用化学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为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如在酚酞试剂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随着溶液的滴加,酚酞试剂变红,停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继续滴加稀盐酸,而在稀盐酸的滴加过程中,酚酞试剂变回原色。学生在课堂中会被这奇妙的化学现象所吸引,并产生强烈的操作以及探究欲望。而教师则可根据学生的表现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或为学生解释刚刚的化学实验的原理。之后,教师还可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对学生提出:“在今后的学习课堂中,我们会经常接触这些实验器材,大家也有机会亲自使用这些化学实验器材完成化学实验。”这种指示性的引导同样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走进化学实验室”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根据教学条件为学生展示课本中所提及的实验器材,如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等。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应用这些化学实验室器材进行简单的操作,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完成胶头滴管取溶液并滴溶液至试管之中的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加强学生对操作注意事项的重视,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这些实验器材的特点以及使用要求。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化学学习的开端便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二、夯实学生学习基础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一。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不同化学物质的特点与性质,并能够根据其特性选择正确的化学操作手法。这需要学生能够熟练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化学操作相结合,也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化学知识基础。对此,教师可主动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实验中的实际操作相结合,即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了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在“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章节的学习课堂中,学生需要掌握空气中主要成分,如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主要性质,并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化学练习题目。在化学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也可借助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在讲解“氧气与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以及“氧气、二氧化碳与空气的密度大小”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提前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并根据上述问题设计实验组织学生完成学习。在探究“氧气与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这一问题时,教师可分别使用排水法收集制取到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并让学生观察收集气体时的现象。学生会发现收集氧气时烧杯中的水位降低,所收集到的气体能够使带火星的火柴复燃,这证明了排水法可以成功收集氧气,即氧气并不易溶于水。然而在收集二氧化碳时,学生会发现烧杯中的水位并没有明显变化,即并没有收集到制取的二氧化碳,这也证明了二氧化碳易溶于水。而“氧气、二氧化碳与空气的密度大小”同样可以由化学实验完成探究。教师可分别准备氧气以及二氧化碳这两种气体,并通过向上排气法和向下排气法的方式对气体进行收集,之后再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判断。这一实验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完成了多个化学知识点的复习,使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而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也能够更加牢固,促进了学生化学学习基础的夯实。
        三、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化学知识的探究离不开实验操作。尽管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内容的探究过程较为简单,但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熟练度以及实验操作的熟练度要求较高。这也说明,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实验并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学生完成化学知识学习的一种途径,是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能力。教师应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教学内容,并通过实验教学课堂的组织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以及熟练的实验操作能力。
        仍然以“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为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氧气的制取原理以及氧气的制取实验的过程。对此,教师在教学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便可组织学生亲自操作完成氧气的制取实验。教师首先应确保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化学器材的应用方法,如氧气制备中所使用的化学物质的特性、怎样判断收集到的气体是否为氧气等等,以及整个实验原理和操作过程。之后,教师才可以组织学生到化学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可组织学生结为化学实验小组,通过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方式完成整个化学实验过程。而在学生的实验操作之中,教师也不应放松对学生的关注。教师应及时发现并指出学生操作中的错误,提示学生接下来的化学实验步骤,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化学知识与化学操作相对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熟练度以及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流程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实验课堂的教学设计之中。在组织实验操作课堂时,教师应注意给予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和自主操作机会,而非继续展开“保姆式”的教学课堂,如教师在实验课堂中逐步向学生示范操作步骤并要求学生模仿,最终完成整个实验操作。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以及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并不利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学生学习条件得到有效提升的今天,开展实验教学已经成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常见的教学活动。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注重学生学习基础的建立,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在实验课堂中,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进而有效提高了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广娟.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现代交际,2016(17)
        [2]潘国荣,刘俊.初中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问题概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