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浩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龙溪中学,516121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中,并发挥着独特的价值。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使得教学活动无法呈现出高效性,这时,信息技术有效作用到课堂教学中,便能够推动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因此,本文笔者便以初中数学学科为切入点,对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相整合的模式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兴趣;教学难点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板书为主,但将这种教学方式作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便往往难以使得有些数学知识更好地呈现出来,与此同时,这种方式也使得学生难以接受抽象的数学知识,并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的低效性。此外,数学知识以抽象的概念、定理等内容呈现到学生面前,使得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这便直接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为了改善这一现象,作为教师而言,应更新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过程,而信息技术的出现便为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注入了新活力,其中,通过信息化教学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够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解决新思路,可见,对初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相整合的实践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一、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相整合的应用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行为产生的前提,也是学生展开数学学习活动应具备的一种心理倾向。但目前,仅仅从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很难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探究兴趣,这样一来,探究行为自然无从谈起。而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视频、图片等多元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给学生多种认知体验,以此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并最终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展开奠定情感基础。
以“平移”为例,为了使学生在图形进行平移变换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笔者首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美丽的图案,并以此提出相关的问题,即:观察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上面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整个图案?由于这些美丽的图案贴近学生的生活,进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图案为观察对象,还能够使学生产生动手操作的欲望。在此基础上,笔者组织学生选择某一图案,并引导他们在一张半透明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都一样的图案。于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际动手操作活动,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会到平移的重要性。因此,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乐于探究的积极性,还使得学生对平移有了较为充分的感知,进而帮助学生自主构建了平移的概念。
2.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与所学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这便使得学生常常出现学习障碍,这也成为教师教学的难点。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式往往以讲述式为主,这样便难以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与发展。而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为学生的认知与数学知识建立沟通的桥梁,这便能够进一步打破学生的思维障碍,突破教师的教学难点,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以“相交线”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在较为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并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几张图片,让学生从中找出相交线与平行线,在此基础上,笔者找到其中一对相交线,并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便突破了学生的思维障碍。于是,笔者引导学生画出抽象的几何图形,并归纳、总结出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
此外,为了使学生正确判断邻补角、对顶角,并使他们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建立清晰的认知,笔者展示几个几何图形,让学生判断图中的角是否为对顶角与邻补角,并说出原因。通过这样直观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对于对顶角和邻补角有了进一步认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识图能力。
3.借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仅仅以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来源,这种方式虽然能够紧抓教学重点,但难以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因此,为了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并开拓学生的视野,教师应借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互联网中优质的教学资源,并将其作用到课堂教学中。此外,通过教育平台,还能够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使教师的教学变得多元化,也使得学生的学习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以“平方根”为例,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首先,笔者在课前将教材中的内容以及互联网平台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并将其做成课件上传到教育平台中,提供给学生自主下载。于是,学生能够结合教材以及课件中的内容初步预习关于平方根的相关知识,并以此为研究对象,找到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问,这样便能够将疑问带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以便针对性地完善数学认知结构,同时,进一步熟悉开平方的运算过程。此外,在课前整合教材内容时,笔者还搜集了相关的练习题,如:盖房时,在墙上留出了0.8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墙洞预备安窗户,求正方形窗户的边长?可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使学生的学变得更加自主,也使得学生的学习资源变得更加多样化。
二、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相整合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即使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也应始终建立“学生为主”的教育原则,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真正从自我认知出发理解数学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并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找到数学教学中的切入点,以此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这样便能够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还能够以学生为中心,使得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得以实施。
2.过程性原则
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强调了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展现到学生面前,这种模式所强调的为数学知识的迁移、数学知识的应用,以及数学知识的探索,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处于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因此,通过落实过程性原则,便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还能够使他们真正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从而丰富他们的数学活动体验。
3.优势互补原则
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整合并不完全否定传统的教学模式,而需要教师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融合,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融合的方式方法。因此,教师应理解并处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关系,并在初中数学实际课堂教学中,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完美结合,从而真正使信息技术这一教学辅助工具为课堂教学所服务。
通过分析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相整合的模式能够看出,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既能够有效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变得更加主动,还能够给学生多种感知觉的体验,使他们对数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此外,信息技术还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多元化,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春燕.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尝试[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7):207-207.
[2]林碧凤.打通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经络[J].新课程(中),2015(5):14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