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三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6期   作者: 吴棋楠
[导读]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自然也必须合理优化,

        吴棋楠
        福建省云霄元光中学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自然也必须合理优化,与时俱进,以更好促进学生发展。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三点思考建议,分别为优化教学模式,彰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注重学法指导,增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教学反思,以求精益求精不断进步。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思考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持续深入推进,高中地理教学自然也必须合理优化,与时俱进,以更好促进学生发展。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对此谈一些思考建议,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启发。
        一、优化教学模式,彰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新课改所强调的基本理念之一,要有效落实此一理念,即必须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基础加以合理优化。概括来说,就是要实现教学方式多元化,构建丰富多彩,能够彰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课堂,这也正是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的基本特征。就地理这门兼具文理科属性的比较特殊的学科来说,教师要能够通过自己教学方式的变化带动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改变。对此,笔者曾总结如下要点:“多鼓励、活氛围;多用图、建联系;多引导、促探究;多设疑、创情境;多归纳、显规律;多分组、利合作;多训练、辅方法”,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最为核心核心的则为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这是与传统讲授式教学相对的一种模式,可以很好地彰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其一般的形式是教师提出任务或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探究去完成。
        比如在学习人口迁移知识时,传统的方式是教师把定义讲给学生听,而基于新课改理念,则应通过任务或问题的形式来让学生通过探究而加以理解,从而形成内在感悟。如设计这样一个任务:结合课前的预习以及现在通过阅读课本理解人口迁移的定义,然后组内讨论以下三种情况哪种属于人口迁移,哪种不属于:
        情况一:十五世纪非洲黑人被欧洲殖民者贩卖到美洲;情况二:国内各一线城市的“民工潮”;情况三:三峡工程大移民。
        该任务针对人口迁移的基本定义,并通过让学生判断何种情况为移民潮来思考和体会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探究完成了该任务,也就更加深入地掌握相关知识点,这样也就突出了其主体地位,并且有利于其对知识的内化。
        需要指出的是,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只有具备这样前提,才能使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功效,否则往往能流于形式。小组划分则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水平等方面来确定分组。教师可以制定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在经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后形成小组意见,教师选取几组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让他们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研讨结果,对结论修改、补充、完善后,取得共识。通过这样的自行研讨、自行分析及广泛交流,不仅能使学生从研讨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而且能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以大大提高。
        二、注重学法指导,增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上文中简单提过,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可不注重学法指导,以增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事实上,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但是体现其学科素养的重要表现之一,更是促进其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因为核心素养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东西,即所谓“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形成和发展是有赖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和积累的内在感悟,所以,学法指导的作用和意义就更引起重视。而对于学生来说好的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学习方法因人而异,笔者认为没有最好的学习方法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可将自己的学习经验介绍给学生,还有一些被前人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律性的东西提供给学生借鉴和参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笔者在平时教学中比较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一是阅读和使用地图。地图的阅读和使用是学习地理的灵魂,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从这几年地理高考试卷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基本上是“无图不成题”,可见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地图册,并且学会如何阅读地图,如何挖掘试卷中地图的一些显性和隐性条件。
        二是比较法的应用。比较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冷暖锋的概念、符号、图形及过境前后的天气特征进行比较;复习气候类型时可以把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进行比较。总之,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总会比较出相同和不同的地理特征,从而达到有效掌握这些知识点的目的。
        三是总结归纳法。特别在复习过程中,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点很多,构建有机的知识网络体系是极为必要的,而这就离不开经常的总结归纳。也可以把许多地理规律总结简化成一些简单的口诀,会使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简化。比如,概括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的流向可以用“夏顺冬逆”;总结全球等温线受海陆分布影响发生弯曲时可以用“高高低低”规律等。
        另外,在地理习题课评讲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是照本宣科,只对答案;或者逐题讲评,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笔者的看法是首先要确定试题的考点;其次是围绕考点变换条件形成新题;最后基于试题的考点归纳题型,总结解题技巧与策略。
        三、加强教学反思,以求精益求精不断进步
        所谓教学反思,顾名思义,即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回顾和省思。教学反思是在授课之后针对授课之前的教学设计而进行的,所以通常所说的教学反思专指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反思。曾有专家指出:“一个教师的成长=实践+反思”。在现代教育学理论中,教学反思被视为教师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必由途径。因此,加强教学反思以求精益求精不断进步,这是一线教师应当给予足够重视的。
        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主要即为通过总结经验和吸取教学正反两个方面来优化和改进自己以后的课堂教学。就地理学科的教学而言,教师只有经常地从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有效教学反思,才能使课堂教学不断提升效率和质量,上完一节课就像打完一场仗,应当进行认真的反思,以便总结经验和找出不足,从而不断在教学上取得进步。新课程背景下,反思的重点,除了学生是否切实地掌握相关知识点以外,还包括使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是否掌握了必要的方法以及形成了深刻学习体会和内在感悟。此外,采取了什么思路,应用了那些方法手段,达到了怎样的效果,都需要全面而认真的反思,好的经验要多想想,以后还可以用,不足之处则设法改善。总之,全面认真的教学反思有助于使教师由教书者向教育者、研究者转变,从而最大限度释放自身潜能,提高专业化素养水平。
        综上,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三点思考建议,分别为优化教学模式,彰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注重学法指导,增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教学反思,以求精益求精不断进步。当然,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课题,需要一线教师结合实践不断积极探索和总结。本文一些浅见,愿与同仁交流。
        参考文献:
        [1]徐杏红.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创新探究[J]. 读天下(综合), 2019, 000(033):P.1-1.
        [2]奚茂云.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索[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20):3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