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6期   作者:李文丽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效教学”越来越成为教育者们关注的重点。

        李文丽
        普洱市镇沅县第一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效教学”越来越成为教育者们关注的重点。如何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一直是我们高中地理教师在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感悟,从“注重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设置导入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精心设计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小组合作探究,促进共同进步”和“小组合作探究,促进共同进步”这五方面入手,就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探究发表个人的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地理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扎实的地理基础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但在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仍存在无效教学的问题,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地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下,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围绕基于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展开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一、注重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孔子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做事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办事的效率。同理,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做好准备工作,学生们也应该做好预习工作。良好的预习准备工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能为课上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但通过课上的教学效率来看,很多学生并没有对预习工作引起一定的重视,因此在课上经常会出现分不清重点的情况。针对此种情况,我们教师应转变学生对预习的看法,使其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这其中,设置预习学案是提高课上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时,笔者给学生们设置了导学案,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是教学目标,如能够正确表达自然资源的概念,说明自然资源的分类方法等;第二部分是教学重难点,如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部分是认知概念,如自然资源是指()、自然资源的属性是()、自然资源的分类()等;第四部分是以煤炭为例,了解自然资源及其运用;第五部分是预习检测,如根据自然资源自我再生的性质,下列哪一种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A.气候资源B.土地资源C.矿产资源D.生物资源。通过预习学案,不仅帮助学生梳理了学习重点,还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为课上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设置导入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万事开头难,课堂导入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始,对于整节课的发展走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效地课堂导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还能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地理学习活动之中。基于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应优先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是顺利达成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气象灾害”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直接提问“你们知道气象灾害有哪些吗?”学生们纷纷回答出有暴风、洪涝、干旱、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接着笔者说:“联合国曾经把台风列为气象灾害之首,而寒潮又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的气象灾害,下面我们先来直观感受一下台风和寒潮。”话音一落,笔者就播放了台风和寒潮的视频,同时笔者请学生们思考两个问题,即“1.什么是台风和寒潮?2.台风和飓风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视频,不仅调动了学生们的视觉和感官体验,还使学生们直观地感受了气象灾害的危害,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了解兴趣。
        三、精心设计问题,活跃学生思维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之一,如何提出有效的问题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活跃度。鉴于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环节,减少无效提问。长此以往,必然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首先提出“你们知道哪些古今中外有关减灾防灾的著名科技成就事例吗?请举例说明。”学生思考回答之后,笔者做了补充,给学生们展示了地动仪、都江堰、避雷针、人工增雨、草障固沙、“3S”技术在减灾防灾中的应用案例。接着笔者展示了古代的求雨图和现代化的灌溉设施和手段图,并提问“对比两幅图,说明古今灌溉手段不同的主要原因。”学生们总结归纳说“古时人们靠天吃饭,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现代科学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灌溉设施也比较齐全,农业受到的灾害变少了。”在此基础上,笔者请学生进一步思考“在减灾防灾方面,除了提高减灾防灾的科技水平,我们还必须做哪些工作和努力?”这些问题的难度层层递进,逐步提升,促进了学生们思维的有效发散。
        四、小组合作探究,促进共同进步
        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群体的能力是无限的。小组合作探究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组织小学合作探究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其展开深入的讨论,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例如,在教学“初识自然灾害”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请学生们就“如何对自然灾害进行分类”这一问题展开了探究,学生们的思维非常发散,因此笔者给了学生两个重要提示,即“给自然灾害分类主要要抓住两点,一是明确按什么标准归类;二是看自然灾害对应哪一类。”为了让学生们理解的更深刻,笔者以菲律宾发生的泥石流举例,如按照成因分它属于地质灾害;按表现特征分它属于突发型灾害;按损失程度分它属于重大灾害等。在此基础上,笔者又请学生们探讨以下三个问题,即“1.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在致灾因子和承灾体方面有什么区别?2.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都是纯自然作用么??试举例说明。3.如何正确认识‘天灾’与‘人祸?’”通过小学合作探究,学生们讨论得非常热烈,学习氛围十分浓厚。长此以往,必然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共同进步。
        五、丰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来看,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虽然高中地理课本中的知识点大多数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但仍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因此学生们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课堂教学效率也始终难以提升。基于此,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有必要探寻化抽象为直观的教学方式,从而化繁为简,使学生们能够轻松地掌握地理知识。
        这其中,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中进行了非常普遍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课上教学效率,还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师生们的广泛好评。例如,在教学“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给学生们制作了微课视频,其中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是了解聚落的概念与分类;第二是分析影响乡村聚落形成、分布和发展的因素;第三是讲解了城市与城市形成的原因;第四是分析了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第五是总结了中国城市的发展特点;最后是简单的课堂总结。通过微课开展教学,学生们的注意力都保持着高度集中的状态,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还有效地突破了学习的重难点。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学科在高中教学活动中占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们应正视地理学学科的地位,不断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这其中,注重课前预习、设置导入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小组合作探究、丰富教学方式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五个重要方式,我们教师一定要对其进行灵活合理地运用。在今后的高中地理实践中,笔者将对基于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策略作进一步探究,以促进高中地理有效课堂的蓬勃发展。
        [1]张凯.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研究[J].数码设计,2017-05-23.
        [2]梁远全.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6-0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