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才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马坊小学
摘要:本论文阐述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把小学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化。把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化,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校本化途径,可以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课题通过文明礼仪课程,总结、梳理文明礼仪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分阶段实施,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加强养成教育,提升学生人文情怀,使文明礼仪教育成为学校德育的特色课程。
关键词:小学 文明礼仪教育 课程 系统性
(一)文明礼仪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提高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和开发文明礼仪教育资源,坚持和拓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把小学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是空虚的,它必须落实,落实在课程开发与设计中,也要落实在学科教学中,面对一个个处于思想、情感、价值观萌芽阶段的小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对于核心素养,学校应当有自己的表达,发出自己的声音,与国家层面的表达相呼应,在全面了解、执行的基础上,拓展内容,形成校本特色。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针对小学阶段的目标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可见文明礼仪教育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我们结合实际,认为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是培养人文情怀的重要方面,在小学要关注学生人文情怀,把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化作为落实核心素养的校本化途径。
目前,中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成了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不少学生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学生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粗言烂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为所欲为……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学校礼仪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制》等课程中有所涉及,但缺系统性教育,在《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中要求,但缺针对性和评价,在德育活动中有安排,但缺持续性。面对如此现状,我们应怎样做呢?《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校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注重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利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我们认为文明礼仪是人文情怀的基本素养,把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化,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校本化途径,可以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文明礼仪教育的现状分析
礼仪作为一个国家的国格,一个人的人格,其基础性不言而喻,但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当今,功利主义思想观念日益严重,整个社会的礼仪概念日益淡化,礼仪教育面临严重威胁。然而作为国家精神文明的旗帜、个人德性优良的体现,无论于公还是于私,礼仪文明及该方面教育的推进都是不容忽略的。通过礼仪教育,帮助受教育者在提升自身道德素养、健全理想人格的同时,营造和谐的社会生活氛围,帮助国家在安定中逐步走向强大。小学时期是个体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不成熟性、可塑性是小学生的基本特征,他们极易受外界事物影响,因而在小学开展礼仪教育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即学校在对该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学校实施教育政策和教育内容的具体载。文明礼仪教育要从小抓起,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很多,但符合我校地域特点和的小学生实际的教育方式还没有现成的。我们要综合相关教育政策、教育专家论述、网络资源、教师教育经验等多种资源,把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化,研发校本教材,通过课程化的礼仪教育,加强养成教育,提升学生人文情怀。
目前,国内中小学关于“文明礼仪教育”的研究比较多,如四川师范大学刘玉清老师做的《以班级为载体的小学校园礼仪教育的行动研究》,扬州大学杨芷茜老师做的《小学礼仪教育的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以扬州市M小学为例》等,做为课程研究的也有,如郑敬斌,赵欣老师《中小学礼仪教育系统化略论》等,中国以文明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几千年的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并沉淀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优良传统,且生生不息,具有极大的“核心竞争力”。在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中应坚持“立足国情,弘扬传统”。在弘扬传统时应采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在家庭中,西方社会孩子直呼父母姓名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与他们强调平等、自由相一致,但在我国就不可以盲目效仿。因为长幼有序是我国文化中尊老爱幼的家庭礼仪的最重要部分,是应该发扬光大的。在小学阶段,要遵循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不同教育阶段的内容和要求。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三)学校校本研究的主要做法
一、研究思路:
1、深入调查研究,选题立项。结合我校教学实际,针对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确定科研方向,进行选题立项。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对课题的内涵,特征作出初步的概念界定。
2、围绕“如何将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化?”这一核心问题,制定文明礼仪校本课程提纲,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查报告,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的实验与研究。
3、如实记录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相关现象、数据,问题等事宜。在开展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生实际,把“文明礼仪教育”迁移于各科教学之中。全校开展“小礼仪、大文明”教育活动,丰富课程内容,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严格的督促和训练。
4、课题组着手研发《文明礼仪校本教材》,使文明礼仪教育内容方法分年级段具体化、系统化。不断摸索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模式,形成完整的课程方案和校本内容。成果形式:课程方案、结题报告、校本教材、论文。
二、课题研究目标:
1、研究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研发文明礼仪校本教材,制定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策略、及评价等,把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化,使文明礼仪教育成为学校德育的特色课程。
2、通过课程化的文明礼仪教育,提升小学生的人文情怀,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让学生懂得文明礼仪是当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3、通过文明礼仪课程,总结、梳理文明礼仪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分阶段实施,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加强养成教育,提升学生人文情怀,使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化成为落实核心素养的校本化途径。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课程目标:让学生知道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
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懂得文明礼仪是个人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等修养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完善自我、与人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2、课程内容:研究将小学校园时空里的文明礼仪教育进行了初步的划分,将小学校园文明礼仪划分为个人礼仪、师生礼仪、活动礼仪、场所礼仪等维度,为小学校园礼仪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奠定了基础;
3、实施策略:
小学文明礼仪教育要拓展传统途径,形式多样化;要以课堂教学、班级文化建设、班队活动、节日活动、日常交往、主题教育为载体,寻找不同年级段文明礼仪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编写文明礼仪教育校本教材2册(低那段和高年段);全员参与形成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使文明礼仪教育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
4、课程评价:
校园礼仪教育要与实践相结合,要强化训练;校园礼仪教育评价要与新时代好少年评价相结合;礼仪教育评价与少先队班级评价相结合;校园礼仪教育要克服孤军作战,与班主任评价相结合形成合力;校园礼仪教育要重视评价机制,要正面强化。
(四)文明礼仪教育的校本化成效
一、研究的对象的变化
西宁市城北区马坊小学位于城北区马坊村,柴达木路212号,是一所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学校。学校创建于1964年,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目前学校拥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27人,其中省内外“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总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44%,一些学生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为所欲为,校园礼仪不规范;文明礼仪教育没有形成教育体系,教育局领导也屡次强调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化就是要解决以上问题。从课题研究开始,我们就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养成教育的突破口,把“礼仪大大方方、卫生干干净净”作为入校常规提示,把“小礼仪大文明、小习惯大人生”作为养成教育主线,学校领导班子、德育处、班主任、科任教师达成共识,齐抓共管,把文明礼仪教育上升到课程的高度对待,一年多来,学生的整体状态发生变化,入校、放学彬彬有礼,活动有序,班级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卫生习惯不断好转,2018年学校被评为西宁市文明校园。
二、丰富了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和理论经验
我校校园礼仪教育班级实践研究,以各种相关纲领性文件和法规为依据,根据班级学生的现状和特点,以“校园文明礼仪”为重点,比较系统地梳理出了校园礼仪教育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让全班学生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小学校园礼仪教育相关理论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支撑。我们准备选编一套礼仪校本教材,并将礼仪教育课程纳入班级课程表,每周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专门校园礼仪教学活动。通过专门的礼仪课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三、礼仪教育系列化,丰富了实践素材
本研究为小学校园礼仪教育理论发展提供了实践素材,为班主任、德育处,小学的礼仪教育、德育、班级管理提供一定的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和素材。从个人礼仪、师生礼仪、活动礼仪、场所礼仪针对小学校园礼仪教育的四个维度,分三个阶段涉及30多个个项目,一个一个地循序渐进地训练。规范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为了将礼仪教育内化于心。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礼仪教育活动,收效良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建设班级礼仪教育阵地。开拓了礼仪教育的新途径。
四、重视礼仪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礼仪基础
每周一节礼仪课。通过少先队活动课落实,系统地讲解小学校园礼仪的个人礼仪、课堂礼仪、校园公共场所礼仪、集体活动礼仪等方方面面这些相互联系、相互呼应的内容,并设计情景让学生参与实践。力求培养学生拥有文明礼貌的谈吐、端庄优雅的举止、大方自然的着装,师生关系融洽的优质课堂,干净整洁的校园公共场所,和谐有序的集体活动。
五、精心打造教室文化环境,创建浓郁的文明礼仪氛围
好的教育环境是一种有形而无形的熏陶、陶冶、感染的教育方式。对于礼仪教育来说,开展班级阵地文化建设活动,积极营造优美、舒适、整洁、典雅、安静、充满艺术氛围的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教室文化环境,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陶冶功能,也非常重要。为此我们整体规划班级教室环境,寓科学性、教育性、陶冶性于细微之处,在打造班级文化建设中竭力体现出礼仪教育的理念,努力打造处处见文明,时时有礼仪的“知礼达礼”精致教室文化环境。使教室的每一面墙每个角落都会说话。用激励性的班训、班规、有感召力的板报将班级评比专栏、班级荣誉角、图书角、宣传橱窗、学习园地等教室宣传阵地教室精心布置成阅读角、每周一礼、礼仪花儿朵朵开、达礼树等均以礼仪为主题的人文生态景观,形成特色班级文化,让师生浸润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大力宣传传统礼仪美德,提高师生思想道德水平。让优雅、整洁、文明、和谐的教室环境改造人、塑造人,引导师生“人人知礼仪,个个行礼仪”。
六、重视校园各种典仪活动
校园中有很多形式的典礼和集会,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升降国旗仪式、各类纪念活动等等。庆典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庄严而隆重,可以说,每一次典礼和集会都是同学们感受校园文化、记录成长经历、唤醒生命感动的机会。无论你作为什么角色参加典礼活动,都要严格遵守相应的礼仪规范。作为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规范的仪容仪表展现同学们的精神风貌。在活动中,学生的在活动中的行为举止不仅体现出个人的集体观念、责任感、礼仪修养,而且也代表一个班集体的风貌。
七、内外结合,构建多元立体礼仪教育网络,优化礼仪教育环境
由于受到家庭教育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礼仪教育势单力薄、一厢情愿的状态不可避免。所谓5+2=0,我们意识到班级礼仪教育只是在孤军奋战的道路上行进。礼仪教育不是孤立的,它涉及到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四个群体。教师是实施小学校园礼仪教育的主导;学生是小学校园礼仪教育的主体;家长与孩子接触最多,孩子很多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就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对礼仪教育的效果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社会是礼仪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礼仪教育的检验场所。因此,从参与礼仪教育的各个群体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提高认识,创设条件,共同为礼仪教育贡献力量才是可发展之路。增进家校联系礼仪教育要取得整体效应,就要使家庭教育影响与班级礼仪教育形成合力。在班级扎实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同时,全班教师也不定期采用多种方法与家长进行沟通,如家访、与家长通电话、通信等。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家长开放日的机会等和家长沟通,与家长谈心,在相互沟通中,增进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使教育更具针对性,同时充分将学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意义、目的、内容、做法及要求向家长汇报交流,使家长懂得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争取家长更多的理解、配合、支持。大大提高了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
(五)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北师大课题组
2、成尚荣,编著《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
3、《以班级为载体的小学校园礼仪教育的行动研究》刘玉清四川师范大学
4、中小学礼仪教育系统化略论[J].郑敬斌,赵欣.中国德育.2017(03)
5、《小学礼仪教育的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以扬州市M小学为例》杨芷茜扬州大学
6.礼仪与中国文化[M].人民出版社,顾希佳著,2001
7、网络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