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洪
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高三16班:
指导老师:李惠婷
摘要:“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碎霓裳羽衣曲”。一场安史之乱将盛唐从此成为历史的尘埃,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藩镇林立和皇权落地。安史之乱的直接影响不只是中央集权的严重削弱,更重要的是整个北方经济在八年战争中被反复蹂躏,唐王朝的财政日益枯竭,财政危机则进一步加速了地方的离心。整个中晚唐历史,其实是唐朝皇帝为恢复中央集权而不断奋斗的历史。而让唐朝能在安史之乱后存续百余年的,是皇帝、藩镇和士大夫斗而不破的势力均衡,神策军建立后,宦官又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权力角斗场上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一.北门宦官对权力均衡的影响
宦官势力代表的北门,最开始站在皇帝这边。建中兵乱,皇威扫地,唐德宗决心重建中央军,任用宦官担任枢密使,掌管神策军,又不断为宦官参政议政开绿灯。中唐时期,北门势力对皇帝的支持让唐王朝得以完成了经济、政治、军事的革新,历三代之努力,造就了“元和中兴”。
元和中兴堪称唐王朝的回光返照,但是繁荣之下却危机四伏。元和中兴打破了安史之乱平定后的中央和地方的均衡局面,另一方面,也助长了宦官势力的膨胀。宦官势力的膨胀又催生出了党争,分化了中央一致对外的力量。元和十五年,唐宪宗为宦官所杀,北门势力在政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对皇帝,可立、可废、可杀;对士大夫,可降、可贬、可杀,其权柄之深,东汉和明朝宦官所不能比拟。
二.南衙士大夫反击已是强弩之末
中晚唐的世家大族,权势虽不及魏晋,然其纠合起来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中唐的宰相,出自世家大族的不在少数,自然有了和各方势力斗争的资本。但科举制正在慢慢溶解世家大族这一第一帝国时期的遗物。
首先,唐朝的科举制虽仍不免将出身和名望作为录取的依据之一(号之曰通榜),但其扩大统治社会基础,打通阶级跃升渠道的作用已不可逆转,九品中正制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已是一去不复返,而庶族登上高位,其天生之卑,必不像世家出身的宰相一样,敢于和各方势力缠斗,于是便有了结党的趋势,而党争又分化了士大夫整体的政治力量;其二,进士科多考诗赋,造成了晚唐士大夫轻佻空谈,没有能力承担扶救天下的局面。中唐到晚唐,随着经济的发展,阶级双向流动愈是频繁,士大夫的力量愈是单薄,其反击已是强弩之末,李商隐也只能空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了。
皇帝的想法,是南衙和北门形成互相制衡的局面,结果党争激化了世家和庶族的矛盾,先内部争斗了起来。
中唐士大夫,如韩愈、柳宗元尚且有匡扶天下的大志,到晚唐便大多寻花问柳、纸醉金迷,内斗内行、外斗外行,加上士大夫内部的分裂,便再无与宦官、藩镇直接对抗的实力。
三.地方藩镇势力的膨胀
藩镇设立的初衷,是唐玄宗为了应付日益庞大的军费开支和开疆拓土的需要。安史之乱后,藩镇尾大不掉,成为了唐王朝的心腹之患,可以说,中央的三股势力的最高目标,都是彻平藩镇,再造实质统一。在中晚唐的政治争斗中,藩镇始终以一己之力抗衡中央,中途虽有压服藩镇,但总体上,中央和地方呈现一种离心的趋势。
从唐德宗起,中央政府就在试图以武力恢复统一。先是组建神策军,再是行两税法、刘晏的新盐法,军事财政两手抓。然而藩镇,尤其是河朔四镇不会坐待灭亡。一方面秣马厉兵,另一方面试探中央,未雨绸缪。宪宗时期,虽有一举压服全国藩镇的回光返照,但藩镇体制并没有因此而消灭,只是暂时屈从于强大的中央政府。元和中兴让藩镇认识到中央依然有实力,至少在表面上要给以尊重和臣服的态度,于是中央对藩镇仍然保持着时强时弱的控制,两税法通行全国,藩镇也在自发或被动地抗击异族,可见一斑。
元和中兴终究是昙花一现。宪宗一死,河朔藩镇看到新即位的皇帝软弱,立刻反叛中央。河朔四镇是藩镇中实力最强的,河朔一反,全国藩镇或是望风而反,或是坐山观虎斗,这是元和时代没能将藩镇体制转化为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制度的流祸。
也要看到,藩镇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敌的侵略,宣宗时期北方四镇出击回鹘,归义军光复河西,对延续唐朝的统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甘露之变时,宦官尽管已经掌握了长安朝廷,但在藩镇的声讨之下不敢将事态继续扩大,才使得这场政变的影响降到最低。在黄巢起义前,藩镇存在着内敛型倾向,只求自保,维护既得利益。但黄巢起义后,中央政府土崩瓦解,藩镇大规模地兼并和扩张随之而来。等到角逐出中原势力最强的藩镇,其势力之强,早已打破了脆弱的权力均衡,唐朝的寿命也就走到了终点。
四.内忧外患对势力均衡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内忧外患也在牵引着势力均衡敏感的神经线,中晚唐的边疆形势不容乐观,西边有强大的吐蕃,北边有回鹘汗国,西南有南诏,东北有契丹,都是武德充沛,扩张性极强的国家,而其中实力最强的就是雄踞青藏高原,占据西域的吐蕃。吐蕃和唐王朝彼此攻战百余年,吐蕃曾趁着长安防御空虚攻入长安,震惊中外。唐代宗采取李泌之谋,孤立吐蕃,又有郭子仪镇着回鹘,才让唐王朝在大乱甫定之际得以修养生息。
要抗衡外族,不得不依靠神策军和藩镇,不得不要有足够的财政收入,于是宦官不能除尽,藩镇体制不能废除,成了一个无解的死局。内忧则是一颗定时炸弹,中晚唐战乱连年,宦官残暴。征战要钱,宦官享乐要钱,皇帝修建宫殿也要钱,而中晚唐的财政又极其匮乏,如此便只能向民间加税,而税愈是繁苛,农民生活愈是困苦,最后只能揭竿而起,黄巢起义便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棵草,其威力之大,打碎了中央的权威,也让几代皇帝苦心维持的势力均衡彻底破坏,军阀割据混战开始,新一轮的乱世即将到来,而中国重新政治架构的希望也就落到了新一轮霸主的终结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