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崇自觉 班部开全局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6期   作者: 郑万庭
[导读]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生自觉”与“怎样培养人”多维一体化,

         郑万庭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一中学  
         摘要: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生自觉”与“怎样培养人”多维一体化,利用“尊重·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向优、向善之心,从学生自我完善与发展高度,激发其生命潜能和能力提高,同时从学生结组为起点对“课改”实现正推动,提升学生自我能力与品质高企,实现生命价值的逐次递升。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从积极、向上、感恩、善良和健康等角度,激发师生向往美好生活的内心动力。
          
          关键词:生命自觉;“班改课改校改一体化”;“校评班、班评组、组评生”
         一、生命自觉的发掘与“尊重·激励”机制的形成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一中学从建校以来,就有“以人为本”的优良校风,为适应新形式,凝聚新力量,我校在“尊重·激励”的办学理念引领下,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唤醒师生生命自觉,不断向着打造新时代名校扬帆起航。着眼于生命自觉,每个师生不仅要有明确的责任意识,还要有相应承担责任的能力,更有把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转化为人生习惯的自觉性。
         文化可以兴邦,管理可以立国,尊重可以兴校。我校注重用文化凝聚人心,把名校品牌建设转化与文化景观物化相结合,增强师生内心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先后修建了“知行园”“庠澄湖”“仁智之境”“明德亭”和“时桥”“经桥”“权桥”,将教育内涵固化并提升至哲学高度,同时让这些场地成为凝聚师承、尊学者的心灵感悟处所。
         学校充分发挥学校省市级以上的名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辐射带动,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激励计划,强化“青蓝工程”和“名优骨干”培养工程。用“名师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学科名师工作站”,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关注35岁以下青年教师成长,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大赛,加快“名优骨干”队伍的建设。近几年,先后有20余人次在全国优质课评比、省级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展教育,从生命自觉中发掘原动力,学校领导层面构建校域整体设计,教师高屋建瓴与循循善诱相结合。学校十分看重师德建设,要求教师不仅看重学生学业上的进步,更要看到他们成长习惯的改善,个人特长的发展,基本素质的提升。学校秉承“忠毅勤实,笃志修远”的校训,引导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自尊自律”,实现“培养优生,培树名师,创建名校”的目标。
         2009年,从河北省开始新课改探索伊始,我校就号召教师在课堂上探索高效课堂,打破传统课堂固有模式,通过教研组会、年级会、全体会,考察学习、教师沙龙、模范引领,一步一步引导,让课改在教师中不断产生共鸣。2014年,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学校认为高效课堂的秘诀在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全校推广,在反复探讨中形成涵盖“课前备课—课堂学习—课后辅导”的“358大课堂”。
         二、班级部委制组织体系及实践性改革对教改成效的优势分析
         
         为将全校班改、课改深入贯彻到班级各学生小组,我校仿照毛泽东三湾改编把党支部建在连队的创举,以班级部委制完善“358大课堂”的成效。班级部委制将班级管理团队分三个层次,即班级教育团队、班委会和学生合作组。在形式上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实现良性互动,有效提升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在班级管理上,各部各负其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班级部委制,像有魔力的大手把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出来,学生间“合作、探究”蔚然成风,老师在课上为学生“合作、探究”大开绿灯,提炼成“疑探教学法”,各学科的教学模式日臻完善。
         教育改革是系统全面的,全校一盘棋成效显著。实践性教育改革构建需更多教师来参与,因为它代表着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培养,课堂演变成师生们最喜欢的地方[1]。这不仅凝聚了学校领导层的集体智慧,而且是通过搭建各种研讨平台实现的。让教师们分批次不断“走出去”,派近百余教师到河南、山东、四川、宁夏、北京、上海、内蒙、浙江等地参加主题培训,借以强化丰富“疑探教学法”模式。在“走出去”同时,还把专家“请进来”,与专家进行思想碰撞,结合“疑探教学法”模式,为打造“名师出名校”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正是因为“走出去”“请进来”相互糅合,学校教师的教学与学术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2017年,“京津冀背景下的课改成果研讨会”“首届全国高考作文逻辑思维教学示范大会”学术会议在我校召开,并出版了《庠澄湖上的探索》一书,汇集改革路上走过的串串“脚印”。2018年,中国逻辑学会应用逻辑专业委员会语文研究中心在我校成立;2019年,由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我校承办的“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新班级、新课堂、新课程”研讨会在学校举行,来自北京、天津、吉林、甘肃以及省内沧州、廊坊等地的专家学者和教育界同仁对学校“班改课改校改一体化”的教育改革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三、“校评班、班评组、组评生”教改塔级评价模式策略整体研究
         
         我校在教育改革创新的大潮中,从“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教育初心出发,把“尊重”办学理念贯穿到师生生命自觉的高度,把“激励”贯穿群体教育与相互学习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使全体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在自我生命发展的广阔空间里自由生长。学校将思想道德、安全法制、文明习惯、感恩励志、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分别列为每月的教育主题,三个年级每月同一主题,层次逐步提升,形成“三螺旋”主题教育模式。通过课前自我认知、同伴分享、目标制定、教师引领、课后行动落实等,引导学生道德养成,唤醒学习自觉,把学生从被管理转变为主动成长。
         在教改中,学校建立了与管理机制相配套的塔级评价机制,即“校评班、班评组、组评生”。学校把班级部委制延伸到学校学生会,形成了与班级部委制相对应的学生会部委,学生会部委对应学校管理的相应部门的管理体系,推动教师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的“校改”。“校评班”由政教处牵头,各部门根据学校《文明班评比办法》《学生基础素质评价办法》等制度标准,将检查评比情况上传到学校OA管理平台。在班级层面开展“日点评、周小结、月反思”活动,“班评组”、“组评生”参照三个指导性制度,对班级管理、学习、日常表现等情况进行点评。
         中国文化推崇集体主义和高情景交往模式,“尊重·激励”办学理念最能体现中国式管理思想,也最有利于师生对以人为本管理体系的理解[2]。当代教育要求每个受教育者自觉提高自身生命质量,从思想引领、组织实践、评价激励、行为养成等方面,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与受教育并行,运用小组学习带动全班效率,在个人、小组、班级争优中,使学生产生向优、向善的主动性,为毕业后具备适应团队和终身发展建立必备品格和应对能力,是教育对学生素质的长远关照,从而让生命光华在育人天地中灿烂绽放。
         教改崇自觉,班部开全局,正是因我校牢牢把握住了人性根本,道德思想与教学成绩逐年攀升,先后荣获河北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唐山市名校、唐山市文明单位等称号,被曹妃甸区委、区政府授予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
          注释:
         [1]朱鹏:《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探寻高中教改真谛》,《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年1期。
         [2]王砚羽、赵玉平、陈慧:《中国管理情境下管理学课程教改与创新》,《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2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