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江汉油田基地发展中心五七幼儿园 湖北省潜江市江汉油田 433121
摘要:游戏化教学模式属于新型教学模式,当前在不同教育阶段均实现了有效推广应用。在学前教育活动开展中,主要是为了能提升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实施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满足幼儿发展现状,将对幼儿后续学习积极性产生较大负面影响,有部分幼儿对学习具有明显的抵触情绪。通过科学游戏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指导其主动汲取更多科学知识,实现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教学
引言
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游戏化模式的运用,能够创新幼儿园教育模式,促进幼儿教育趣味性的提升,有助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所以,幼儿教师应当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探索科学领域合理运用游戏化教学,以便推动幼儿教育的开展,确保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重要性
目前,需要培养儿童的科学探索精神,增强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潜力。因为幼儿阶段游戏是孩子的的天性,如果在教育教学中总是压抑孩子玩游戏的天性,孩子学习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势必会阻碍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也严重影响孩子自身的发展和成长。因此,在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应引入游戏教学模式,营造积极、温馨、快乐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幼儿学前教育中科学游戏的设定原则
(一)游戏设计应具有科学性
在设计科学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关注游戏是否科学。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游戏中包含相关知识点,同时要注意游戏的难度系数,尽可能满足孩子的科学教育目标。而且要高度重视游戏规则。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科学地学习知识。如果游戏不科学,那么科学游戏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
(二)游戏设计应具有灵活性
对于科学游戏设计,幼儿教师应该始终遵循灵活性原则。究其原因,幼儿对外界的认识大都是通过体验感知获得的,科学游戏的设计必须让幼儿学会自己去探索和感知周围的事物。此外,科学游戏的设计应该提高幼儿的学习水平,充分利用科学游戏促进幼儿大胆探索和发现。幼儿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善于运用科学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在充分掌握幼儿个性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
(三)游戏设计应具有趣味性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因此,教师借助科学游戏开展教育活动时要掌握幼儿的兴趣点,在充分结合幼儿兴趣点的基础上设计出最适合的科学游戏,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三、游戏化模式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一)探究情境游戏化,促进直观感知
科学探究活动要通过情境来引出,当处于一定的情境下,幼儿才能感知科学与实际的关联,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在教育实践中我为幼儿构建多媒体情境和生活情境,并使之以最接近幼儿游戏生活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消除理解屏障,让幼儿以直观的形式去感知。例如,“小气船”活动是一个纯粹的实验探究活动,教材中仅给出了关于模型制造的图示。虽然幼儿们乐于动手尝试,却难以理解其中的原理。于是我在一次活动中先以多媒体给幼儿展示了一个动态情境:一个气球突然消了气,于是一下子从小朋友的手里“嗖”的一声飞走了,笔直地往前冲。这个生动的情境调动了幼儿们的生活联想。幼儿涛涛说:“我自己玩气球,有时也会这样。
”教师再与幼儿一起分析:“为什么气球会往前冲?”经过思考,幼儿们发现当气球往后排出空气时,就会形成一股向前进的推力。当幼儿能够直观地把握力的原理时,再进入有关“小气船”的实验操作教学,便会简单得多。幼儿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接近生活实际的情境远比被简化的抽象模型更具有启发意义,更接近幼儿的接受能力。
(二)探究材料游戏化,拓展活动空间
科学探究中使用的材料多为特定的教具与学具,这些材料简便易用、操作方便,但是教育目标过于外显,幼儿易于失去兴趣。教师可使用游戏化的生活材料,让幼儿接触和操作自己最为熟悉的物品,通过亲身试验来自主感知和分析。与此同时,活动空间也得到拓展,从抽象化的科学情境延伸到生活情境中。例如,教学“奇妙的螺旋”时,课程的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认识螺旋结构所产生的力量。于是我在活动中提供了糖果纸、火腿肠、毛巾和扭扭绳,让幼儿完成四个任务:包糖果、拧火腿肠、拧毛巾、整理扭扭绳。幼儿们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发现自己正在制造螺旋结构,正是这种结构的力量包裹住了糖果,拧开了包装得严严实实的火腿肠,挤出了毛巾中的水分。当幼儿完成游戏操作后,教师再结合洗衣机涡轮、马桶冲水等生活现象进行讲述。材料是幼儿开展科学探究的中介,材料与幼儿生活的关联性越高,活动过程也就越是生动,越能够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游戏化的材料拉近了幼儿与科学的距离,让幼儿感到科学不再遥远。经过本次探究活动,幼儿对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有了新的认识,认知能力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
(三)培养动手创造及创新能力
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因此幼儿教师也应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贯彻这一教学宗旨,强调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意识。具体来说,幼儿教师需要构建科学的多维学习体系,并以此为平台,在充分利用幼儿园硬件和相关资源的情况下,合理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完成阶段性教学目标的制定;其次,幼儿教师要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实践操作机会,引导孩子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实践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长期以来,孩子会以愉悦的眼光看待学习,在面对新知识时更积极地学习和探索,从而达到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穿插游戏教学,势必会有效培养孩子的动手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四)幼儿学前教育科学游戏的应用
众所周知,要想从根本上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在应用科学游戏中密切关注儿童。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从游戏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鉴于科学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幼儿教师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思考。首先是教学场所的环境对孩子的要求。比如必须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教学工具的使用要保证孩子的人身安全。其次,对于游戏场景的布置,幼儿教师要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其中,这样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第三,幼儿教师在科学设计游戏时,应在适当的时候注重生活与游戏的结合,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幼儿在游戏中丰富知识。而且,在科学游戏的设计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掌握儿童的个性等相关方面,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儿童认知水平的全面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需要围绕幼儿身心发展、认知能力等,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将游戏化教学模式引入,营造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落实游戏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开展多样化游戏活动,便于将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有效激发,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便于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楠.让科学活动游戏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82.
[2]张捷纯.活教育思想下的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J].林区教学,2019(07):122-124.
[3]陈惠敏.浅析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有效策略[J].才智,2019(04):83.
[4]刘卫梅.幼儿园课程教育游戏化助力幼儿成长的有效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1403-1407.
[5]李露,李永芬,管静怡,黄会琼,师鹏飞.游戏化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1533-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