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25期   作者:周 艳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对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深度、宽度、高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周 艳
        四川省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四川 德阳 6185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对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深度、宽度、高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中职语文教材中加入更多的人文素养、传统文化、德育思想等元素,来培养一批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思想道德、文化内涵等的优秀人才,从而实现社会主义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这一雄伟目标。笔者将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入手,对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的可行性及相关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引 言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了解背景,懂得古人传统文化之情结,创设情境,感悟文本传统文化之意蕴,细细品味,体味文本传统文化之情感,合作讨论,感受文本文化主题之思想,拓展延伸,丰富传统文化思想之内涵,借助文本中蕴藏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中职语文教育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中职语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融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语文课堂能使学生变得更有文化素养,也能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德育教育,而不是最后只学到养活自己的手艺,却没学到如何做人的道理。中职教育是学生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很多学生因为自己成绩没考好,进了中职学校就自暴自弃,而教师也没有注重学生心态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来达到育人的作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并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 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策略
        2.1 深挖教材,并与传统文化融合
        知识是一座宝库,而实践是开启宝库的钥匙。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学会深挖教材,将教材中的优秀文章进行分析讲解。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笔优美、情真意切、富于哲理的文章,这也要求教师应当以教材为依托,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将深藏于文章中的精髓发掘并传递给学生。中职语文教师不仅要将教材表面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更要善于发掘课文中的隐藏内涵,使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教师只有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咀嚼教材文章的更深层含义,才能让学生渐渐感悟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教师在进行《故都的秋》教学时,可以通过对相关词句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将其中“故都之恋,故国之恋”等思想进行提取,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思想拓展;再如教师在进行《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时,可以唤醒学生对家国情怀、仁义道德的思考,让学生在未来面对艰难抉择时,明白什么是对的。教师通过类似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育之间的间隙,为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文化进入语文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创设情境,营造传统文化的学习环境
        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首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高效的学习,教师可以借助教材内容中的一些古诗词,来创设情境。为学生播放视频音频,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古诗词,和古人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等等,拉近学生和古诗词之间的距离,建立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这一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景色的句子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文言文的运用。可以播放朗读音频、相关图片、景色视频等等,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文章中的内容相联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情境中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这些文章,对文章的2、3自然段进行详细的解析。这两段是通过描写赤壁风景来呈现苏子与客的交流,客人表达的是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而苏轼则是针对客人的回答来陈述了自己的见解,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观。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这一篇文章,尤其是苏轼与客人辩论的片段,深受其中思想的感染来改变学生现如今的心态,能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人生,学习苏轼一样豁达的胸襟和乐观的心态。通过学习文言文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古代人的智慧和其中所渗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建立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善于自主学习,自行提取传统文化的元素,深受其感染和影响,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2.3 开展国学经典的主题活动
        近些年来,国学经典的学习刮起了一阵热潮,家长和学生提高了对国学经典学习的重视程度。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融入了一些国学经典,以期通过开展国学经典专题阅读活动来建立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传统文化的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选择适宜该年龄阶段的阅读资料,为学生设置不同的主题,吸引学生的兴趣,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开展阅读交流,会分享自己阅读的国学经典文章以及读后感,增强学生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同时教师也能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学生纠正一些思想问题和阅读上存在的疑难杂症,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质量,实现传统文化的教学目的。例如在学习《离骚》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渗透《楚辞》中的一些文章,将课堂的阅读主题设置为《楚辞》的发展史。了解《楚辞》的由来,分析《楚辞》的文章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开展高效的学习。或者可以为学生提供《诗经》中的几篇文章,引导学生在课下搜集资料,带入到课堂中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关于《诗经》的资料信息,拓展国学经典的阅读学习范围,丰富课堂内容,从而开展传统文化的高效学习。
        2.4 充分挖掘乡土文化资源
        每个地区都有自身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这些乡土文化是当地传承多年的民风民俗,通过在课堂中渗透乡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中的传统文化,能够开展积极的探索活动,挖掘自己周围的本土文化,使得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例如教师可以提前到当地的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历史演变,翻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做好资料的整合工作,将这些文献资料带入到课堂中,领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或者也可以将学生带入到博物馆中,为学生讲解每一个文物的背景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欲望,在课下也能利用网络自行搜集资料,开展自主学习,能够充分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使得地方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
        3 结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是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中职语文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版中职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课程目标,指出“在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深远影响,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增强热爱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抵制文化虚无主义错误观点,培育文化自信,不断完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中职语文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传统文化和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与实践刍议[J].周小波.科技风.2019(30)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课程中的渗透[J].赵云.职业.2018(36)
        [3]中职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究[J].王静.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