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川
福建省南安市省东小学 362308
摘要:在全面发展的科学教育体系下,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积极落实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获得验证个人能力的机会,对于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将劳动教育引入小学教育体系当中,能够帮助小学生思考、实践、积累,从而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掌握未来发展所需的必要技能。本文结合小学阶段的教育管理活动展开论述,思考对小学生发起劳动教育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劳动教育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墨子曾说“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反对不劳而获,并认为劳动是包括脑力和体力劳动的。近代教育中,陶行知先生认为劳动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劳动的生活即是劳动的教育,劳动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在劳力上劳心。李柯等通过挖掘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来指导新时代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开展,提出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建设、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以及弘扬劳动精神的具体举措。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最鲜亮的底色,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指出生产劳动不仅是提高生产的方法,更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能进一步实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的全面发展。
1加强宣传力度
从心理层面来讲,宣传就是通过信息的交流,进而实现对人们思想以及行为的有效影响,可以转变人们原来对某事物的态度。因此,教育相关部门应与学校联合,通过电视、微博等媒体宣传平台实现对劳动教育的有效宣传,在整个社会范围内构建出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宣传工作主要分两方面:一是在教育系统内的宣传,要让整个教师群体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让教师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二是在教育系统之外,希望可以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发挥全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这两个方面并不是完全分隔的。
2以劳增智,知行合一,在劳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智育实效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青年“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在更广阔的天地中,通过劳动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与书本理论知识互为补充,丰富学生的大脑,同时,把课堂所学应用到劳动实践中,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书本理论的应用价值。劳动实践需要学生身体力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把书本理论等间接经验学以致用,将劳动体验与劳动的物化成果相结合,将过程性感受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因此,学生在进行劳动实践时,要提高劳动效率与劳动质量,要善于观察,及时反思总结劳动中每一个环节的成败得失。这个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劳动自豪感、成就感,同时,也可改造他们的主观世界,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5]。
3劳动+德智体美“五育”并举的教育模式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了“坚持‘五育’并举”和“加强劳动教育”,以此“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劳动+德智体美“五育”并举的教育模式,突出“五育”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小学生好比是小树苗,“五育”便是其茁壮成长的生态系统——阳光、空气、土壤、水和养分,每一项都非常重要。
崇尚劳动,开展劳动教育,不是将劳动凌驾于“五育”之上,也不是将劳动与“五育”分割开来,自成一体。“三全育人”视域下,就是要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中,在“五育”并举的教育模式下加强劳动教育,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创新”。劳动+德智体美“五育”并举教育模式,难在生态、难在机制、难在评价。小树苗在生长过程中,光照足不足、水质好不好、营养够不够,等等,可以通过建立标准来衡量,通过科技手段来改变。劳动+德智体美“五育”并举的教育模式研究,有衡量标准和科学规律可循,且有巨大的研究潜力和发展空间,值得不断去探究[4]。
4、以劳动活动为载体,锤炼学生的思维意识
作为基于客观实践发展而来的新型教学板块,劳动教育应该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应根据小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需求、发展态势选定对应的劳动活动,依靠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促使其在劳动的过程中感受肉体上的疲累与心灵上的满足,从而帮助其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针对不同年龄段小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劳动需求与劳动欲望,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提出对应的劳动教育方案,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劳动活动中感受劳动的乐趣,从而引导其形成“以热爱劳动为荣”的良好意识。对于低年级小学生,其劳动能力尚未完全发展,身体素质较差,为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劳动意识,教师可将低难度的体力劳动引入劳动教育当中,如扫地板、倒垃圾等,引导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价值。高年级小学生经过一定的教育已经具备了一些高级劳动技能,在发起劳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将具有额外价值的劳动活动引入课堂当中,如引导学生发起植树绿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内部的环境保护工作等。劳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在于学生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其能够依靠劳动发挥个体对于环境的建设价值,更为清楚地意识到劳动活动对于环境建设、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意义。为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教师可尝试在班级内发起趣味劳动竞赛,以小组、个人为单位,依靠学生的展示、实践调动全体学生的配合意识,促使其主动享受劳动的乐趣。劳动教育是开放的,基于此,教师应将开放的方法与理论引入劳动教育板块当中,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接触劳动知识,应用劳动技能,为劳动教育的落实提供实质性支持[3]。
5科学建立劳动素养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
注重对劳动技能和成果展示等日常活动的记录,建立一套成熟的价值体认考核指标体系,每个年度或者学年对学生进行考核,将日常的活动记录与价值体认年度考核结合起来,对小学生劳动素养进行评价,以衡量劳动教育效果。注重建立小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合理预期和适合小学生的劳动激励机制,结合实际出台在评优评先、毕业以及考研录取等方面的相关激励政策,切实引导小学生将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价值实现相统一[2]。
结束语
在小学劳动教育中,如今依旧存在重视知识教育,忽视其他方面素养培育的问题,这制约着学生的劳动教育,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学校一定要转变理念,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劳动习惯,促进小学学生健康成长[1]。
参考文献:
[1]章程辉,肖娟.“三全育人”视域下“劳动+”教育的模式与路径探析[J].高校共青团研究,2020(Z1):208-212.
[2]朱红丽.新时代劳动实践教育的价值思考[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0(11):28-29.
[3]王瑞娟.小学学校劳动教育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30):38.
[4]陈立宏.让孩子拥有创造幸福的能力——关于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几点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0(29):140-141.
[5]王涛,张向宁.新时代小学生劳动教育价值体认的形成机制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05):13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