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丹丹
开封新区刘满岗幼儿园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蓬勃的前进当中。而科技力量也越来越丰富,信息化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也已走近各类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跟进时代的步伐。在此情况下适当的做出转变,也许会辅助教育教学更加新颖化、创造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的洗礼。将多媒体技术融入于幼儿园美术的教学当中,一定会使学生更愿意艺术的世界。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多媒体技术的特点,随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对 幼儿园美术的助推作用。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多媒体技术;美术教学
引言:
在教育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事业的相关人员都在努力摸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而目前信息化的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这也为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方向。而 幼儿园美术教学一直以来是教育行业高度关注的问题,如果能够将多媒体技术合理的融合于幼儿园美术教学当中,这一定会助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进展一臂之力,更能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革,我国的各个领域也在高速的发展之中,信息化的科学技术也在平稳前进,这就将多媒体技术逐渐推入人们的视野。关于一些现代化的技术人们可能都很熟悉,例如计算机上的图案、声音、视频等,这与人们每天朝夕相伴,而多媒体技术是将如此多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使各种信息交流互通、富含逻辑,并有效的实现人机相交互的想法、理念。这不仅会让各类知识信息都能够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更为学生时代的课堂教学指明新的方向。如果将多媒体技术与幼儿园美术相融合,就一定会辅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还会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1]。
二、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美术中的运用分析
(一)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
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之所以如今的学生都对学习感到恐惧,甚至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是因为目前的教学模式比较枯燥,使学生无法提升自己的学习热情,不能很好理解各个学科的魅力。多媒体技术是富有创造性的,它可以灵活多变的改变美术教学课堂,这对于贪玩却有极大好奇心的幼儿园学生来说,是一个能促进他们学习的有效激发点,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感受知识的美妙。
例如在学习凤凰小康轩大班《我做的虫》这一章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各种类型的昆虫用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展现。对于 幼儿园学生来说,他们所接触的昆虫有很多,如果在多媒体课件上能找到所见过的昆虫,一定会增加他们的好奇心与熟悉感,如果看到一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昆虫,这一定会勾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展现各类昆虫的特征,让他们对颜色、形状等美术知识记忆深刻,达到以兴趣为基础高效学习的目的[2]。
(二)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的思维
幼儿园学生会每天与外界接触,但是由于年龄的限制,自身的思维逻辑能力稍有欠缺,而美术的学习恰好可以完善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以及对一些抽象知识的理解。但目前幼儿园美术教学不能够有效的使学生投入到美术学习当中,这就无法辅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以及探索思考的能力。但融入多媒体技术就可以使学生以具体化的形式了解一些抽象化的概念,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的养成方式。例如在学习凤凰小康轩大班《树上树下》这一章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树上树下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最终将他们所想象的情景以动画的形式展现,这不仅会丰富他们的创造力,也会很好的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3]。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对幼儿园学生进行教学
幼儿园学生通常对周围的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于色彩的敏感度也很强,但是幼儿园学生不会深入的去思考各种颜色之间的相互关联,更不能合理的对颜色作出整体概括。而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其中,就可以利用科学的力量,使学生对各种事物都有深刻的了解,突破外界的限制,丰富幼儿园学生的视野。例如在学习凤凰小康轩大班《装饰色彩》这一章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各种颜色为主题做一期课件,引导学生去想象大自然的哪些事物与这些颜色相贴合,让学生在深刻思考中,感受他们未曾看到过的事物,随后自然地引出颜色特征的概念,使学生系统的学习美术知识,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也推动了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发展。
三、结束语
将多媒体技术与幼儿园美术教学相融合,会使幼儿园美术课堂更加的活跃且丰富,让学生能对色彩等美术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很愉快的知识传授过程,如果能将多媒体技术合理的运用其中,一定会锦上添花,多姿多彩。这对于教学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更能有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长期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丰菊.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 幼儿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J]. 读书文摘(中), 2019(2):0173-0173.
[2]苏丽. 谈多媒体技术对幼儿园美术教学改革的促进意义[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7):118-119.
[3]邵雪.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 幼儿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J]. 读与写(上,下旬), 2018, 015(021):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