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芳
重庆市万州区白羊中心小学
摘要:提问是最古老的、也是使用最普遍的教学方法之一。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调控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方法与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而且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驿站”。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所获的丰欠与否,都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优秀教师的教学不只在于会讲,更在于会问。因此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出有效问题是优化课堂过程,优化学生思维流程的关键。
关键词:设计问题 激趣启思 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调控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方法与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而且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驿站”。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所获的丰欠与否,都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
一、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目标明确
提问要考虑它的价值性,不能随心所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总要经历导入、展开、总结几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任务。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其重点、难点,每堂课提问应该围绕这些目标、任务、重点、难点进行。知识是无边的海洋,不突出重点、难点,舍本求末,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片面追求所谓课堂气氛活跃,就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先出示信息:“六(一)班共60人,女生占五分之三”。师问:看到这些信息,你想到了什么?你能解决哪些问题?生①: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生②:女生多少人?生③:男生多少人?……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前两个刚好是本节新知的基础,教师如顺势而导先让学生解决前两个问题,为新知教学作好铺垫,进而集中精力引导学生探究解决第三个问题,即本节的新知,目的就明确了。可教师偏偏还不断的追问:还有吗?还有吗?于是学生又提出“男生是女生几分之几?”、“女生是男生几分之几?”有的学生确实提不出了,只好说:“本地学生有多少人?”“三好生有多少人?”……试想,教师的“还有吗?”“还有吗?”这样的随意提问严重偏离了预定的目标,使学生模糊了学习方向,且浪费了大量的有效时间,造成了教学的失败。因此,提问首先要明确所提问题所要达到的预期的目标是什么,这样才使提问更具针对性。
二、问题设计要适合学生能力和水平,难度适当
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也会造成学生不能作答。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设计问题。同时还应考虑课堂上的大部分学生弄清所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必要时间,以保证提问的有效性,通过提问和回答的过程对学习内容增进理解。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需对全体同学的综合情况(个性;知识;素质;能力;基础等)全面分析和正确把握。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的实际需要,掌握好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给学生提供一点思考的空间,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没有意义。如问学生“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能不能”等,学生几乎不用通过思考就立即回答,齐答了事,整堂课表面上看来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则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这样的提问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没有任何益处。而问得太迂曲、太深奥,学生想半天连问题的要点还弄不明白,则易造成“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教学也没什么好处。
例如,教学“找规律”一课,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循环排列”这一规律。因为是二年级的孩子,年级小,经验不丰富,语言表达有局限,于是我设计了一系列动画,先出示○△□☆这组图,让学生观察排列顺序,接着用慢镜头出示第二组图:△□☆○,第三组:□☆○△,第四组:☆○△□。然后提问:你能看出这些图形的排列有什么变化吗?仔细观察后说一说,可以边打手势边说。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后一组图都在前一组图的基础上向前移动了一个位置,原来排第一的图形就只有被“挤”到这组图的最后,于是总结出“循环排列”这一规律。根据学生的发现,我用动画演示了循环移动的方向和路径,学生不由自主的跟着打手势画循环的线路,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节课学生觉得很轻松,愉快,收获还不少。下课了,有的孩子说:老师,下节课还上数学吧,我喜欢。我听了心理乐滋滋的。
三、问题设计要把握好时机,激趣启思
课堂提问就是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课堂提问的效果直接与提问的时机有关。提问的时机一般来说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教师的教学视角,发问时机应与教学需要相吻合,如教学重点处、难点处、关键处、思维提升处、教学反思处等,二是根据学生心理状态,在学生新旧知识冲突处、思维受阻处、知识模糊处。
四、问题设计要有结果和答案,注重评价
有问必答,这是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在教案设计的时候,教师应把本课时该提哪些问题,该作哪些回答,标准答案怎样等详细程序全部编入设计,还要估计学生对这问题可能有几种解答,可能会出现哪些差错,该怎样引导。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找规律》这一课,教师提出:“你们能自己创造出规律吗?”生1:用图形表示,教师评价:“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能用各种图形来表示”;生2:用数字表示,教师评价:“真棒,你能用简洁的数字来表示”;生3:用节拍表示,教师评价:“你的节奏感真强,很有音乐天赋”。生4:我用图形涂颜色来表示,我发现他用了六种不同的颜色涂了六个圆,没看出规律,我就问:如果接着画圆,你准备涂什么颜色?他说还用这六种颜色按前面的顺序涂。我就说那你接着再画6个圆涂好颜色吧,然后展示给同学们。学生明白了:要能看出规律,要重复出现,至少要两组。这种适时适度的夸奖,及时引导纠正,非常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学生会兴奋不已,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会更高。
只有成竹在胸,上课提问之后才能很好地组织探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及时恰当的评价:全对的,要肯定其成绩,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全错的,教师要耐心倾听,让学生把话说完,并设计好纠错方法,及时更正,同时要注意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不全对的,应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将问题考虑得全面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错中有对的,既要肯定学生什么地方答得好,又要指出什么地方答得不够完善,不够正确,并点明原因,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切忌对学生回答只用“好”、“对”、“不对”之类过于简单的评语一评了之或作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评价,甚至不作评价。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艺术,也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成功的课堂提问,能给教师带来无尽的教学趣味,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思考的快乐,思维的提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努力探求课堂提问的技巧,提出有效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堂提问中迸射出创造的火花,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纪晓村.曹裕添.纪晓村.小学数学兴趣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2]陈昌平.数学教育比较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龙梅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之我见[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