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第二中学 421400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在化学教学中做好化学理论教学、做好情感引导、强化实践能力这三项任务,化学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而是三维教学目标.新课改提出的要求意味着教师必须优化化学教学方式,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新课标下 提高 高中化学课堂 有效性教学 策略
引言
对于高中时期的化学教学,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基本的学习能力培养的方向.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理论基础的掌握,这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可以为后续更为复杂的知识内容学习打下基础.高中化学中实验的内容在不断增多,很多知识点的学习和物质性质的探究,往往是基于实验过程展开的.因此,教师要加大对实验教学的力度.
一、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欲望
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化学老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传递知识,增长学生化学知识的积累、运用等;其次要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对化学这门科学知识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其实作为化学老师我们知道,在所有化学课本的教学目标上,除了知识、技能的目标外,也有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但是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传统教育灌输式、反复练习等枯燥教学方法的影响,大多数老师忽视了学生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化学没有兴趣,学习的欲望不高。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每一个老师要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对化学不断学习的欲望,努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积极认识事物,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比如,在给学生教学“原电池”之后,老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适当的原材料,鼓励学生自己去实验制作原电池,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欲望,加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结合教学研究,优化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标,对于教师的教学路线有着重要的指向作用。例如,在进行《脂肪烃》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要能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教学内容,预先制订好教学目标,再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后续教学流程的有效设计。在本课的实际中,教师就可以设计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掌握其结构特点,让学生了解常见烯烃、炔烃有哪些,使学生掌握乙炔的实验制法;方法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实现其观察能力、推理能力的提升。
三、强化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更多自主开放的探索空间。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思维的开放创新,无论是学习新的知识点,还是探究一个具体的实践问题,都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和层面进行思考。以《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教学为例,这是完全基于外观知识的研究,是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吸收的内容。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这节课的时候,要采取合适的教学实施方法,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开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一些非常直观的微粒运动的图片或短视频,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基本认识。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中的相应描述,将核心知识进行提炼。对于不懂的地方鼓励大家在小组内展开探究.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都是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激发,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探究起到很好的培养锻炼效果。
当学生基于自主学习有了初步的学习感受后,教师再来将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将一些重点问题做专门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推进方法充分地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给学生的思维以良好的发挥空间,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参与课堂的趣味性,这才是一种好的教学推进方式.
四、创立情境引发共鸣
想要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感,通过情境的巧妙设立来代入知识点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式。比如,说在学习“化学电源”一节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立一个“野外生存”的环境,让学生想象自己处于野外,身上应该带哪些装备.学生在回答的时候一定会出现手电筒.教师可以接着提问“手电筒中的电池是如何进行发电的?”这里就自然引出了电池工作的原理.通过学习,学生对于化学电池能量转换的原理,以及储存时间与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等问题都能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知.
五、应用实验教学突出教学重点
例如,在教学“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时,涉及的化学理论非常多,它既帮助学生梳理了以前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又可以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导言。如果教师匆匆开展理论课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化学物质的分类,学生会不理解化学分类的方法.为了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化学物质的分类,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化学实验。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金属铜→氧化铜、碳酸钙→硝酸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钠、碳单质→碳酸钾这四组化学反应,哪一种物质的转化不可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一时之间让学生愣住了,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学过的知识开展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答案。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提出了铜在氧气中加热就能得到氧化铜、应用硝酸与碳酸钙作置换化学反应可以得到硝酸钙、应用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可以获得氢氧化钡,只有把碳单质转换成碳酸钾,需要完成两步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公式为C+O2→点燃CO2;CO2 + 2KOH = K2CO3 + H2O.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前面出现了哪些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化学物质的原因尝试进行化学物质分类?学生经过思考,认为化学反应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这四种.会产生这种化学反应差异,与化学物质的类型和化学物质的价位有关系,当学生初步获得化学猜想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六、课上因材施教,课下布置有效的作业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特长,也有自己学习能力的强弱。比如,有的学生反应快,记性却差,学习不踏实;有的学生反应迟钝,学习认真踏实,有一种往里“钻”的韧性和精神等。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成绩和学习能力,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老师在教学中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否则就会让学习好的学生因没有挑战性,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差的学生理解不了,造成越来越大的学习难度。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学生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也才能使教学更加有效。当然,因材施教也不能只用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用在课下的作业布置中,才能让不同的学生在作业中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复习原有的旧知识,保证课下作业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提高他们化学成绩。
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不是一种口号,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切实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唤醒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引领下,采用先进的、有趣的方法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和追求。
参考文献
[1]刘翠.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实现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对提升教学质量的研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742-743.
[2]邹丽芬.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思考[J].才智,2020(01):1.
[3]范丽华.探讨高中化学有效的教学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08-309.
[4]冯宏涛.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19(14):29-30.
[5]王梦娣.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