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希鹏
(阳谷县闫楼镇中心中学,山东 聊城,252323)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在近些年来刚被提出的教学方式,它同样还是一种建立在现代教学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并且对中学地理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了革新。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中学地理;应用
“新课标”对中学地理的教学方式做了指导,那就是:“让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而探究式教学就是一种发展式的教学方式,并且其还是建立在现代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是一种是真正的发展式的素质教育。本文则从如何把握教学方式入手,并针对地理教师如何优化教学模式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入手,从几个方面对探究式教学提出意见与建议。
1 探究式地理教学的特点
与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比较来说,探究式教学法的核心在于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充分地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并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在成绩考核方面,探究式教学也有其对应的优点,这种新型的教学法除了以分数为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标准,更多的还是以沟通、总结交流等方式进行对学生的测验,这种教学模式除了用考试来检测学习效果,以此来体现素质教育的发展进度。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先进中学地理课堂的状态,并对教育改革下的地理课堂进行一定的革新,以此推进国家现代化教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与教学课堂的互溶。
1.1 探究性问题的提出具有选择性
在教学过程中,课本上的地理问题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探究的。一般来说,地理中的一些理性理论概念需要让学生进行探究,例如地理的概念、地质特征、地理规律、地理成因这些方面都属于需要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难度较大且值得学生思考的空间也很大,对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有着比较大的作用。而地理感性理论知识,例如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地理景观等,这些模块的内容属于定理概念,探究意义不大。所以教师要学会挑选合适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探究。
1.2 地理问题的探究过程要体现互动性和协作性
在一般的教学课堂上,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一般是和老师共同合作进行的,但生生互动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探究形式。但从根本上来说这种互动式的探究学习也是学生进行集体合作的过程,同样这也是学生能够在探究式教学法中获得学习体验的重要一环。
1.3 地理问题的探究过程要体现整体性和差异性
在教学开始前,教师要先向全班学生提出一些同样的问题,让其进行分工探究学习,但教师还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时刻关注一些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随时做到帮助与指导,真正发挥探究式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作用。探究式教学法地最终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的长处都得以施展,尽量在地理教学的不同模块上展现他们的特长。
1.4 地理问题的探究过程具有阶段性
对于地理问题的探究,探究教学法给出了七个步骤的划分:教师设定教学目标、学生课前自学、课中发现问题、集中提出问题、生生,师生互动交流、集体解决问题、教师总结并评价。这种细分步骤的教学法明显表现出了一种阶段性,这也是探究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之下更科学的地方所在。
2 实施探究式地理教学的意义
2.1 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
中学地理新课改中有这样的要求:学生是进行课堂学习的主体,应该养成自主学习创新的意识,并且还要在学习中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中学地理课堂上的运用,使得中学生的思维方向是顺着教师指导方向走的,并且学生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意识来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预习,并用合理利用自己的举一反三能力对地理知识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究,最终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在提高学生实践反应能力的同时还将新课改的要求融入到了课堂中,顺应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2.2 有助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对课堂中教师提出的地理问题进行讨论,并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进行实际体验,以及帮助教师对要进行分析的地理材料进行选择,这些教学活动都有助于学生培养其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探索交流时,师生之间应该加强交流,而且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合作,培养其共同学习的团结品质。
2.3 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学生通过对大量地理问题的研究与应用,可以使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如团队合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2.4 有助于提高中学生对现代升学考试的应对能力
从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和高考试题中来看,这些题目既不脱离教材本身,又不局限于教材这个框架,也就是变得逐渐灵活起来,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变通才能解题。尤其是对于高考题目来说,其考察的内容正在从规整的理论知识向实践地理转移。而探究式地理教学法正契合了教命题发展的潮流,对提升中学生升学率有着极大的帮助。
3 中学地理教学模式的改进
3.1 转变教学观念,跳出思想误区
到目前为止,仍有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对探究式教学法有着一定的理解误区,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因为高考的重要性,很多家长就担心探究式教学法会耽误学生的正常学习进度,影响学生最终的分数。他们一直认为探究教学法是一种“不入流”的教学法,不能每节课都使用。因此,加强开展对探究式教学的宣传才是学校眼下该做的,学校一方面要摆正所有老师的观念,另一方面再去转变家长的想法,争取让探究教学法得到全体学生家长和社会教育界的推广与支持。
3.2 重视方法指导,提升教学质量
在现如今的新式地理课堂中,教师的“教”仅仅是一种辅助学生学习的手段,而学生的“学”才是课程目的。在探究教学法的教学要求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将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更要将教学和实践训练放在一起,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展开自由讨论,并让学生将不理解的问题积极地提出来。紧接着教师可以分别回答学生的疑惑,或者也可以让其他学生来回答,并对后者进行总结与补充。最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工业区位因素进行了总结,并编成了一段有趣的口诀——“原料市场劳动力,交通水源和土地,动力政策加科技,工农基础协作力,位置设施加信息,社会环境加转移,集聚资金莫忘记”。学生听到这串顺口溜后学习兴趣大大增加,并对这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再次进行巩固,最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
3.3 科学设计疑问,培养创新能力
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与猜想、敢于实践创新。因此,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落实对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并在课堂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疑问心,鼓励学生“天马行空”。例如教师在讲解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这节课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假如地球逆向自转,地球上将会出现哪些地理现象?”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回答了。在讨论活动中,学生要再次回想地球自转的概念,这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无形之中得到了提高。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后,学生对参与课堂提问的抵抗心理也开始大幅度降低,进而开始动脑思考,最终教师可以取得一个理想的教学结果。
结束语
探究式教学在地理课堂上的实施,有助于地理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从根本上将地理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优化,将讲课节奏进行全面提升,在培养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时更将素质教育的内涵融入到了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对地理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与学习。
参考文献:
1.赵建军,冷立杰.基于素质教育的中学地理教学改革与方法创新.高师理科学刊,2019(3)110~114.
2.姚秀玲.积极探索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之我见.景德镇高专学报,2019(4):83~84.
作者简介:岳希鹏(1966.06-),女,汉族,山东省阳谷县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副高级职称,地理专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