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课“美”起来 ——观第十二届中南六省(区)中小学音乐观摩活动有感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25期   作者:黄裕迪
[导读] 前不久我有幸跟随龙岗区进修学校组织的赴海南参加第十二届中南六省(区)中小学音乐的观摩活动,
        黄裕迪
        深圳市龙岗区李博名师工作室

        前不久我有幸跟随龙岗区进修学校组织的赴海南参加第十二届中南六省(区)中小学音乐的观摩活动,此次研修主要观看了 《快乐的啰嗦》《阿细跳月》《三只小猪》《歌声魅影》《彩调》《大美梅兰芳》等13节精彩绝伦的音乐课。在观课议课中,“音乐审美”四个字一直余音缭绕,挥之不去。对于“音乐审美”的表达,13节课中上课教师对美的展示不一样,学生对美的感受不一样,观课老师对美的评价标准也各不相同,可以说音乐课的美是多种多样的,它表现在不同的层面上。本文主要从音乐本位、教师语言、教学方法、课堂结构四个层面出发,结合这六节课,谈谈音乐课的美。
        一、挖掘音乐本体的美
        音乐教材浓缩了国内外优秀的音乐作品,不同的作品能给人不同的美感享受。那么应该如何利用作品本身的美来创设美的音乐课堂呢?本次观摩学习中,每一节课都展现了音乐的美,处处是音乐的美。
        如在《大美梅兰芳》一课,在上课伊始郑老师就让学生欣赏梅兰芳的两段经典唱段,这种“奇特”的唱腔特征及身段,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感知梅兰芳的唱腔及身段美。随后教师通过“身段美”让学生体验兰花指并表演,通过“唱腔美”让学生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引导学生认识南梆子和四平调的唱腔特征,通过“创造美”欣赏梅兰芳对旦角的念白、舞蹈、服装等,发现与鉴赏音乐的美。音乐本体的美是构成音乐课堂美的基础,在音乐课堂中引领学生感受音乐本体的美是音乐审美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一步。我们应该积极地 领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全方位地探索、挖掘音乐本体的美,通过对音乐本体的美的感知与体验 促成美的音乐课堂的生成。
        二、塑造课堂语言的美
        教师的语言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凡是在一线工作的老师都对课堂语言的运用有着深刻的体会。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语言组织能力,通过个人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意且迫切希望接受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学习效果也就事半功倍。这次观课议课,我发现只要老师有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堂气氛就会很活跃,师生互动也很频繁,看来教师提高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之一
        如在《歌声魅影》一课中,赵教师的语言精炼,每个问题的指向性都非常明确精准,如:“欣赏的作品属于什么艺术形式的作品?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这部作品的名字是?”这些问题都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在介绍音乐剧背景时,赵教师通过视频+讲解的形式,让学生生动有趣地体验歌曲的魅力。赵教师的语言还非常风趣幽默,如在师生表演中,赵老师就放下教师包袱与学生一起表演,并幽默的说道:“老师来扮演中年版的女歌手”。同样在《彩调》一课中,老师在环节衔接处,运用语言的艺术恰如其分的引导学生辨别歌曲中的音色、语言、节奏等,并结合自身亲自录制“教师回老家学习彩调”的视频,运用语言讲述彩调的现状和困境,通过德育渗透鼓励学生肩负起传承民族艺术的责任。
        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语言的美,不仅仅体现在词句优美上,还体现在恰当得体上。在提问题时,指向性要明确,并且要尽可能地做到规范。

在环节与环节之间进行转换时,也要做到语言的衔接自然而严密,并且富有逻辑性,吸引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一步一步往下进行。此外音调也要亲切,如果总是用很高的语调和孩子交流,就会产生一种距离感,讲话的方式也直接影响着课堂的美感。总之,教学语言是营造美的音乐课堂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这就要求课堂用语灵活多样,要求老师具备很好的语言功底和对学生提出或者回答问题之后灵敏的反应能力。
        三、凸显教学方法的美
        音乐课的美还体现在教学方法层面上。无论哪种课型,要想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都需要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每位老师都有自己喜欢的教学方法,在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时会选择适当的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笔者认为,美的教育是蕴含在教学过程之中的,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看对于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是不是合适,方法的选择是不是适合教学对象,方法的运用是不是科学合理等。凡是符合以上 条件的均可以形成一种美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在范唱、钢伴、组织教学、处理情绪以及创设情境等方法与手段中体现出来。
        《惊愕交响曲》中的王老师,运用自己精湛的小提琴演奏能力,手把手的演奏主题音乐,让学生叹为观止,教师的演奏也能体现音乐课堂的美,前提是需要教师自身有很好的音乐素养。而如今部分一线教师忙于教学而忽略了自身专业的优势,缺乏对个人音乐素养的提高,如果我们只是为了上一堂公开课或者观摩课而去被动地练习,演奏水平就进步得很慢。假如在常态课中我们坚持使用钢琴或乐器,并且不断用心摸索,日积月累就会取得很大进步。
        恰当的情境创设能够迅速地将学生带入到歌曲的意境之中,对歌曲情绪的处理和把握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兰花草》一课中,教师安静的进入歌曲,并运用闻花香的形式让同学们学会自然呼吸已经创设花的情境,无需过多的语言,学生便能深深地体会到这种美好的意境,比起教师用询问式的语气营造出来的氛围好得多。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多样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手段都用上了课堂就美了。比如在初听环节就开始要求学生拍手或者律动,不但不会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反而会给他们听唱歌曲造成一定的障碍。
        四、把握课堂结构的美
        音乐课的美也体现在课堂结构层面。美的课堂不仅仅内容美,其形式也应该是美的。所谓尽善尽美就是指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则是指教学内容与课堂结构的完美结合。我们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教学内容的关注上,对课堂结构的整体布局和把握则缺少对美感的挖掘。如果课堂结构单调,结构单一会导致课堂内容丰富性的欠缺。
        在《阿细跳月》一课中,教师运用队列游戏、节奏游戏、学习跳跃舞步等方法让学习通过声势、律动、体验与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在《三只小猪》一课中,教师运用十八般武艺,让学生通过聆听、合唱主题旋律、创编表演等形式参与音乐活动,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乐趣和喜爱音乐。
        总之,音乐课的美体现在多个层面上。其中音乐本体的美、课堂语言的美、教学方法的美以及课堂结构的美直接促成了音乐课堂的美。可以说以上四个层面是美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努力挖掘音乐本体的美、塑造课堂语言的美、凸显教学方法的美、把握课堂结构的美。当然音乐课的美与听觉(音响)也有着极大的关系。正如在专家点评中说道,我们的音乐课堂如何将说、看音乐变成玩、听音乐,让学生通过演唱、演奏、聆听、表演等方式中表现音乐,并在活动中触动学生的审美心理,激发学生的心灵,审美的教学目标就达成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