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音乐教学中发声训练的有效途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25期   作者:曹改改
[导读]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最主要的任务是建立起孩子对于音乐的爱好,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
        曹改改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710068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最主要的任务是建立起孩子对于音乐的爱好,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上,为了达到一个好的教学质量,同时加强培养孩子们关于音乐的相关知识,进行歌唱中发声训练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本文将在音乐课堂上如何有效的进行发声训练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中段;音乐教学;发声训练
        引言: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音乐的魅力,就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唱歌,而在教会学生如何唱歌的过程中,对于发声的训练,是尤为关键和重要的。如何能有效的对小学中段的学生进行发声训练是本文分析研究的重点。
        一、处于小学中段的学生特点及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现象
        小学生的中段包括三年级和四年级,他们一般是8岁到10岁之间的孩子。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相对于二年级而言,神经系统的发育较为健全,语言能力提高,心理活动趋于稳定,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在情绪上可能会开始强烈的集体思想和自我意识,并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敬,这是小学阶段的一些学生共有的特点。
        在现在小学阶段,音乐受到了更多的家长和社会的重视,但是有许多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还不是发自内心的,造成一种学生对于学习音乐不是很重视。小学的孩子对音乐价值认识,还仅仅只是处于表面上,缺乏更深入的认识。有的老师在课堂讲课中,也会忽略每个学生对音乐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的不同,在授课中没能很好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在小学中段的音乐课程中,我们应尽量关注到每个学生,调到每个人的积极性,加强对他们兴趣的培养,调动学生对于音乐的爱好[1]。
        二、发声训练的有效途径分析
        首先,要想达到好的音乐课堂效果,必须要先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增加课堂趣味。创造一个孩子们喜欢的上课气氛,对促使孩子学好音乐知识起着关键作用。
        小学中段的学生,受限于他们自身的认知范围和知识面的广度,对于乐器和基本乐理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比较困难,所以老师应在上课时避免对乐理及理论知识过度的讲解。要多从实际生活中出发,从身边的小事物上出发,引领小学学生进行音乐的学习和理解。
        音乐课堂中进行的训练分为:呼吸锻炼、吐字锻炼、发声锻炼等。其中对于呼吸的训练,关键是对呼气和吸气方式的锻炼。例如:吸气缓慢呼气也缓慢、吸气较快呼气较慢、吸气缓慢呼气较快等。

吐字咬字的训练,主要是为了在歌唱是能够有一个准确清晰的发音,因为只有正确的发音才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发声的训练,要基于小学中段儿童特点,基于准确的吸气呼气方式。以轻唱为主,训练学生对声音的协调配合能力,养成一个良好的音乐歌唱发声习惯与技巧[2]。让学生达到一个可以自然的进行发声,可以正确吐字,能够轻唱的地步。
        对于发声的训练,我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进行模拟动物的发声训练
        在讲课前,预设一个画面,将学生带入到预设的场景中学习。比如在讲解鸭子拌嘴的课程时,让学生在脑海中去构造一个一群小鸭子刚被孵化出来,都争着去找妈妈的场景。让学生们思考小鸭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叫声,老师可以示范一下,带动孩子们去练习。这种有趣的互动式的练习,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类似的可以引导同学进行其他动物或者日常生活常见的声音的模仿,来进行学生发声的训练。
        2、对气息发声进行锻炼
        唱歌时,能清晰饱满的发声,非常重要。这也要求学生要对于自己的气息有一定的掌控才行。进行气息锻炼时,大家拿一张较轻的纸张比如卫生纸,锻炼对着墙面吹气,让纸张停留在墙面上,来锻炼大家对气息的掌控。课堂上还能利用音阶来训练发声,锻炼学生用很小的气息去发出清晰饱满声音的能力,这样在歌唱时,就能既能达到良好的歌唱效果,也能最大程度的节省体力。
        3、利用肢体来加强发声锻炼
        教授孩子学习音乐时,要多留意学生对节拍与节奏的掌握,利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达不同的节奏。学生利用肢体的律动来增强对发声练习的效果,使肢体动作与节奏和节拍融合起来。
        三、结束语
        音乐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为了让每个孩子都体会到音乐魅力,所以在教授音乐课堂时,特别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注重提升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和审美。
        小学中段的学生可能会只认识到,只有乐器可以演奏出优美的旋律。其实,生活中充满音乐,老师要带领孩子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度。例如:在上音乐课时,老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如杯子等带进教室中,对杯子进行拍打发出声音,为课堂歌曲伴奏,增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让同学们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使同学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可以体会感受到音乐在生活中的美妙之处,在无形之中逐渐的去提升学生的知识和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永媚.小学音乐教学中发声练习的有效途径探索[J].东西南北:教育,2019(18):0238-0238.
[2]梁俊琴.小学音乐教学中高年段变声期声音训练的方法分析[J].明日,2019,000(008):0244-02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