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青云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樱桃园小学 261021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培养,使学生了解更多科学知识,促使学生形成科学发展意识。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多元化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
关键词:小学 科学 培养学生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策略?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从科学学科教育角度来看,想要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为其是构成学生科学素质的要素。考虑到当前的小学科学教育环境,教师必须进一步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进入探究环境中进行体验,并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促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获得提升。
一、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实现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提升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很多小学生对科学课程学习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教师的教学方式陈旧,只注重让学生记住知识,而忽略了知识形成过程;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没有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转变学生对科学课程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科学与生活、自身发展的联系,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课本知识,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形成强烈的学习欲望与探究欲望,为实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打下基础。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疑问或者想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探索知识、感悟知识,意识到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例如在学习《土壤的成分》内容时,根据大纲要求应该让学生知道土壤的分类和含量以及土壤中腐殖质的多少,那么学生们首先就要去户外获取土壤。小朋友们对到户外收集实验材料一定非常兴奋,在接下来的实验中,会有直观的用手摸土壤和溶解土壤的实验操作,这些对小学生来讲都是十分有趣的过程,小学生会对这些实验充满积极性,在实验中也会认真操作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因此,培养小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十分重要。
二、引导学生于实验中提问,学会质疑问难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在内心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如恐龙为何会灭绝?人类是怎样来的?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因此,教师必须要尽可能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够保持自身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提出具备更高价值的问题。
三、密切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水平
科学知识于现实生活中提炼而来,同时又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教材知识比较枯燥,局限性较强,难以将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针对这种情况,小学科学教师需对生活中有价值的教学素材与信息深入挖掘和整理,有效补充教材内容,这样学生的学习范围能够得到拓展,创新意识得到高效培养。教师要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常见生活物品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善于从生活中学习知识。通过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学生能够感受到科学课程的实用性和有趣性,进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以便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提供丰富直观的道具,培养学生运用多种观察方法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力与具象思维,但抽象思维较弱。而科学课程离不开理性思维的融入,因此教师要利用教具,让学生通过直观观察感受科学的魅力。比如一斤铁和一斤棉花是否一样重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将这两样东西带到科学课堂上,让小学生通过观察、摸、看等方式,观察这两种物体的具体形态与重量,找到科学规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小养成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顺序,用更加细致的观察找到事物的本质。比如固体液体气体的区别;空气占空间吗;矿物和矿产哪些区别与联系等。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应在备课过程中多搜集素材,利用新媒体资源收集相关材料制作对比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相似物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在联系过程中学会对比与分析,拥有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教师应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科学课的与众不同,让课程更加生动。学生通过积极实验,有所领悟与体会。有的学生还在实验中灵光闪现,有所创新。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耐心听他们的描述,并鼓励他们将想法付诸实践,师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促使学生畅所欲言,其科学探索实践能力再上新台阶。
五、小组教学,共同发展学生创新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给予学生个体差异足够的尊重,将多元化的指导策略运用过来,以便促使每一个学生的创新力都可以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合理划分小组,搭配动手能力相差较大的学生,鼓励学生们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任务。在小组合作这一过程中,不同学生将会发表各自的意见,通过思维的碰撞和交流,学生能够从其他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学生创新力的发展具有较大意义。
六、创设课外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就教育来看,其最为重要的目标就是育人。所以,在开展科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互动、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进行的教学必须要认识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敢于探究、主动探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组织小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希望小学生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这也十分符合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叶》的内容时,除了要向学生讲解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创设教学活动,带领学生走向课外。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学校的花园或者农村田间的土地里搜寻不同形态的叶子,然后将收集好的叶子制作成标本保存起来,有些学生会将火红的枫叶做成标本,而有的学生则会将牵牛花的枝叶做成标本。学生们在收集植物叶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制作标本还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小学科学教学的实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这门学科,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科学兴趣,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从而让学生能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里卡特·加沙拉提.基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分析[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28-129.
[2]吴伟萍.小学科学课程创新与实践的新挑战[J].中国新通信,2020,22(15):204.
[3]黄冰心.关于小学科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8(05):71-72.
[4]张超.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6):14-15.
[5]申慧青,马姣姣,郭凤仙,闫晶,赵艳珍,赵艳.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研究[C].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五卷).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42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