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凯莉
杭州市余杭区五常中心小学 浙江省杭州市 311121
【摘要】微型文言文因其篇幅短小、易于理解、富有情趣,非常适合小学阶段学生阅读。本文选择有趣的微型文言文,试图通过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微型文言文兴趣,实现与文本对话,落实文言文教学。
【关键词】微型文言文 教学策略 文本特点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曾说过:“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经典思想、经典文化最优雅、最适切的寓所。”文言文文字简约,却又寓意深刻;语言简练又不失灵动形象,承载着优秀又古老的中华文化。
一、溯源:微型文言文学习的背景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文言文的学习有助于建构学生的言语体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情趣,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更是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从来没有接触过文言文的小学生面前,教师的课堂教学面临着许多困难,文言文的学习似乎是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学生对于文言文文体的陌生;学生对于文言文朗读断句的困惑;学生对于文言文生僻字词解释的畏难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使得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部编版新教材中频繁出现的微型文言文正是学生打开文言文学习大门的一道钥匙。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微型文言文的教学,找到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智趣元素”,为学生铺垫好学习文言文的道路,让学生不畏惧文言文,亲近文言文,爱上文言文。
二、定义:何谓微型文言文?
微型文言文,就是篇幅短小的文言文,包含的短小浅近的文言经典句段与文言小故事更适合小学生阅读。
微型文言文教学,一是教学内容浅近童趣,文言文篇幅短小、字数较少、情趣满满,尊重学生的兴趣与价值取向,使得学生善于学、乐于学。二是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以“文本”为媒,以“猜、吟、拼、演、比”五方面为介,通过架桥铺路、指导朗读、合作学习、拓展延伸、文白对比五大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微型文言文兴趣。三是评价方式多样化,注重学习过程,让孩子在愉快的学习体验中,展示文言文学习收获的表现性评价。
三、探索:微型文言文教学策略
如何才能架构起学生与微型文言文之间的“桥梁”,让学生不再对文言文畏难,真正爱上祖国的母语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大策略:
(一)“猜”——猜字引路,在情境中引发趣味
许多学生第一次接触微型文言文,面对从没有学习过的文体,新奇中又带点畏惧。学生本身又没有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初读就觉得非常拗口且难以理解字词。在此,教师就应该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在安慰孩子的过程中更要懂得如何激发学生大胆阅读的兴趣。万事开头难,但学习的“头”指导好了,再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而为了克服学生对微型文言文语言上的隔阂,笔者以执教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创设情境,以奇特的姓名为切入点,猜字义,营造学习微型文言文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片段一】
在备课之初,我便觉得“戎”的字形与字义对学生而言是难点,便决定以猜字义的方式引入。
上课伊始,我故作神秘地请同学们猜谜语,课件出示“戎”甲骨文,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个个举手,答案五花八门。当我出示“戎”的楷体字后,询问同学如何猜对时,有的说:“凭感觉”。有的说:“我是根据要上的课文的题目猜出来的,模样和戎有点像。”有的说“甲骨文中间有个十,右边一竖像撇,笔画有点像。”我微笑着肯定了他们的答案,继续说:“同学们猜得非常准,这是戎字最早的字形,这个十字意思是抵御的铠甲,右边的符号是古代进攻的一种武器,叫作戈。这两部分放在一起,我们就有了?”(课件出示:武器、军队)孩子们齐声读。接着我又请同学们继续看图猜字义“取、道、李”,孩子们很快就能完整地解释课题的意思,并读出了停顿与节奏。这个看似复杂难以理解的课题就这样被我们一步步攻陷了。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笔者借助甲骨文表意的特点,猜字引路、看图猜义循循善诱,帮助学生理解生僻字,引出课题并理解课题,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吟”——巧吟古文,在诵读中体会意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诵读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中国文字的平仄押韵之美,更有利于还原作品创作场景,帮助学生体会古人之情。微型文言文的篇幅短小,节奏韵律感强,特别适合诵读。诵读更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教师应以身示范,运用多种方式,带学生读出节奏、韵律,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领略“美读”的魅力。笔者第一次执教《司马光》诵读部分效果不够理想,在修改完善后,第二次效果更佳。
【片段二】
第一次试教时,我采用的是个别学生逐句朗读,教师示范指导正确的停顿与节奏,带领学生一起划停顿线的方法。虽然学生的停顿明显了,但是学生每读一个分句都要停下来老师带着读。学生反响不够热烈,课堂节奏缓慢。课后反馈,有孩子提出疑问:“老师,我跟着你会读了,但是自己读又不会了,怎么办?”
我苦思冥想许久,都想不到让孩子们记住停顿的好办法。内心焦急之际,偶然旁听了一节音乐课,孩子们在课堂上跟随着音乐一边唱着歌,一边有节奏地拍手、跺脚。这使我有了灵感:为什么不能把音乐引入微型文言文教学中,让孩子们五官齐用,四肢俱动呢?我说干就干,第一次将“歌诀体”引入课堂中。
第二次试教,我先出示原文,请孩子们朗读。
在纠正读音之后,自己示范朗读,并问学生:“老师的朗读与你们有什么不同吗?”有孩子说老师的朗读有停顿,有孩子说老师的朗读就像是古人摇头晃脑地读。我相机出示了带有停顿线的课文,请孩子们先行朗读。有的孩子可不管停顿,自顾自地读完了,有的孩子磕磕绊绊地读完了,有的孩子还在思考停顿怎么读。
我提问:“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有些难呢?老师有一个绝招告诉大家,那就是带上手指一起读。”我将手指轻敲桌子,发出 “哒哒哒”节奏均匀的声音,试行几次后,确定节拍,又给孩子们示范了一遍。这一次,他们找到了窍门,快乐地打起了节奏,诵起了课文。效果果然不错。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同桌合作读,你读一句,我读一句,一起打节拍。然后我也加入了打节拍的队伍,与孩子们一起将这一首特殊的“歌”唱出来。
文言文难点之一就是断句,许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挫败感来源于此。而在第一次接触微型文言文的学生面前,老师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让学生跟着老师朗读,学会停顿,学会断句,甚至能配上“歌诀体”的朗读形式进行朗读,并采用同桌合作读,师生合作读等多样的朗读形式训练学生朗读,使文言文的朗读不再是噩梦。学生也能够把古文读得更声情并茂。
(三)“演”——巧演角色,在表演中增进乐趣
微型文言文如果只局限于字词的理解,满足于对全文的翻译,那么只能说完全没有领会它的魅力,囫囵吞枣并不可取。皮亚杰理论曾提到:“儿童的身体活动是所有学习的基础,人们是通过自己的身体感受来认识周围世界。”具身认知理论则认为学习就是一项全身运动,要将学生、的手眼口鼻全身器官调动起来。而角色表演活动就能有效地唤醒身体机能,分泌出令人快乐的多巴胺,使得学习变成快乐、有效的游戏活动。故事类微型文言文其实是很好的课本剧素材,在领会课文大意与思想后,可以选取精彩的片段,对文章进行加工,成为教学延伸部分,让学生选择对应的角色,进行表演活动,让文章生动起来,鲜明起来,也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更记忆深刻。在我校青蓝工程教师公开课中,我关注到一位年轻教师对于文本的一次特殊处理。她在执教三下《守株待兔》时,课前已准备好充足的道具与服装,将课堂变成一个临时的舞台。随着她的一声令下,音乐响起,小演员们齐到位。
【片段三】
四位小农夫弯着腰,挥舞着锄头,时不时地直起身来,敲敲自己的腰背。农夫甲大声地抱怨:“这天也热了吧?我种下的庄稼快渴死了,今年也不知道有没有个好收成。”农夫乙抬起头,擦擦汗:“是呀,我是担心得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下,全家人的口粮可都在这了呢!”农夫丙、丁都随声附和:“对呀,对呀!”农夫甲:“如果不用干活,天上掉馅饼就好了!”农夫乙、丙、丁嘲笑道:“你可真是痴人说梦!”
【片段四】
一只兔子蹦跳着上台,快速奔跑之际撞上了树桩,捧着头转了两圈倒下了。农夫甲擦擦眼睛,大声说:“哎呦,天上真的掉馅饼了,你们看!有只兔子晕倒了,先到者先得!”说罢,撇下了锄头,撒腿向树桩跑去,洋洋得意地捡起了兔子,哼着歌回家了。农夫乙、丙、丁拍拍大腿、跺跺脚,懊悔不已。
这次课本剧的表演,人物对话不是精简的文言文,而是经过处理的俏皮生动的语言。老师对课本剧人物也进行了精心处理,增加了配角,与主角进行鲜明对比,突显了农夫守株待兔行为的愚蠢与可笑。通过对故事情节的表演,孩子们对课文揭示的寓意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在此基础上的朗读就更富有情感了,更能感受到小古文的人文之美。
(四)“比”——巧用对比,在文白之间感悟魅力
阅读与口语交际是一个整体,在朗读微古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为文本尝试口语创造。在一古一文的比较中,既让学生对微古文语言简练、内容深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片段五】
在《司马光》执教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多次的朗读、拼图游戏对故事情节十分熟悉,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谁能用自己的话看着拼图把故事完整地叙述出来?”学生踊跃举手。
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的故事朱老师已经整理好了,请看(ppt出示白话文),请你仔细看看这篇文章与我们今天所学的文言文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两篇文章,寻找不同之处)
生1:他们的字数不一样。文言文短,白话文长。
生2:我觉得文言文一字代表一个意思,白话文一个词语代表一个意思。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尖呀,由此可见,文言文的语言更加精简,只有30字就能把司马光临危不惧,反应机敏的形象展示在大家面前。我们尝试着都来背一背吧!
同一个故事,笔者采用了两种表达方式,让学生在对比中更多的重表达方式而不是内容,更直接地感受微型文言文的与众不同。把学习文言文的过程变成了接触、感受、感悟,不仅丰富了学生获得知识的层次,也为今后小学生涯的微型文言文学习提供了范本。
四、结语
总之,小学阶段的微型文言文学习是个难点,需要教师仔细推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微型文言文的教学需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紧扣文本的特点,采取机动多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乐于学,善于学,真正让文言文学习落到实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观体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玉清. 在小古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 语文天地, 2019(24).
2.黄春艳. 低段小古文与现代文整合阅读教学初探[J]. 新课程(上), 2015(4):42-42.
3.陈鸾鸾. 趣味引领,风景这边独好——小学语文课堂中“小古文”教学策略初探[J]. 语文知识, 2016(16):16-18.
4.吴丽芳.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古文“1+1”式阅读教学探究[J]. 语文知识, 2017(10):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