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琳娜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城关中学 363600
摘要:根据国家发展形势,我国全面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由此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在人口中所占比例直线上升。独生子女作为家庭里唯一的孩子,父母、亲友对他们投入加倍的关注,独生子女逐渐成为家庭的焦点。大多数父母过度溺爱孩子,纵容无度,在家庭教育环节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独生子女从小在宠爱的温室中成长,他们中的大多数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外界事物的关注意识不够高,处理事情的能力,抗挫折能力、抗压能力低下,长此以往,他们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本文通过探究助力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方法和策略,只在为广大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方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独生子女;健康成长;实施策略
引言:独生子女与其他多子女家庭相比,他们天生具有优越的家庭关注度以及生活物质条件。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将独生子女视为掌上明珠,生活、工作的重心都围绕着孩子展开,独生子女拥有父母全部的关心和爱护。但是,独生子女作为"温室里的花朵",又受到父母的无限宠爱,他们的脾气秉性的养成会与正轨意识出现一定的偏差。部分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过度追求以自我为中心,易导致他们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感受,缺乏同理心,感恩情感匮乏,焦躁易怒,心理状态十分不稳定。除此之外,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保护下成长,他们生活的经验和阅历远远不足,不能与自身年龄阶段相匹配,心理发展水平出现滞后性。因此,作为父母和老师,理应关注独生子女的心理发展状况,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培养集体意识,树立集体观念
独生子女从小在单一的家庭结构下成长,大多数父母生活的轴心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生活的安排和规划都围绕着孩子制定。如此的家庭成长环境,极易导致独生子女出现自我意识过强的不良心理态度。他们的优越感和自我满足感居高不下,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顽固不化,由此出现了自私自利、人际交往能力低下等不利于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性格特征[1]。因此,父母和教师要从小着重培育独生子女的集体意识,树立他们的集体观念。孩子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下成长,教师应该及时引导独生子女踊跃参加一些校园集体活动,例如接力赛跑活动,拔河活动等。在集体活动中,独生子女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会潜移默化地生成,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意识也逐渐被培育出来。教师和家长应该适时引导独生子女脱离个人圈子,主动进行社会交往,与周围的同学和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不同的集体中去。
二、增加自主实践活动,增强生活阅历
大多数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处处享受着父母亲友无微不至的关怀。作为"温室里的花朵",父母为他们建构出了一个舒适圈,生活的安排一应俱全,孩子丝毫不为生活的奔波而劳心劳力。此举大大降低了独生子女的自主实践能力,导致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生活阅历低下,面对生活中的突发状况时常常手足无措,唯恐避之不及。因此,作为父母和老师,应该引导孩子参加自主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生活阅历。可以让独生子女去参加义卖活动,在交易售卖的过程中收获到了自主劳动的快乐,锻炼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也会呈上升趋势。在经历实际生活的敲打过后,独生子女的抗挫折能力以及抗压能力都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2]。
三、严慈相济,避免过度溺爱
作为父母和教师,不应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家庭地位而对他们产生过度的溺爱。父母和教师应在独生子女的教育环节中做到严慈相济,遵循教育规律,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情况,根据他们的心理诉求做出正确的教育判断。例如,在孩子的思想、行为与正确的方向出现了严重偏差的时候,父母和老师应对孩子及时进行科学的教育,保持严肃态度,循循善诱,坚持正确的思想发展道路,促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3]。孩子在生活、学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父母和教师要对孩子及时进行鼓励,赞美的话语是鼓舞孩子不断前行的动力,孩子在取得优异成果后受到周围人的赞扬和欣赏,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满足感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父母和教师要在独生子女的教育过程中坚持严慈相济的态度,不娇纵、溺爱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结束语:独生子女占据我国人口比重的部分不断提升,作为一个庞大的人口群体,独生子女同时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中坚力量。要想将独生子女培育为现代社会建设的栋梁,就要时时处处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和发展状况,把握好他们的意识形态,及时为他们的发展道路指导出正确方向,避免他们误入歧途。父母和教师应对独生子女的实际心理发展情况有一个明晰的认知,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科学的教育,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引导他们走向健康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1]谭之博,张晓波. 独生子女政策的精神健康成本[J]. 经济研究,2016,51(02):168-180.
[2]伍海霞,王广州. 独生子女家庭亲子居住特征研究[J]. 中国人口科学,2016(05):66-77+127.
[3]詹启生,程诺,李秒,薛艳玲.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比较[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09):1414-1418.
(本文系第五期漳州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 课题名称“助力独生子女健康成长之教育策略研究”<zdy1904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