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以做促思”的小学科学“设计与制作”课堂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25期   作者:韩日春
[导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韩日春
        南靖县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科学教育倡导儿童动手与动脑“学科学”,动手动脑学科学旨在手脑并用,做思结合,同向共进,以做促思,以思导做,在做中发现、体验、感悟、思考和内化,从而提高科学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以做促思,设计制作,动手,动脑
一、“做与思”设计与制作教学行为与课程结构分析
(一)“设计与制作”教学的做思问题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设计与制作”的课堂更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来学习科学。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然而,在这样的课程中很多教师将它上成了纯粹的制作课,对于制作过程产生问题背后的原因思考很少,特别是制作成功之后的经验,能否改进得更完美,这样的总结思考更少。而缺乏思的引领,做成了盲动,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深度的有效提升,甚至造成课堂无序、混乱,科学课堂缺少科学味。
(二)“设计与制作”课程结构的做思问题
        “设计与制作”课属于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但因“课程标准”中目标不够具体,加之课堂时间有限,很多被安排在课外,因而教学收效并不理想。学校虽能举办一些科技制作和竞赛活动,但一般不与科学课相关联,因而缺乏课程系列和学科思维。
二、“以做促思”设计与制作学习的实践探究
(一)自主建构中培养科学思维
        根据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程序要符合先具象,后形象,再抽象的儿童认知规律。探究过程既要符合主体的认知规律,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是把最近发展区变成现实的过程。科学教育也应以这一基本途径为导向,遵循主体认知规律展开。
        例如:在学习粤教版三年级上册《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时,学生已经了解了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这便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合适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喷泉”,经过评价与改进后尝试让“小喷泉”喷得更高。


(二)以活动为依托,有效的做促进深入的思
动手做是儿童把握世界最基础的方式,它必须是有序的,并能有效的促进深入的思。设计制作学习是一种项目式学习,通过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因此,首先要针对教学重点选取有结构的材料,并对操作和观察方法要精细规范。例如:学生在学习了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基础上,对热胀冷缩有了一定的认识,能通过观察“小喷泉”的使用而找到其中的科学原理。由于学生不知道气体热胀冷缩的效果比液体热胀冷缩的效果要好,他们不知道在这个小制作中只是利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效果,因此他们可能会在设计中不会特别考虑容器中水量的多少オ合适。其次,探究活动只有达到规范有序和自主多元的辩证统一,才能使学生有效并深入的思。例如,情境的创设要力求具体可感,力求探究始于真实环境;分组实验必须从“定型化”教学模式朝“多元化”发展。材料应由“计划派单式”向“自主选购式”转变。
(三)“以做促思”中培养探究能力
        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其实质是在活动中进行科学思维。神经学研究表明,儿童是通过接触实物,多种感官与实物的互动来发展认知和情感的。动手做不是杂乱无章的,应该以有效的做促进深入的思。“以做促思”即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在“做”中内化,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生尝试地动手做一做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许多问题,可以让学生针对出现的题进行讨论,找到解決的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做。为了“小喷泉”达到理想效果,可以通过反复的动手试验,明确其原理及影响因素。从本案例可以看出“做”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学中有时可以让学生先做,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思考,以“做”促“思”,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设计制作教学理应是手脑并用,做思结合,同向共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正亮.指向“做思共生”的科学课程范式与教学策略[J].江苏教育,2018(01):13~15
[2]顾长明.做思共生:让科学学习真实发生—“溶解”一课教学设计与评析[J].小学科学,2018(06):61~64
[3] 许堂艳.手脑双辉:打造“做思共生”的科学课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4):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